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素材 一、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 1、三大美术学院成立: 20世纪初,中央美术学院、北京美术学院、西湖美术学院成立。 2、二三十年代的绘画活动: 1918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月刊; 1921年出版《艺术的社会作用》,在“艺术与人生”一文中提出:“我们认定只有高尚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纯粹的,有强烈的社会意义的艺术,才是人生最确实而有力的指导者和鼓舞者。”; 1926年成立上海艺术大学,由蔡元培任校长。 2、中国传统美术:( 1)地方艺术形式在中国古代并不占据主流,甚至还被视为陋习,隋唐时期宫廷、贵族中并无太多接触。到宋朝,书法开始流行于上层社会。明清以后,传统美术进入全面复兴阶段,私塾教育里也有诗词的教学,绘画与书法从民间走向了专业化。( 2)明清时期私塾绘画多属工笔花鸟、山水、人物画,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此外,民间艺术、年画与风俗画都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民国时期,政府要求小学开设艺术课程,新思想与美术逐渐影响着城市孩子。 3、美术思潮形成:中国美术教育的重点是中小学美术教育,这使得其发展受制于特定历史条件,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也达到高峰。此外,还应注意到民国初期的国画研究会与艺术研究会等相关组织的影响。 3、四大美术学院建立: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各类艺术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中国大学、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苏州美专等纷纷设立。不过,当时较有影响力的美术教育体制主要还是私立美术学 - 1 - 校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 4、各类美术进入社会:( 1)文人画:以苏轼为首的文人画家兴起,为文人画家提供了文化支持与创作的源泉,加之苏门画派等提倡创作自娱自乐的作品,形成了一种文人画的自娱形式,同时也是中国传统审美精神的典型体现。文人画以士人的精神状态来描绘日常生活,追求理想的境界,淡泊中蕴含清逸,带有浓郁的诗性,画风崇尚“不事小巧”、“平淡天真”、“雅俗共赏”。( 2)学院绘画:西洋写实主义绘画以视觉再现客观现实为主旨,但在20世纪初的中国却成为主流,文人画与新艺术运动发生冲突,开始改变观念,促进了写实主义绘画的发展。( 3)风俗画:将农村的生产、生活习俗等纳入题材范围,以绘画的形式来反映当时的生活状况。 - 2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96ec51e28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d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