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杰出的女词人,被后人称为“婉约词宗”。在灿若繁星的宋代词苑中,李清照的词可谓是独树一帜。因为受所处的时代背景影响,李清照的词中,以愁词最为显著,词里面的满怀愁绪也是她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她以女性独有的细腻情怀和笔法把“愁”表现的极具感染力。本文结合李清照生活环境的变化,从其少女时代的闺愁、少妇时代的离别相思之愁以及国破家亡的悲情之愁三个方面解读李清照词中的愁情。 关键词:李清照 愁情 闺愁 离别相思之愁 悲情之愁 一、 少女时代的闺愁 李清照出生于宋神宗时期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官至礼部员外郎;母亲王氏,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化修养。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里,李清照不仅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而且宽松自由的家庭环境没有带给她一丝束缚,也拥有同龄人所缺少的一份细腻和感悟。这些从其早期作品中都得到充分体现,如《点绛唇》中“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少女的天真活泼,古灵精怪从中表现无疑。在一首《如梦令》中,这种感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昨夜雨疏风骤,浓醉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红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结合少女深闺中的生活细节,巧妙委婉的表达出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词人通过描述经历“昨夜雨疏风骤”后海棠花已是“绿肥红瘦”,表达出词人的惜花之情,其中“肥”、“瘦”更是流露出对青春易逝的担忧。李清照所处的家庭环境非常优越,但是当时的社会环境决定了女性地位低下,不被世人所重视,更要求女性要恪守封建礼仪,这也决定了李清照只能在狭小的深闺里挥洒才情,这种无奈和烦恼也造成了李清照少女时代的闺愁。 三、 少妇时代的离别相思之愁 十八岁时,李清照嫁给了当时的著名的金石学家、文物鉴赏家赵明诚,两人婚后情投意合,过着幸福的生活。但是好景不长,因为父母受朝廷党争牵连,被罢官离京,李清照也不得不离开丈夫。此外因为相处期间,赵明诚喜好金石常需外出寻访,李清照一人独守空房,对丈夫的离别相思之情难以排遣,只有在词中一表相思愁苦。她以细腻敏感的情感心思,把对丈夫的相思通过女性细腻的感受来表现出来。在《醉花阴》中,词人写道: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词人写这首词时,正值重阳佳节,李清照托人将这首词交给赵明诚,词的上阕写到词人一人独处的孤独寂寥,下阕寄托了对丈夫的相思之愁。其中“人比黄花廋”更是把这种愁苦表现的突出、细腻。另外一首《一剪梅》中,更是把对丈夫的相思之苦表现的淋漓尽致。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首词是李清照写给离家外出的丈夫,诉说了自己独居生活的孤独寂寞,急切思念丈夫早日归来的心情。词人以细腻敏感的笔法通过景物描写捕捉自己的真切感受。其中“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和李煜《乌夜啼》“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有异曲同工之妙境,成为千古绝唱。词人把相思之苦表现得极其真实形象,表达了绵绵无尽的相思与愁情。 二、 国破家亡的悲情之愁 “靖康之难”的发生,打破了宋王朝的天朝旧梦,高宗的南逃,带来的是无尽的战乱。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南渡避祸,而这仅仅是她后期悲惨坎坷命运的开始。先是南渡途中,受战祸影响,夫妇多年收集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给李清照带来沉重的打击;其次是丈夫赵明诚在奉诏任官的途中因病身亡,原本尚且幸福安定的生活,经此彻底的破碎,给李清照带来了难以承受的悲痛。后来李清照还经历了再嫁婚变,财散入狱的悲惨经历。国破、家亡、夫死的苦难和种种不幸遭遇,给李清照一次次沉重打击。因此,她这一时期的词已不再是单纯的借景抒情,而是把自己一路上的孤独无依、悲情哀痛化作词中的片片愁苦。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在这首《武陵春》中,词人由表及里,从外到内,借暮春之境,写出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和忧愁。其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更是反映了词人南渡后经历国破家亡,丧夫之痛的心境。下阕更是使用“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词,一波三折。更是把自己的愁绪化为有形,表达了词人悲惨遭遇后的深深悲愁。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c0d68fe2b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e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