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 鲁迅

时间:2022-12-24 14:50: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藤野先生 鲁迅

学习目标:

1、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特征和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2、能理解语言的感情色彩,理解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 3、了解本文运用两条线索组织材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从入学伊始,接触过不少的老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然后说说你最尊敬的或印象最深刻的一位老师。要求:能用最简洁的语言说出他(她)的性格,并能说出至少一件有关于他(她)的事

二、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自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笔名。主要作品集有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华盖集》《坟》等。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2、背景链接

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4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段。写作时间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1012日。鲁迅到日本求学,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时,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看到中国人的麻木神情给鲁迅很大的刺激,从此,他弃医从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 3、文体知识

散文:是和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是指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神不散:是指中心必须明确,无论散文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如何灵活,都必须为中心服务。 三、生字词(见课本) 四、整体感知:

1.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写早年在日本留学时的生活。在这段经历中,作者所写的事情都发生在那里?请找出文中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重点写发生在哪里的事情?

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我离开仙台之后”.

2、根据上面的地点转换划分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13,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以及转到仙台求学的原因

第二部分:435,写我在仙台结识藤野先生,受先生教诲,赞扬先生的崇高品质,以及我弃医从文的原因。

第三部分:36—文末。写我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以及先生的崇高精神品德对我的激励与鼓舞。 五、文本分析

1、把握重点。找出作者初见藤野先生时的描写并总结他的形象。 外貌——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 举止——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白描) 声调——缓慢而很有顿挫 目睹印象——治学严谨

耳闻亲见——生活俭朴 学者形象

2、找出作者和藤野先生交往的几件事并总结他的人物形象。


添改讲义---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

关心解剖实习---热情诚恳 了解裹脚----求实精神 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正直热忱,没有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注意刻画人物的方法: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

4,“我”对藤野先生怀有一种什么感情?引用课文内容简要回答。

首先是感激、怀念,体现在:①装订收藏讲义②悬挂先生的照片③多写文章把怀念之 情化为斗争和力量。

其次是因“状况无聊”对没有寄信和照片的愧疚之情。

5,总结本文的叙事线索

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相识—相处—离别—怀念)

6.课文除直接写藤野先生外,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A:1,在东京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的恶浊、庸俗的生活因为鲁迅对在东京的“清国留学生”的恶浊生活感到失望和厌恶,所以他决定离开东京到仙台,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也为下文写与藤野先生相识相知作铺垫。

2)赴仙台途中对日暮里和水户的深刻印象。勾起作者的忧国之思和对爱国志士朱舜水先生的敬仰。

3)受到仙台医专的职员的优待。包含着弱国国民的辛酸,同时反映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

4)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和看电影事件;民族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 5)弃医从文的思想的转变.

鲁迅学医的原因是想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后来选择弃医从文一是因为日本学生怀疑鲁迅考试得了60分是先生泄露了题目,他们根本看不起中国人,因为中国是弱国。二是因为看电影事件,鲁迅的民族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同时也感受到中国人的思想麻木。鲁迅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要唤醒人们麻木的思想,当首推文艺。为此,他决定弃医从文。

:B,以上五件事情都一种感情,试分析:包含着作者的爱国主义感情,是本文的一条暗线。 7:小结本文的两条线索、四个典型事例、两种真挚的感情、一次思想转变。

六、语言品析.

1、精读13,思考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与后文哪几句话相呼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与“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呼应。

作者以极其厌恶的情绪和辛辣讽刺的笔触,描写了清国留学生恶浊庸俗的生活.流露出作者矛盾、失望、痛苦、厌恶的复杂情绪.反衬一个爱国志士忧国忧民的悲愤。 (2)分析清国留学生的形象描写

作者抓住“清国留学生”的主要特征---将长辫盘在头顶,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讽刺了他们不男不女、不伦不类的丑恶形象。

句中“标致”是反语,用以讽刺.“实在”表示“的确”的意思,用“实在”加强“标致”,增强反语的讽刺力量,更强烈表达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鄙视和反感和憎恶之情。 2、精读第5语段,思考:

(1)初到仙台的“我”受到优待,究其原因是“物以稀为贵”,句中的“大概”可以用“因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ab3209827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