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在流逝》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22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长度。 借助自然界有规律的事物和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 根据估计1分时长的经验比较合理的估计10分钟、1小时持续的时间。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意识到时间在流逝。 2时间无法留存我们要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多种方法感受1分钟的长短。 教学难点如何更准确地估计一分钟的长短。 教学准备 课件、秒表、钟、每小组一张一分钟的估计记录表 测试代表 监督员 看时间人 记录员 测试方法 测试次数 测试时间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教学过程 导入:和学生初次见面,聊天导入。 师:光顾着和你们聊天了,不知不觉过了一段时间了,现在几点了?(引出活动一) 活动一:现在几点? 学生猜测现在几点(学生猜测的时间并说出推测理由)。 对照ppt出示的钟表时间。 小结:我们可以感受时间,但是很可能出现误差。 活动二:认识钟表 由于学生对于钟表很熟悉简单认识一下即可:秒针一格一秒,分针一格一分,秒针一圈一分等(把重点放在活动三)。 活动三:感受时长 (1)感受一秒钟 ppt出示走一秒钟钟表,学生闭上眼睛感受(多走几秒,让生感受节奏)。 提问:1秒钟短不短?(生:短) 但是短短一秒钟还会有什么事情? ppt出示1秒钟内发生的事情(飞机飞行一秒、光走一秒等)。 看了这些,你想说什么?(生谈体会) (2)感受一分钟 一分钟有几秒?(60秒) 你能估计一下吗? 师提小活动要求:老师在实物投影上出示秒表,老师让学生趴在桌子上,并发令开始,生自己估计一分钟,如果认为到了抬头看秒表的现实,记下读数。(绝大多数都是不准的) 师:看来很多同学估计的误差有点大啊。ppt出示时钟,并走一分钟,让生感受准确的一分钟的长度。 师:那好我们体验了准确的一分钟的长度,那我们能用一些方法来帮助我们比较准确得估计一分钟吗? 小组讨论自己的方法(师巡视指导,学生会提出默数、拍手、心跳等方法)。 分组活动:用自己的方法估计一分钟 四人一组各自分工,记录员,监督员,测试代表,看时间人。 老师先演示一遍:在投影上出示秒表,请一位同学启动秒表开始老师作为测试代表用一种方法估计时间,监督员监督老师没有偷看秒表,测试代表(老师)认为一分钟到了就举手(老师为节省时间可以看是10秒钟),这时候看时间人读出秒表时间,并告知记录员时间,记录员记录。 演示完毕,老师分发表格,提示估计三次。 学生分组活动。(用上方法之后,学生估计普遍变准确,而且一次比一次准确) 老师收起表格,展示。并向学生提问:你们所用的方法?为什么准确了?诀窍?(生:在前一次基础上调整自己一秒钟的长短) 师:我们估计了一分钟,那十分钟?(生自由回答) 师:增加难度,上课到现在多长时间过去了?并说说你的理由(生回答:那么多活动花时间所以现在过去了···) 活动四:时间有快慢吗 师:大家表现真棒,为了奖励大家,咱们来看一段动画短片。 师故意准备2分钟,让生等待。再放两分钟。 师:等待时间和动画时间哪个长?哪个短? 生普遍认为等待时间长。 师:时间实际上一样的ppt出示:主观感受不同 师:可见凭我们自己估计时间有误差,所以我们会用到计时工具。ppt出示计时工具(从古代到现代) 师:我们下节课就要学习有关内容。 尾声 时间好像过得很快,一直在流逝(补充完板书)但是每一分每一秒都是一样的,谈珍惜时间。 板书 时间在流逝 1秒钟 1分钟 教学反思: 由于是自选课题,想都没多想就按照进度选择了《时间在流逝》,原本以为是一节很简单的课,没有大量的实验器材,活动又是那么的看似简单,但是作为展示课,内容少的,实验没有的课才是真的难,在准备这堂课的时候算是体会到了。 但是庆幸的是,在柯老师的帮助下,加上自己一点小努力,算是比较满意的把这堂看似简单的课上得比较饱满了。 在此就讲讲存在的不足: 首先是新老师常常要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只关注自己,而忽略学生。这堂课中有一个活动:用自己的方法估计一分钟,整个活动进行没什么问题,但是我没有强调测试代表——用方法估计一分钟的那个同学是绝对不能替换的,这样才是科学的。但是每个学生都想体会一下用自己的方法估计一分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我只在乎自己的教学环节有没有落实,而没有关注到这一点,如果能关注到这一点,把那些在替换测试代表的小组数据分析一下,那就能体现科学课科学价值所在了。所以整堂课看起来就像是一堂综合实践课,科学味缺乏了点。 其次就是对于一分钟的体验不够到位,作业本上有一道题“一分钟能做什么?”实际上正好可以拿来用,本节课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体验一分钟时长,但是我没有做到位,算是我对教材解读不够吧。 最后比较遗憾的是,在开始阶段学生估计“现在是什么时间”时,没有让学生回答估计的理由,这导致了学生对时间的胡乱猜测。这是环节上的缺失实数不该。这说明自己还真的是一个新教师,学习的路还很长。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ae129c5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1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