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朗读一首古诗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有助于理解古诗的内容,领悟只能意会而无法言喻的意境和韵味,是综合感受语言美、意境美的重要手段。古诗朗读教学要抓准韵脚、节奏、语调等诸多要素,引导学生读好诗韵,读准诗意,读出诗境。下面以《泊船瓜洲》为例谈谈古诗朗读教学。 一、抓准韵脚,读好诗韵 诗韵是古诗朗读中潜在的情感语气,它主要依赖于读准平仄音,表现好韵脚韵音等得以实现的。朗读古诗要想表现出诗韵,首先要将平仄音读正确,如《泊船瓜洲》中的“间”字是仄音 jiàn ,如果读成平音jian,就会损伤音节的谐和效果。 其次要注意将各韵脚的音节读得正确中肯。古诗中的绝句和律诗一般情况下奇数句不押韵,偶数句押韵,一押到底,不变韵。朗读时对韵脚要恰当重读,非韵脚音读得轻佻一点儿,使上下句音节谐和对应,这样才能产生沁心感怀的韵味效果。当然,对韵脚重读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泊船瓜洲》一诗的韵脚有四个:“间山、岸、还”,如果把这四个韵脚都重读了的话,就会使人感到重复乏味。这时应根据诗意的表现需要,对“间、岸”给予恰当重读,而“山、还”的朗读力度应稍弱一点儿。此外,诗歌朗读是介于读和唱之间的形式——吟诵,为了更好地表现出诗的韵味,朗读时不能太短促,有的字音要适当拖长些,丛整体上表现出古诗回环起伏、委婉动听的音韵美。 二、正确理解,读准诗意 理解是朗读的基础。只有正确理解内容,朗读才可能表情达意。因此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歌的意思后,必须引导学生读好古诗的节奏、重音及语调,准确表现诗意。 1、节奏: 划分节奏的一般规律是: 五言诗句一般按“212”或“221”的音节划分。 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七言诗句一般按“2、2、2、1”或“2、2、1、2”的音节划分。 如: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2、重音: 诗句的意思和情感的表达是依靠情感语气来实现的,其中语音轻重是关键。因此必须根据诗歌的表达重点,确定少而精的词语加以重读处理,并用着重号“.”标示。如本诗应把“只、又、何时”读成重音,强调诗歌的内在情感。 3、语调、语速(抑扬顿挫) 根据诗歌的情感表达确定哪句(部分)用升语调,哪句(部分)用降语调,分别用“小”“↓”表示,注意诗句前后部分语调要相反或相对配置,如“明月何时照我”还一句可作如下语调处理:明月何时照我还? ↓读升语调时音量逐次加大,力度渐次加强,语尾音节上扬且拖长;读降语调时力度从强次减弱,语速平缓。而且就整首诗而言,上句与下句,前两句与后两句语调配置也要交错对应,以取得起伏跌宕、相应谐趣的效果。 三、感悟诗情,读出诗境 朗读的最高境界是入情入境,古诗朗读也不例外。如《泊船瓜洲》一诗是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的一首抒情杰作。经查证,该诗写于他再次入相的赴京路上,泊船瓜洲古渡之时。这次复相,意味着对他前期改革的肯定,此时此刻,一种将要为国家一展雄才的欢娱充盈着他的整个身心,然而他毕竟是一位身历风霜的政治家,对前程并不抱有幻想,倒不乏丝丝忧愁。回望自己的第二故乡--钟山,他在想:什么时候事功有成,在明月清辉之下,我将回到钟山;万一事功遇阻,这山林绿野正是我最好的归宿。如果没有以上这些背景资料,就会误以为这是一首普通的思乡诗,感情体验自然也就相差万里。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0b28418f2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