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朱子家训》中的勤俭智慧 作者:李里 来源:《醒狮国学》2018年第06期 初识李里先生,是八年前的夏天。醒狮国学院邀请先生来大庆讲学,乘电梯上楼,电梯门一开,我一眼便认出了正准备下楼的先生,身着淡青色长衫,笑意温暖。会后拜访先生,所言所感,记忆犹新,他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无时无刻不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他13岁开始着长衫,自始至终受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他15岁开始传播国学,造访无数名师高人,曾提十块腊肉奇迹般敲开国学泰斗季羡林先生家的大门,这便是李里先生,这个夏天,与读者一同追随先生的脚步,重温智慧中的经典……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幼时每见外祖父晨起洒扫,潜移默化,里亦如是。共和国六十年桐月于外祖父故乡射洪柳树对岸。黎明是一天的开始,既昏是一天的结束,所以《朱子家训》开篇就讲这两个问题。“黎明即起”说来简单,却培养了一个人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向上的生活从天亮一起床就拉开了序幕。起床以后首先要做什么呢?就是“洒扫庭除”。“庭”字,清朝注解《说文解字》的著名文字学家段玉裁讲:“室之中曰庭。”清朝说文四大家的另一位朱骏声也讲:“堂、寝、正室皆曰庭。”庭就是指的室内。除指台阶,这里代指室外的阶沿院子。 “洒扫庭除”是要把屋里屋外收拾整齐。整齐是什么?整齐即是有序,儒家文化的核心就是要建序,建立家庭的秩序、社会的秩序、国家天下的秩序、人伦道德的秩序。将屋内外收拾整齐,看似小事,其实是养成人有序的生活,这种有序的生活反过来也就陶冶了人的心灵,使人的心灵有序。这清扫洁净的过程就是去恶扬善、求是格非的过程,人生就是不断清洁自己内心的过程。唐代禅宗祖师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其实这首佛家的谒语也正说明了保持心灵清洁的重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既昏便息”,既当已经讲,既昏即过了黄昏,天黑了。“黎明即起”、“既昏便息”看起来简单,但这恰是中国人顺应天道的观念的体现。所谓“道法自然”,就是人间的秩序要效法大自然的规律。早晨太阳升起,人应与太阳一起运动,夜晚太阳落下,阴气升起,人则应休息,所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天地同步的结果,即是获得健康。而现代社会许多人白天睡觉、夜晚兴奋玩乐的作息是既违反天道又损坏健康的。“关锁门户”,古代的门有门与户之分,单扇开的叫户,双扇开的叫门。关锁门户必须亲自检点,是培养人严谨的生活态度,当然也是治理家庭的重要原则。另外,清晨是阳气开放的时候,夜晚是阳气闭藏的时候,人效法天道,所以清晨要开门,夜晚要关门。 《朱子家训》开篇短短26个字,从作息洒扫这些日常最简单的事情开始讲起,教导人们尤其是少年儿童在不经意的生活小事中培养顺应自然、健康向上的生活作风,养成良好有序的生活习惯。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絲是蚕丝,缕是棉线。我们每吃一顿饭,不论干饭稀饭,都应当想到它得来不易;哪怕用半根线半根丝,也要常想物资生产的艰难。恒当常讲。这两句话对我们中国人影响极其深远。大画家齐白石老人更是终生念叨这两句话,到了名满天下时还是异常节约。现在我们国家蒸蒸日上,物质极大丰富了,而随之而来的浪费也异常严重,每天餐厅里的剩菜剩饭,学生食堂里扔的馒头面包,小区垃圾堆里被丢弃的上好衣物真是惨不忍睹。这些浪费的人都说:这是我的钱买的,我想怎样就怎样。其实他们不知道我们浪费的东西既有生产这些东西的人力,更有大自然的造化之力。唐朝诗人李绅有一首名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吃的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经过春夏秋冬四季辛苦耕耘种出来的。我当过农民,我就知道,夏天,当城里人都争着进空调房的时候,农民还顶着烈日在田地里劳作,汗水大颗大颗流;冬天,城里人都在烤暖气的时候,农民还在寒冷中灌冬水田,这时汗水也能湿透衣衫。 北宋诗人张俞有一首诗:“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襟,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读这首诗我们也就知道养蚕人的艰辛。我在乡下当农民的时候,一个初夏的午后,到一个远房表姨婆家去。她家门开着,门口用几个竹簸箕拦着,我进去了,屋中没人,屋里的大方桌、长板凳、床上放着一簸箕一簸箕的蚕。我看了一下蚕就走了,忘了将门口的簸箕拦回去。未想没过多久,表姨婆就跑来很心痛地对我说,她辛辛苦苦养了几个月,日夜守候,眼看就要吐丝的一条条肥蚕子,就因我忘了拦门,鸡跳进去,一时间被吃了几十条,表姨婆说这几十条蚕子要吐多少丝呀。事情过去十多年了,表姨婆见了我还在说这事。这半根丝也是来得多么不容易呀。 一粒饭半根丝尚且如此,那么其他哪样物品又不是人们用心血铸成?再说造化之力,凡是我们吃的东西,哪一样不从大自然来,而且不管动物植物,都是有生命的,我们在吃它们的时候,就已经是牺牲他物来成全自己,如果再浪费,那就是极大的罪过了。现在地球上的资源越来越匮乏,若再不节约,以后我们的生存都成问题。现在的一次性用品,就是对地球资源的极大浪费。一次性筷子要浪费多少木材?一次性毛巾要浪费多少棉花?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97岁的国学大师杜道生先生说,一次性物品来自海盗文明,海盗在茫茫大海上航行,为了减轻船重,他们的东西用了就扔。中国本身人口就多,消耗就大,再用一次性产品,再浪费,将来就无法承受了,这不能不引起大家的深思啊!目前国家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节约型社会,那怎么构建节约型社会呢?这就需要从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做起。如我母亲操持家务就非常节约,在餐馆吃饭,但凡有剩的饭菜,不论多少,母亲都要打包,我也如此。她还总是教导我随手关灯,特别是对水的使用。她说淡水缺乏已经成了地球上一个严重的问题,这节约并不是吝惜钱财,而是对资源的爱惜。母亲特别珍惜水。洗菜的水浇花冲地,洗衣机放出来的水都用容器盛着。她认为抽水马桶每冲一次便,都要用许多白花花清亮亮的水,洗衣机洗衣用水也很多,太可惜了。所以她把洗头遍衣服的水用来拖地冲厕所,清洗的水再洗下次衣服的头遍。其实很多家庭也有不少勤俭节约的做法,不过大家还应将其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不自觉上升到自觉。要认识到节约是美德,这种美德怎样培养?就从“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做起。 李里,人称长衫先生,著名国学学者。《名家论坛》主讲讲师,《百家讲坛》力邀讲师。长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等高等学府讲学。二十六岁入四川师范大学任教至今,在国内外众多国学爱好者和热心者的支持下,创办公益书院——传薪书院。著有《论语讲义》《蒙书讲义》《竺霞法师传》等。 编辑/林青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8858e2da8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