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作文课 ——《散步》作者莫怀戚访谈启示 南部县永红学校 张柏林 语言简练干净,人情味浓,又包含着人生的哲理,一步三叹,回味悠长;形式上规范,内容上符合中华民族传统的亲情观,比较适合做教学材料。这是莫怀戚本人对《散步》的评价。这篇内容厚重,耐人寻味的精致美文,把家庭亲情与中年人责任巧妙而艺术地融合在一次寻常散步中,读来总令人无穷回味。 常读常新的好文章总来自普通的生活,普通的的生活需要独到精辟的提炼。《散步》就在于对稍纵即逝的灵感的准确捕捉,在于对自己真挚情怀的真挚表达。《散步》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 在随后的访谈中,莫教授对理想的作文课作了如下描述:任何理想也不要脱离现实,不要建空中楼阁。我心中理想的作文课一是能摸索应试教育下作文的某些规律,有利于学生在中考、高考中得高分,在考试中,分数是硬道理。二是在作文练习的设计上应该美化人的心灵——教人有爱心!文学是教人爱而不是教人恨的载体,文学在孩子的心中播下爱的种子最重要。有人说社会这么复杂,你不教他防范的手法,将来岂不吃亏?我说宁肯我们的孩子都怀着傻傻的爱心到社会上碰壁吃亏后慢慢调整,也不要让他们带着恨所向披靡。如果我们的社会到处都是“聪明”人在恶性竞争,结果只会同归于尽。何况中学生就是可爱得“傻”一点,对社会的认识朦胧美丽一点也没关系,大学教师还会调整他们的认知,大学的功能除了教学科研,还要服务社会,要为社会服务,就会让学生了解社会的真相的。所以,我希望中学生的作文课不要承载太多沉重的东西,可以尽量多些美好,多些善意,多些爱的陶冶! 莫先生还对中学文学爱好者建议道:心中有文学这个梦,青春会靓丽不少。但对文学发烧友我想说,首先,你们必须坦然面对“不得不”——不得不面对应试教育,不仅要考,还要争取考好;不得不面对课业负担重,缺少课外阅读的时间等具体困难,但请相信时间就象海绵里的水,只要肯挤,总是有的。再就是别急功近利去复制韩寒、郭敬明等人的成功。 《散步》是承载爱的载体,即便在应试教育框架里仍会是满分作文。尽管新课程标准在一厢情愿地为学生减负,但要让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氛围里已经疲于应付的中学生产生自由作文的渴望还是较为困难的。所以,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最基本的策略仍然是在课堂上采用情境教学。 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够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言语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因此,在强调课程目标并实施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前提下,结合《散步》这一成功范文带给我们的启示,作文课中的情境教学,可采用两种方式: 一、把现实引入课堂,以弥补学生见识见闻的不足 除了要求学生利用一切机会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之外,语文教师应遴选现代媒体中信息库中有益的资源,开阔学生视野,让他们进入“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状态。校园封闭,但信息不能缺失。语文教师应大胆地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学生收听收看部分广播电视节目,《新闻调查》、《新闻周刊》、《社会能见度》、《东方时空》、《新闻联播》„„第一步是看,听主持或新闻角色的议,第二步是让自己充当新闻角色,再参与解读,第三步是交流或记录。关心国际国内新闻事件,关注民众普遍关心的热点话题,再联系自身现实所见所闻多角度地阐发议论,深入挖掘,便能把学生置身于优化了的社会大环境中,让其视野开阔,情感丰富,所思所感之后通过集体环境下的激励机制,自然会产生表达的欲望。 不同背景下经典表达词句应进入学生的视野:邓小平先生长征中的“跟到走”;奥巴马代表美国精神的“是的,我们能”;阿姆斯特朗代表人类实现登月梦想的“个人一小步,世界一大步”;马丁·路德·金反对种族歧视“我有一个梦想”„„部分电影经典台词,比如《拆弹部队》里的“打仗冲锋会极度上瘾,而战争是毒品”;《天堂电影院》里的“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就会以为这就是世界”„„经典文学作品里的经典表达,比如《简·爱》中的“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安娜·卡列尼娜》里的“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各不同”„„闪烁着群众智慧的网络语言也可适度进入作文素材。 应试教育不是培养人才最好的方式,但在没有找到更好的方式之前,我们只有适应它(莫怀戚语)。作文教学确实要立足现实并争取突破,深入挖掘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遴选和甄别素材是师生共同面对的课题,但只要有开放务实的态度,利用好现代媒体平台,这确实是一条弥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c592e6f1eb91a37f1115c1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