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节日作文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少数民族节日作文 少数民族节日作文(一) 古尔邦节对于维吾尔族来说,有如汉族的春节,是最隆重的节日。 去年夏天,妈妈带我到喀什游玩,正赶上古尔邦节。那天早晨8点多钟,爸爸就和一些老乡们成群结队地到艾提朵清真寺参加一年一度最隆重的仪礼去了。不一会儿,寺内外就人山人海了,仪礼开始了,此时听不见往日城市的喧闹声,只有大阿旬诵念古兰经的浑厚的男中音在空中回荡。在这庄严而又肃穆的气氛中,成千上万排列成行的爷爷、叔叔们同时屈膝跪下来向安拉祈求平安。 一个小时后,仪礼的各项仪式结束了,这时,一队鼓乐手们在艾提杂清真寺的门楼上吹起了咬呐,敲起了阿格拉鼓,弹起了冬不拉。一群梳着辫子,穿着五颜六色连衣裙的小姑娘们和成百上千的其他观众都围在艾提朵清真寺前,我怀着好奇心挤进人群,原来一群小伙子正在那里跳沙玛尔舞,欢乐的曲调把节日的气氛带到了大街小巷,带到了每个家庭。 我跟随着妈妈去亲戚朋友家拜节,家家户户的桌上都摆满了鲜美丰富的食品。有烤镶、炸傲子、手抓羊肉、葡萄瓜果„„我们来到叔叔家拜节,一进门,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派华贵的景象,地上铺着地毯,墙上挂着壁毯,炕上铺着床毯,五光十色、风格各异。这时好客的主人端上来了一盘烤羊肉串,羊肉串上撤着孜然、盐末和鸡蛋等作料。看起来肉色酥黄,闻起来香沁心脾,吃起来外焦里嫩,风味独特,我边吃边赞不绝口。 古尔邦节过去了,我也该回去了,可是我永远忘不了在喀什度过的别有特色的古尔邦节。 少数民族节日作文(二) 泼水节是傣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阳历四月十三至十五日)。傣语叫做“楞贺尚罕”,即“六月新年”或“傣历新年”。实际上泼水节就是傣历的元旦,因为傣文历法,新的一年是从六月开始计算的。 可是泼水节由来的传说却有两种。:很早以前,一个无恶不作的魔王霸占了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并抢来七位美丽的姑娘做他的妻子。姑娘们满怀仇恨,合计着如何杀死魔王。一天夜里,年纪最小的姑娘侬香用最好的酒肉,把魔王灌得酩酊大醉,使他吐露自己致命的弱点。原来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魔王,就怕用他的头发勒住自己的脖子,机警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拔下魔王一根红头发,勒住他的脖子。果然,魔王的头就掉了下来,变成一团火球,滚到哪里,邪火就蔓延到哪里。竹楼被烧毁,庄稼被烧焦。为了扑灭邪火,小姑娘揪住了魔王的头,其他六位姑娘轮流不停地向上面泼水,终于在傣历的六月把邪火扑灭了。乡亲们开始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从此,便有了逢年泼水的习俗。现在,泼水的习俗实际上已成为人们相互祝福的一种形式。在傣族人看来,水是圣洁、美好、光明的象徵。世界上有了水,万物才能生长,水是生命之神。 而位于丽江华坪地区的傣家泼水节的>故事却独具特色。这里的傣族人是中国乃至亚洲纬度最北的傣族部落。他们的故事是这样的: 相传在很久以前,金沙江边一个聚居在密林深处的傣族村寨,因树林起火,村民处在被大火吞没的危难之中,一个名叫李良的傣家汉子,为保护村庄,不畏危险,冲出火网,从金沙江里挑来一桶桶江水,泼洒山火,经过一天一夜的劳累,山火终于被泼灭,村民得救,李良因为劳累流汗流干了,渴倒在山头上。村民打来清水给李良解渴,但喝了九十九挑水也解不了渴,后来,李良一头扑到江中,变成一条巨龙,顺江而去。有的人说,他变成了一棵大树。傣族人民为了纪念李良,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之一天,每家房屋清扫一新,撒上青松叶,并在选定的江边或井旁,用绿树搭起长半里的青棚,棚下撒满厚厚的松针,两旁放上盛满水的水槽,午间太阳当顶时,众人穿行于棚下相互用松枝蘸水洒身,表示对李良的怀念和对新年的祝福。这项活动延续至今,成为傣族人民辞旧迎新、祝福吉祥的节日--泼水节。 少数民族节日作文(三) 壮族在八月十五这天,除了要赏月和吃月饼外,一项重要习俗活动就是“闹哥孩”,因为组织者和参与者都是女性,闹的对象是男性,所以叫“闹哥孩”,其实就是对歌,内容一般不涉及爱情,多是有关史实、社会一类的,尽兴方散。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畲族把这天视为走亲访友的好日子,而陪客唱歌又是畲族的独特习俗。中秋歌节不但要陪客唱,还要集中到县城去对歌。对歌的时候,男女各站一边,女的还特别喜欢挤在一起,不参加唱歌的妇女,也要和歌者挤在一起,以壮声势。 朝鲜族则用木杆和松枝高搭“望月架”,先请老人上架探月,然后点燃望月架,敲长鼓、吹洞箫,一起合跳《农家乐舞》。 黎族称中秋节为“八月会”或“调声节”。届时各集镇举行歌舞聚会,每村由一“调声头”(即领队)率领男女青年参加。人员到齐后,大家互赠月饼、香糕、彩扇和背心,成群结队。入夜便聚集在火旁,烤食野味,痛饮米酒,开展盛大的对歌,未婚青年趁机寻找未来的伴侣。 每到中秋之夜,苗族全家团聚后,要到山林空地上载歌载舞,举行“跳月”活动。男女青年在“跳月”中,相互寻找心上人,吐露爱慕之情。 台湾高山族同胞每到中秋之夜,都要穿起美丽的民族服饰,齐聚在日月潭边的月光下,男男女女玩起“托球舞”的游戏。 瑶族在中秋之日举行“舞火狗节”,舞火狗意在驱邪避邪。是日,姑娘们叩拜完祖先,然后舞蹈,青年男子则在一旁燃放鞭炮。待姑娘们玩够后,男女开始对歌。按照当地习俗,姑娘必须参加三次以上的舞火狗活动,才能结婚。 虽然各民族的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向往,都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愿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afc3bafa45177232e60a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