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重点在七个方面

时间:2022-07-09 15:19:2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重点在七个方

作者:暂无

来源:《国企管理》 2017年第7



综合报道/

制造大国向强国迈进

《中国制造2025》提出力争用三个十年的努力,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阶段,到2025 年,综合指数接近德国、日本实现工业化时的制造强国水平,基本实现工业化,中国制造业迈入制造强国行列,进入世界制造业强国第二方阵。第二阶段,到2035 年,综合指数达到世界制造业强国第二方阵前列国家的水平,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强国。第三阶段,到2045 年,综合指数率略高于第二方阵国家的水平,进入世界制造业强国第一方阵,成为具有全球引领影响力的制造强国。

装备制造业是制造强国的核心,《中国制造2025》把制造升级作为重点,推进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在5 24 日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介绍了推进《中国制造2025》深入实施,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有关情况。

辛国斌表示,“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要突破的十大重点领域:航天航空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等。经过多年持续攻关,上述领域取得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高精度数控齿轮磨床、多轴精密重型机床、数控冲压生产线等产品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A R J21 支线客机正式投入商业运营,C919 大型客机成功首飞,A G600 水陆两栖飞机实现总装下线,长征五号大运载火箭、全球首颗量子卫星发射成功;自主研制的" 海斗" 号无人潜水器,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三个拥有研制万米级无人潜水器能力的国家;世界首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发电机组成功投产,百万千瓦级超临界火电机组、核电机组和水电机组等一批装备,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标准动车组成功完成世界首次420km/h 交汇试验,160km/h 城际动车组完成运行考核等。

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

外商投资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发展进程中,外资的积极参与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发挥了很好作用。同时,外资也在发展过程中获得了很好的收益,分享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但《中国制造2025》实施两年来,国外部分研究机构不断宣称“中国制造2025”政策只适用于国内企业,没有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对此辛国斌回应称,

《中国制造2025》的所有政策措施是普遍适用于内外资企业的,对于所有企业都是一视同仁的,并不存在限制外商投资的做法,中国欢迎更多外国企业参与中国制造强国建设的过程中来。

《中国制造2025》在实施过程中,一直秉承开放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利用各种双、多边合作机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为企业间务实合作创造良好环境。辛国斌表示,《中国制造2025》发布后,我们与一些国家开展了积极的交流合作。比如中德两国就“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建立了合作机制,在发展战略、智能制造标准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中美两国就“中国制造2025”与美国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进行交流,并积极引导美国高端制造业企业加大对华投资合作。


2017 1 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扩大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再次公开明确了外商投资企业和内外资企业同等适用“中国制造2025”战略政策措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两年多来,外商参与了高端制造、绿色制造、智能制造以及设计和创意、工程咨询、现代物流、检验检测认证等具体项目,效果明显。2017 5 月首飞的C919 大飞机项目就是中外企业合作的典范。其发动机、航电、飞控系统来自多个欧美合资或独资公司,供应商包括美国通用电器公司和霍尼韦尔公司,其中一级供应商中的海外企业就有十几家,二级和三级供应商约有数百家。

事实上,在扩大双方合作中,发达国家有很多技术、设备和产品对我国实行出口禁运和严格限制,“我们希望中外双方今后都要进一步扩大开放、深化合作,也欢迎各国企业积极参与到中国制造强国建设中来。”辛国斌表示。

两年来取得六大进展

《中国制造2025》发布实施两年以来,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一是顶层设计基本完成,形成了以《中国制造2025》为引领,11 个专项规划为骨干,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工业“四基”发展目录等绿皮书为补充,各地落实文件为支撑,横向联动、纵向贯通、各方面协同的政策体系;二是工业基础能力稳步增强。一批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等“卡脖子”问题得到初步解决,产业技术基础不断夯实;三是智能制造水平继续提升。标准体系框架初步建立,建成一批智能化工厂、数字化车间;四是创新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成立了首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动力电池创新中心,培育建立了19 家省级创新中心。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不断深化,基于互联网的创业创新载体不断涌现;五是质量品牌建设取得新进展。产品实物质量不断提升,原材料、重大装备等领域部分产品质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企业和产业集群品牌培育成效显著;六是城市试点示范开局良好。批复同意宁波等12 个城市和4 个城市群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各试点城市结合实际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在转型升级新路径新模式上做出了有益探索。

下步重点在七个方面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表示,我国将重点在七个方面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一是攻关键。以高端装备、短板装备和智能装备为切入点,狠抓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知识经验积累,持续提升自主开发和系统集成能力;二是强基础。深入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启动实施新材料研发及应用重大工程,加快建设新材料、机器人等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三是抓示范。扎实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和智能制造示范区建设,择优创建一批“中国制2025”示范区,争取在金融、土地、人才以及改革创新等方面予以积极支持;四是促融合。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分类推进智能工厂、数字车间、智慧园区建设。积极培育“互联网+ 制造业”新模式,加快推动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双创”平台;五是提质量。深入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工程,开展优质制造行动,建立优质制造标准体系;六是育人才。深化产教融合,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优化制造业人才供给结构。完善技术入股、股权激励、科技成果收益分配等机制,充分调动科技人才积极性,更好推进成果转化;七是优环境。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中国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引导各地围绕优势领域实现率先突破。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切实保障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9b6158c7d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