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孙子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作者:暂无 来源:《中华儿女》 2015年第3期 文 孙聚成 孙武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军事家之路,竟然是从指挥一群弱不禁风的宫女开始的,他从此得到君王的认可,并逐步走向人生辉煌。 中午时分,吴国皇宫内,骄阳似火。18 0名花枝招展的宫女袅袅婷婷地走来,她们要接受一次从来没有遇到的考验:完成从宫女到战士的演变,并作为武士,进行一次军事演习。孙武站在指挥台上,心里盘算着演习预案,气定神宁,俨然一位大将军。尽管军令如山,但平时久居深宫的宫女们仍视同儿戏,嘻嘻哈哈走不出个队形。孙武不顾吴王的苦苦强求,下令斩了左右两队长,重新指定了左右队长,亲自擂鼓发令,继续演练。经过一波三折,宫女们脱胎换骨,孙武终于将180名弱不禁风的宫女训练成一支可以赴汤蹈火的军队。 作为春秋时期第一位读到《孙子兵法》的君王,吴王阖闾被孙武的能力震住了。多年来,他修明政治,选贤任能,奖励农商,广揽英才,意图雄霸天下。同时,吴王阖闾还朝朝暮暮寻觅良将,他知道,这一次自己遇上了一位旷世奇才,一位兵法大家,吴国崛起有望。 孙武的精彩亮相,是他多年知识储备与人生磨难的结果。孙武(约前545年-前470年),字长卿,齐国乐安人,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他原为齐国望族田氏之后,出身军事世家,为避战乱前往吴国,并谋求在吴国一展雄才。到吴国之后,他隐姓埋名于吴都(今苏州市)郊外的穹窿山,一面躬耕读书,潜心研究兵法,著书立说,初步写成兵法“十三篇”,一面静观吴国政治动向,等待时机。孙武的朋友伍子胥向吴王阖闾举荐,经过吴宫教战的考验,最后吴国拜孙武为将军。 银雀山汉墓出土的《孙子兵法》残简记述了孙武最初的军事思想:久训必成军。在他眼里,不管什么人,无论男与女,从事何种职业,出身贵族或平民,一入战阵,都是士卒军人。只要领军人物时刻想着此为“国之大事”,将“宽猛相济”的治国之道用于治军,宽以训教,猛以刑法,合之以文,齐之以武,严明纪律,赏罚分明,就一定能将各色人等训练成“齐勇若一”的勇往直胜之师。他说:这是兵家的常法,为将治军的通则。 孙武拜将之后,按照自己探索写成的兵法来统领队伍,他训练军队时使用真正的锐利武器,因而使士兵经受了实战的考验,培养出了勇敢顽强的性格;在军队的管理方面,孙武接受伍于胥的建议,调整了吴国军队的编制,将吴军改编为三军,加强了陆战奔袭的训练,适应大兵团作战的要求。同时,孙武与伍子胥从战略上布局争霸大业,制定了以破楚为首务,继而南服越国,尔后进图中原的争霸方略,并实施分师扰楚、疲楚的作战方针,使吴国取得与楚国争雄的主动权。 公元前506年,吴国攻楚的条件已经成熟,孙武与伍子胥佐阖闾大举攻楚,直捣楚国首都郢都。吴军由苏州行进到郢都附近,完成长达千余里的战略奔袭。孙武等人制定了一条出乎楚国意料的进军路线,即从淮河逆流西上,然后在淮汭(今河南潢川)舍舟登陆,再乘楚军北部边境守备薄弱的空隙,从著名的义阳三关,即武阳关、九里关、平靖关,直插汉水。吴军按照这一进军路线,顺利地达到汉水,进抵楚国腹地。楚军沿汉水组织防御,同吴军隔水对阵。由于楚军主帅令尹子常擅自改变预定的夹击吴军的作战计划,为了争功,单独率军渡汉水进攻吴军,结果在柏举(今湖北汉川北)战败。吴军乘胜追击,五战全胜,占领了楚的国都郢城,几乎灭亡楚国。 吴国从此强盛起来,并开始了讨伐越国的战争。阖闾受伤病死后,由太子夫差继承王位,孙武和伍子胥整顿军备,辅佐夫差完成中兴大业。公元前494年春天,夫差率10万精兵于夫椒大败越军,勾践带着五千多名残兵败将跑到会稽山上的一个小城中凭险抵抗,由于吴军团团包围,勾践只得向吴屈辱求和,夫差不听伍子胥劝阻,同意了勾践的求和要求。公元前485年,在孙武等调遣下,夫差联合鲁国,大败齐军。公元前482年,夫差又率领数万精兵,由水路北上,到达黄池(今河南封丘县南),与晋、鲁等诸国君会盟。吴王夫差在这次盟会上,以强大的军事力量为后盾,争得霸主的地位。 随着军事上的胜利,吴国的霸业蒸蒸日上,夫差渐渐自以为是,不再听从孙武等人的建议。孙武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于是便悄然归隐,息影深山,根据自己长期训练军队,指挥作战的经验,修订《孙子兵法》13篇,使其更臻完善。 