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圣手边塞诗之描写特点 [摘要]唐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从贞观到开元年间,国力不断加强。以,唐王朝通过一系列的外交、战争与周边民族国家建立了复杂的关系。唐朝诗歌得到飞速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作品,其中“边塞”这一始终与唐王朝息息相关的题材当然不会是少数。在这批边塞诗人中,边塞诗写的最好的当属“七绝圣手”王昌龄,他简直将这一话题发挥到极致。 [关键词]典型场景 慷慨激昂 情景交融 侧面烘托 虚实相生 王昌龄一生写诗无数,尤其擅长七绝诗的创作,有“诗家天子”、“七绝圣手”之称。他的诗歌以写边塞、从军为最有名。他的《从军行》七首几乎全都是精品,从各个角度揭示环境的艰苦。《出塞(其一)》更被明代诗人李攀龙推奖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王昌龄的是意境高远,格调悲壮,像雄浑的军号,一声声吹的历史热血沸腾,而我以为王昌龄的诗友5个特点: 1、善于刻画典型场景,抓住细微之景,以小见大,表达深刻的含义。王昌龄之所以被称为“七绝圣手”,就是因为他能够通过刻画典型来传达他所想要表达之感,变绝句体制短小的特点为他的优点。而且边塞这一题材本来就是“无声胜有声”的,过长的篇幅,过多的叙述描写,反而会让人失去对边塞的遐想、失掉边塞的美感。王昌龄以他独特的手法用短小的绝句给我们展现出一幅幅的令人遐想的凄美壮阔的边塞风光。在《从军行(其五)》中这样描述到:“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第一句就通过精美的语言刻画出一幅凄美的边塞图,把西北边境狂风大作,风沙遮天蔽日的特点刻画得入木三分。当所有读者都在期待激烈的战斗场面的时候,作者却来一个“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接着一句写了唐军将士冒着风沙主动出击,直指敌军。前面描写的劲旅还没显示身手捷报就传来了。我认为这样的安排除了侧面写出唐军的强大外还有一处妙处。避开了战斗场面的描写,直接把战果公布出来,将交战过程的惊心动魄留给读者思考,这正是作者匠心独运之处。既避免了正面铺叙的呆板,又适应了绝句的短小,以小见大,使绝句短处变成长处。王昌龄的这种写法后来更是被《三国演义》套用,第五回“关云长温酒斩华雄”就是模仿王昌龄的写法。 2、感情慷慨激昂,气势恢弘。王昌龄一生大部份时间都生活在唐王朝鼎盛的时期。盛唐国容威赫,实力强大,更吸取南北朝长期分裂的教训,整军经武。战士们激情万丈,保家卫国,士气高涨。这一切都反映在王昌龄的盛唐边塞诗中。《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出手一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就把战争气氛渲染得饱满酣畅,“孤城遥望玉门关”更是与上句想关联,意境开阔,情调激越昂扬,音调铿锵。“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既揭示了环境的艰苦,又展现战士们轻身许国的英雄气概,感情激愤,气度轩昂,将盛唐人尚武豪迈之情发挥的淋漓尽致,读来令人热血沸腾,向往战场杀敌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出塞(其二)》:“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则写出了将军奋勇当先、身先士卒的境界,情感炽烈,不畏流血牺牲。 3、情景交融。王昌龄在写作方式上尤其擅长于喻情于景,情景交融。这既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同时为诗歌渲染了气氛,让边塞风光跃然纸上,使读者更容易体会到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同时又抒发出自己感情,寄托于景之中,产生共鸣。《从军行(其一)》:“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1]金闺万里愁。”时值秋季,黄昏时候,西部边塞的一座独的烽火了望台:秋天是思念的季节,四顾茫茫独有一楼,更适逢黄昏,在这样思念的季节,在这样孤独的地方,加上这样凄凉的时间,如何能不教人引起寂寞之感。短短几句就把一种寂寞凄凉的气氛表现得淋漓尽致。再加上呜咽的羌笛声更是多了几分凄苦,由于有前面的情景交融,下文的抒情自然是水到渠成。王昌龄的情景交融写作手法确实是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 4、侧面烘托。通过对景物,人物动作的描写,从侧面表达出诗歌的意义。边塞诗一部份是表达凄凉寂寞的感情,用侧面烘托的写法就能避免了直接抒发这种令人不快的感情,不会给人一种突兀的不快,而是在阅读景物描写时,慢慢感受的那种边塞的凄美与孤寂,让人回味良久;而另一种边塞诗则是写军威雄壮、国盛兵强,用侧面烘托放弃对国家军队的极力刻画,让读者有如身临其境之感。《从军行(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这是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小片断,诗人没直接写征人的愁,而是通过写军中宴乐来表现。由“新声”带起“旧别情”,不需铺叙,一烘托,各种伤感涌上心头。 5、虚实相生,使文章的内涵更深厚。王昌龄的《出塞》是古今传诵的名篇,更是被誉为唐代绝句压轴之作,“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说“秦时明月汉时关”实际的含义不过是眼前的一轮明月照边关,这种凄凉的意境推到秦汉时期,这一句就由写眼前的是、实景一变而为饱含历史深度的虚景,虚实相生从而使这首诗的内涵深厚无比。 七绝圣手的边塞诗经历了历史长河的长久洗涤,直到如今还散发着其独特魅力,另人读后心情澎湃,回味无穷。 参考文献: 1.《唐诗鉴赏词典》 2005版 卢晋 傅德岷编 崇文书局 2.《唐诗选注汇评》 2008 版 王强 左汉林编 四川出版集团 3.《唐之韵(边塞诗人上)》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c4b16084a7302768e9939c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