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引导青少年走近鲁迅 鲁迅的一生是不断追求进步、追求真理的一生。他的作品震撼文坛,他的思想振聋发聩,他的人格光明磊落。“鲁迅精神”在过去、现在乃至将来都是我们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当然,鲁迅作为一名教员,他对教育的思考和实践,对我们当下的教育尤其具有现实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作为思想家的鲁迅,在一个多世纪前中西文化的碰撞中,发现了作为生命个体的“人”,发现了“人”的尊严、价值和需求。从这一核心思想出发,鲁迅先生明确提出“立人理念”,倡导“尊个性而张精神”,并进一步指出教育要“以孩子为本”,要“教这新生命去发展”,要使受教育者“发展各各的个性”,“发展本身的能力”。他认为教育的终极关怀是使受教育者“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放眼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是个性化和多元化,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这与鲁迅“立人理念”、“尊个性而张精神”不谋而合,称鲁迅是中国现代教育的先驱,可谓实至名归。 在文学创作领域,鲁迅作为新文学的主将,代表了全民族的大多数,代表了社会的正义和良心。当然鲁迅的作品深刻、尖锐,中小学生有望而生畏之感也属正常。但我们认为选入中小学教材的文章已考虑到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走近鲁迅的思想世界,进而把握鲁迅文章的精神实质。鉴于此,我们呼吁鲁迅作品在中小学教材中应保留必要的篇幅。鲁迅思想的深刻我们虽然无法企及,但其独立思考和理性批判的精神永远应该是我们心中高扬的一面旗帜,尤其在当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理性思维显得尤为重要。用鲁迅的话来说便是“放出眼光、学会辨别、自己来拿”。这不仅仅是我们引导学生获取知识的必由之路,更是我们教导学生面对浮躁的现实世界,不盲从、不媚俗,把握自己独立人格、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的先决条件。 鲁迅以笔代戈,战斗一生,“民族之魂”,当之无愧。而他所做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其实质都是从“角逐列国是务”,在世界“挣一地位”的民族责任感出发的,他的爱国更显得深沉与厚重,正所谓“爱之深,则痛之切”。我们在学校教育中更应该引导青少年学习鲁迅对民族、对国家自觉的责任意识,学习他那“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情感取向,用忧国忧民之舟渡青年学子到爱国爱民的彼岸,让学校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以助推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b860f0b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