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高三数学复习课 高三数学,不同于高一、高二阶段。随着知识内容的进展,由单纯新授课转变到复习课,由单元知识的测验转化到全面知识的考查,学生要以平静的心态,高水平的能力,在高考中力争取得好成绩,发挥出自己的水平。我们都知道上高三复习课的一些简单原则,可真正要上好高三复习课却不是那么简单。例如讲练时间如何分配?在课堂里的一题多解如何把握?复习基础知识应安排在什么时间较为合适?等等一系列问题,并不那么容易做到恰到好处。通常高考复习时,都会订一本复习资料书,整个高三的复习都是以它为蓝本,对它的每节课的内容安排作适当增减,然后把它上完就是一节课。这样做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可由于内容较多,精讲的效果就很难达到。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上好高三数学课呢? 一、做好三轮复习的时间安排 教无定法,亦有其法。每届的学生从基础、能力和方法上总是有所不同,也就是人们常挂在口上的学情不同,但是按照常规,复习分三轮。 第一轮:注重基础。时间是从高三开始上课~3月中旬。一本参考书外加课本。对参考资料要求学生做在教师之前,讲课时先教材,然后依据学生做题情况,对资料上的相关题目进行处理。并定时每周五一次周考试,当然还有月考以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第二轮:时间大约一个月。主要是做综合练习,题目的难度较第一轮略有上升。先是分章节的综合训练,教师主要是评讲卷,针对卷子中学生暴露的问题一一点评;然后是针对学生应试能力的训练,主要侧重于选择题和填空题的训练。 第三轮:主要是做各地的模拟题,这时候是高强度的训练。训练考试技巧和学生的应试心理的调整阶段,也就是加强非智力因素的训练了。 二、复习要重视课本 课本是学习知识的精髓,是根本!每年的高考,会考,每次的统一考试,试题每年都在变,在份量上,难度上都有所变动。我们的数学复习工作不能在这个捉摸不定的表面现象后面穷于应付,而应该抓住根本。这个根本是什么呢?说到底,所有的考试,包括高考,都是以教材为基础的,即课本是一切考试题目的母题。所以只有吃透课本,着力理清课本的基础知识和知识的结构,系统的整理课本的知识脉络,总结基本数学方法,精选例题,才能引导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运用基本的数学方法,做到正确的,迅速的解题。 重视课本,具体来讲我觉得应该从重视课本所讲的知识点和课本上的例习题入手。我在上复习课的时候,首先是要帮助学生把课本的基本定义,基本定理, 基本知识点,常见结论,常见规律搞透彻,搞明白,并使学生做到两个熟悉:1、熟悉各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作用及在高考中的地位。2、熟悉前后知识的相互联系及他们容易在哪些题型中综合出现,做到胸中有丘壑。另外,复习课教学,教师应重视课本中例习题的再利用,课本例习题是大多数习题的原版,恰当运用典型例习题进行再学习再探索,加深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的纵横沟通。实践表明,这样做不仅能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而且十分有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 在做课本的习题和例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能够编一些类似的题目,对课本的题目进行改变条件,进行不同角度的变形,从正反等几方面进行一个题目的处理,这样就不会陷入题海茫茫的感觉之中,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高三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废除“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变教师展示自己解题水平的表演,为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主动积极地探索活动中实现创新、有所突破,通过展示自己的才华、智慧,提高数学素养和悟性。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任务是点拨、启发、诱导、调控,而这些都应以学生为中心。 目前高三复习课的教学模式通常是:教师先罗列知识点,继而示范典型例题,再归纳解题方法,最后让学生跟进练习。显然,这与当前教育的核心理念“以学论教”是相悖的。“以学论教”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定教,以学施教,以学评教。而此模式以考点要求为起点,而不从学生的现实水平出发;以解题指导为主线,而不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以教师讲授为中心,而漠视学生主体的互动参与。而先进的教学模式,则应当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为特征的。基于”以学论教”的理念,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与实践,笔者认为在高三数学复习过程中建构并实施探究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彰显学生的自觉性、自我性以及自主性,从而生发无限的功能、动能和智能,在优化复习效率的同时,更能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所谓”探究”,就是以活动为载体,以探究为方式,以自能为核心,在活动中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在探究中去感悟和体验、反思和矫正,通过自探、自悟、自得,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 总之,高三数学复习课是整个高三数学教学实施中的最重要的环节,它不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而是把平时相对独立的知识以再现、整理、归纳的方式串起来,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提升学生的做题能力。但是,到目前为止,复习课还不像新授课那样有一个基本公认的课堂教学结构或模式可用,这就需要我们数学教师不断的去总结摸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944713d34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d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