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心理学理论对责任心教育的启示.doc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责任心理学理论对责任心教育的启示 责任心教育关系到人类自身和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古今中外关于责任心教育的研究颇多。责任心理学研究认为,对于责任心教育的研究始终不能离开具体的社会生活实践,个体的责任行为总是发生在一定的社会情境当中,经由个体的责任认知,形成一定的责任情感体验,责任认知和责任情感综合作用最后外化为责任行为。这一理论对当前高校的责任心教育有重要启示。 中国分类号B84 责任是社会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结果和客观要求。在我国,从古至今不乏"以天下为己任"、"当仁不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责任名言和事迹。然而,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改革和快速发展,一些责任感缺乏的人身上频频出现"冷漠症"或"软骨病",使得人们又急切呼唤"责任"。关于责任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哲学、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领域,当前,责任心理学是从心理学的视角研究了责任这一心理现象及其规律,对责任心教育不仅是重要的启示和理论指导,更具有明确的实践价值。 一、责任心理学对责任和责任心的涵义概述 我国的《汉语词典》对责任的词条解释为也分为两条一是应尽的义务,分内应做的事,二是应承担的过失。再从西方古希腊时代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专门论述责任,认为责任就是人应该为自己的行为产生的后果负责,一直到近现代欧美国家关于责任的纷繁论述,我们从中可以梳理出责任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个人应尽的责任和应追究的责任。[1]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古今中外,对于责任的界定都强调了社会对于个人行为的要求和个人对于社会要求行为的反映。如果从心理学的研究角度来看,是一种内化了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是个体一般性的意识准备状态,一旦涉及具体的行为、事件及其结果时,责任便成为一种个体对自己或他人行为作出的价值判断体系,而价值判断还将引发相应的情感体验和内部动机并诱发相应行为。[2] 当前我国心理学领域多以"责任心"来代替"责任"开展研究,本研究也采用"责任心"展开论述。《心理学大词典》(1989)[3]将责任心定义为个性心理的重要品质,即一个人对其所属群体的共同活动、行为规范以及他所承担任务的自觉态度,主要包括三种成分认识、责任感和负责行为。刘国华、张积家(2018)[4]认为,责任心是指个体积极履行责任的态度特征和行为倾向,是个体对自己责任的自觉意识和积极履行的行为倾向,包括责任认识、责任情感和责任行为三个方面的心理结构。谭小宏、秦启文(2018)[5]认为,责任心是一种自觉地把分内的事做好的重要人格特质,即个体对自我应负责任的自觉意识与积极履行的行为倾向。综合多方观点,本研究中认为责任心是个体应当具备的个性心理特质,由第 1 页 "认知""情感"和"行为"三因素构成。况志华,叶浩生在《责任心理学》一书中对责任心的三种内在心理结构作出了解释"责任认知是指认知者对于一定情境下发生的行为、事件及其结果的感知、归因、评估和判断的过程;责任情感是指人们对责任行为、事件及其结果能否满足自身需要或是否符合其价值取向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责任行为是指那些对特定责任事件的发生、过程及其结果造成了直接或间接影响的行为表现。"[6]责任认知、责任情感和责任行为是互为前提、相互促进和共同作用才能完成一个完整的责任心理和行为活动。责任认知是责任情感产生的基础和依据,责任情感的激发和丰富又促进责任认知水平的提高,责任行为是责任认知和责任情感的最终外部体现和检验。 二、责任心理学理论对高校责任心教育的路径启示 (一)创设有利于熏陶和培养责任心的良好校园文化环境 责任心是一种心理和行为现象,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与一定的社会生活实践相联系,也就是说个体的责任心与个体的生活现实和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因此,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和严格的纪律规范等是学生责任心形成的心理环境,是能体现社会和时代要求的人文精神,是时代的精神和灵魂。校园文化的强大教育功能体现在对个体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渗透性影响。首先,注重积极向上、和谐、优良的大学校风建设。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各种文化活动,利用校报、校园杂志和橱窗等进行正面教育和宣传,使具有鲜明社会主义时代特色的文化成为校园文化的主阵地。其次,重视教职员工的榜样模范作用。学生的"向师性"对我们的教师提出了言行作风的榜样要求,古人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和"身教重于言教"也充分肯定了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 (二)明确个体的责任认知,提高责任认知能力 认知是行为的先导,个体的责任认知明确,才能自觉的承担自己的责任。首先,使大学生具备明确的自我责任认知。责任认知的核心是作出某人对某事是否应承担责任以及应承担何种责任的判定,简单来说,就是个体对所该担当的责任进行感知、理解和判断。当前,大学生的自我责任认知总体是比较清晰的,但是由于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学生的自律意识不强。应抓住新生军训时机的首因效应,通过站军姿、队列、拉歌比赛等活动,开展纪律观念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大一期间,对学生进行校风校纪的教育和严格要求,激发其自尊自爱的自我责任意识,使其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养成遵守校风校纪规定的良好习惯,并进一步培养自己的责任意识。 其次,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责任认知能力,引导和激发对国家、社会和他人的责任认知。个体所该担当的责任个体对自我的责任和个体对他人的责任,简单来说,即利己责任和利他责任。表面来看,利己责任和利他责任是相互矛盾的,但实际上,两者是个体责任相辅相成的两个侧面,是不可分割和直接统一的。利第 2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94912ee43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f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