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时间:2024-03-12 16:36:3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我为什么而活着》

【教学目标】

1.培养阅读能力,赏析重要语句的表达特点。

2.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理解文章主旨,把握作者的观点。

3.体会作者对生命的认知和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文章主旨,把握作者的观点。

2.体会作者对生命的认知和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 作者及作品简介:

罗素,英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20世纪著名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 为表彰他“捍卫人道主义思想和思想自由的多种多样、意义重大的作品”1950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他的代表作有《幸福之路》《自由之路》《婚姻与道德》等。 他被称为: 20世纪基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未来时代的先知;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2.字音词义(见课件) 二、合作探究:

1.作者一生有几种追求?分别是什么?(或作者为什么而活着?) 三种;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2.概括说出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

爱情带来狂喜,爱情摆脱孤独,爱的结合见到天堂的缩影 3.如何理解作者在本文中关于“爱情”的论述? 本文所论述的“爱情”,主要是指男女之间的爱恋之情,同时又包括父母与子女之间、兄弟姐妹的亲情。这种感情是人类最原始、也是最纯最浓的情感。它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原动力,所以作者把它放在三大情感的首位,这种安排是很有见地的。

4.指出作者追求知识和同情人类苦难的具体内涵? 追求知识:了解人类的心灵(人类);知道星星为何发光(自然);理解毕达哥拉斯的力量(社会)

同情苦难:饥饿中的儿童;被压迫被折磨者;孤苦无依的老人;全球性的孤独、贫穷和痛苦

5.这几种追求有何内在联系?

“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追求爱情、知识的真正动力,这体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他追求爱情,是因为那里有人类所梦想的天堂的缩影;追求知识,是因为他愿意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力量奉献给人类,这一切都源于他心中一个辉煌的梦:关爱人类,救民于水火之中。


6.作者把这三种激情联系在一起,由此你看到罗素是怎样的一个人? 有爱心、责任心,敢于奉献自己 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胸怀宽广,精神崇高...... 7.作者在平淡质朴的叙述中,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充分显示了作者博大的情怀和崇高的人格 .体味语言的含蓄,充满激情,富于理性

1 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的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像飓风一样”说明激情的无比强烈;“深深的苦海”指的是人生的苦难;“濒临绝望的边缘”指的是作者渴望减轻这些苦难但是无能为力,而且自己也深受其害。 作者把自己的感情溶入形象的比喻中,使的文章的语言含蓄生动,充满激情,富于理性色彩. 2因为爱情可以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撼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句中的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后边的语句解释前边的“孤寂”的感觉。其意思是说,没有爱情滋润的感觉就象亲身经历过可怕孤寂而产生的战栗的感觉。于这种可怕孤寂中的人,有时会感觉到除了自己,这世界好象再也没有其他的生命,自己也似乎走到生命的尽头,沉在没有情感,没有温暖的无底深渊之中。作者的语言运用得含蓄、深刻。

3、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是同情心却总把我带回尘世。 这句话点明了爱情、知识和同情心的内在联系。在这里,作者用含蓄的,充满理性的话语表明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追求爱情、知识的真正动力,这体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他追求爱情,是因为那里有人类所梦想的天堂的缩影;追求知识,是因为他愿意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力量奉献给人类,这一切都源于他心中一个辉煌的梦:关爱人类,救民于水火之中。

小结:本文在平淡质朴的叙述中,写出了作者一生的三大追求,表现了作者热爱人类、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赞美了他博大的胸襟和高洁的情怀。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bbf99207d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c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