《孙子兵法》是现存最早的兵书,共13篇,每篇皆以“孙子曰”开头,按专题论说,有中心,有层次,逻辑严谨,语言简练,文风质朴,善用排比铺陈叙说,比喻生动具体。《孙子兵法》全文,字字精华,是精心结撰之杰构,无随意述录之芜杂,得智慧运思之精警。先以兵道笼罩全书,再述战前的庙算以及物质、编制的准备,继之以战争中攻守、奇正、虚实、形势诸端的运用,其后为地形、战区、火攻、用间等具体战术,形成一个相当周密有序的篇章学结构。 孙武是“中国式”的兵学智慧家,其武道是“止戈为武”,所以,他跳出战争看战争。“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兵法》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军事理论,把政治作为决定战争胜败的首要因素,归纳出战争的原理原则,举凡战前之准备,策略之运用,作战之布署,敌情之研判等,无不详加说明,巨细靡遗,周严齐备,具有朴素的唯物辩证思想,两千年多来一直被视为兵家之经典,至今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孙子所讲的兵之五事,即:道、天、地、将、法,仍然是决定现代战争胜败的基础因素。而孙子所主张的将之五德,即:智、信、仁、勇、严,则依然是当代中国军人崇尚的“武德”。 《孙子兵法》第一篇是“计篇”,战争的一切事物逻辑起点就是“算”,这个“算”有很多具体的基本要求,要做系统工作,所以他把战争系统概括为五个基本要素:政治、天时、地利、将领、法度,要作到算计具有前瞻性何系统性。在战略运筹等环节,孙武主张在“慎战论”思想的指导下,分析战争与经济的关系问题,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在作战指挥方面,孙武论述了军形、兵势、虚实等多种因素,要对不变与多变因素统筹考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没有规则,就是最高的规则,就是唯一的规则。在战场机变方面,孙武主张“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不能守株待兔,要善于抓机遇,没有条件要创造条件。在军事地理方面,孙武强调根据不同的作战地形实施相应的战术要求。在特殊战法方面,孙武还主张间谍战等战法。在孙子看来,打仗就是双方之间比试骗术高下的过程,所以就讲了“诡道十二法”: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在宋朝时,《孙子兵法》已经被列为《武经七书》之首,被誉为“兵学圣典”或“兵经”。毛泽东对孙武推崇备至,称孙武是“中国古代大军事家”,曾高度评价说:“孙子的规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仍是科学的真理。”《孙子兵法》不但影响了中国,而且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孙子兵法》首先是兵学圣典,但不仅仅属于兵学,而以其精辟的思想成为人类竞争发展各个领域都可受启迪的智慧学。这部兵书词约理辟,不须浮辞而直指本原,务实之论多成智慧名言,以独到的思维方式和术语措辞使思想魅力得以千古保存。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攻其不备,出其不意”,“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等等,这都是蘸着战争中的鲜血写出来的至理名言。 从吴宫教战起步,孙武一生战功赫赫,从“养城之战”初露锋芒,到公元前510年大破越军再展风华;从吴楚豫章之战,到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柏举之战”,每一场战役都显示了他超凡的军事思想和其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特别是他的名作《孙子兵法》,无论时光怎么流逝,其光芒将会永远存在。 责任编辑 李娜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6c925282a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1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