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三见老子老子三段话道尽天道玄机 01 第一次会面。 历史上孔子第一次会见老子时,老子还在周王朝藏书室中做史官。 这次会面孔子除学到了很多礼制制度外,对孔子感悟最深的应该是老子的这段话,这也正是“上善若水”的精髓。 两人离别时,老子指着黄河说道:“你为何不能学习水的德行呢?” 孔子不解,问道:“水的德行又是怎样的?” 老子回答说: “善行的最高境界就像水一样,滋润万物而不争名逐利,处于天下众生所厌恶的地方,反而更接近于道,这是谦虚的德行。 江河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它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成为百谷之王。 天地之间,最柔弱的东西莫过于水,但是它却能穿透最坚硬的事物,水滴石穿。 可见,柔能克刚,弱能胜强。 不见具体形状的东西,可以进入到没有缝隙的东西中去。 由此可知,无言的教化和无为的益处更甚于有为。” 孔子恍然大悟,说: “先生的话使我茅塞顿幵。天下之人都高高在上,只有水处在下方。 天下之人都喜欢安逸,只有水处于艰险;天下之人都喜欢洁净,只有水处在污秽之中。 水趋向的处境都是天下人厌恶的,所以没有人能与之相争,这就是最高境界的善。” 孔子三见老子,老子三段话,道尽天道玄机 老子接着说: “当你不与天下人相争时,天下将没有人能与你相争,这就是效仿水德行事。 水最接近于道,道无处不在,水无所不利。水避高趋下,从不回流,善于利用地势的起伏。 你看那深潭中的一汪碧水,表面淸澈而平静,却是那样的深不可测。 水也会有流失,但却从不会枯竭。 默默无闻的滋润万物,却不求回报,这就是水至善至仁的品格。 它遇到圆形障碍就绕其而行,遇到方形障碍就折回而走,遇到堵塞就暂时停止,一旦出现决口就浩荡奔流,这就是水的信誉。 它能洗涤肮脏污秽,能使崎岖的地势趋于平缓,这就是水的能力。 它用浮力载物,用清面照人,用坚毅的恒心克服障碍,这就是水的长处。 它日夜而人、贤人和聪明的人都善于选择时机,能随机应变、顺天应时,就像皓皓明月,静观世事沧桑。 你现在冋去,应该戒骄戒躁。 要不然,你人还没到,名声就已经传来,身体还未动,声势已经先行,张张扬扬,就像老虎走在大街上。 这样,谁还敢用你呢?” 孔子听后恍然大悟。 孔子三见老子,老子三段话,道尽天道玄机 02 第二次会面。 两人第二次会见,是在老子辞官回到故乡苦县曲仁里。 这次会见,两人谈到了仁义,但老子并没有认同孔子所言的仁义。 在老子看来,这扰乱了人的本性,人应该顺应自然。 老子说: “人出生在世界上是—种自然现象,因此人的行为也要顺应自然规律。 你看,天地按自然规律运行,日月星辰按次序周而复始的运转,飞禽走兽按彼此的生存之道和谐共处。 这并不是人为的刻意安排, 而是它们遵循自然之理,按天性生存、发展。” 人生于宇宙之间,和天地万物一样有属于自己的生存之理。 人的生、死、荣、 辱,都应遵循自然之道。 顺天而行,顺理而作,任凭人们按自己的喜好自得其乐,人的本性就显示出来了。 人为的标榜仁义的结果,只能离仁义越来越远。 你苦苦求索仁义,意在实现人的本性,可结果却适得其反,扰乱了人的本性。” 孔子三见老子,老子三段话,道尽天道玄机 03 第三次会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c4cb8c8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