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涧记》重点字词逐个解释及全篇知识点梳理 石渠之事既穷,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民又桥焉。其水之大,倍石渠三 结束 北面 架桥 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若床若堂,若陈筵席,若限阃奥。水平布其上, 延续不断 像 摆设 用门槛把正屋与内室隔开 流若织文,响若操琴。揭跣而往,折竹箭,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十八九 花纹 弹奏 撩起衣服,赤脚 居之。交络之流,触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木,龙鳞之石,均荫其上。古之 遮蔽 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耶?得意之日,与石渠同。 难道 足迹 由渴而来者,先石渠,后石涧;由百家濑上而来者,先石涧,后石渠。涧之 可穷者,皆出石城村东南,其间可乐者数焉。其上深山幽林逾峭险,道狭不可 穷究 穷也。 走到尽头 【知识点】 一、通 假 字 流若织文 “文”通“纹” 二、词类活用 民又桥焉 名词用作动词,筑桥 流若织文,响若操琴 形容词用作名词,流水,响声 三、定语后置 可罗胡床十八九 可以排列十八九张交椅 四、一词多义 其:均荫其上:它们 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推量之词 上:上由桥西北:上面 其上深山幽林:登上 【寓意/主旨】 此文为《永州八记》的第七篇。文章着重写石态水容,写涧中石和树的特色,描绘了石涧溪石的千姿百态,清流激湍,翠羽成荫,景色美丽宜人,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钟情山水的情怀。 【写作特点】 善用比喻。 文中所写石涧很有特点:“亘石为底,达于两涯,若床若堂,若陈筵席,若限阃奥。水平布石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连用六个“若”字,比喻形象生动,比喻之外,又生联想。这段文字,使石涧的奇妙一下就显出情味来,这情味是非常悠然、清丽、明朗的。 涧以石名,景以石美,此文以层出叠见的比喻,直接描摹出涧石的情状,与小石潭底之石绝无雷同。还用水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侧面描写涧石的奇特。又边用两个反问句,抒发了罗床涧中,水流声响于其下,木石荫蔽于其上,此乐何极的情趣。 “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亘石为底,达于两涯。若床若堂,若陈筵席,若限阃奥。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对水中石头,泉水都用“若”字表明,而对泉上的树和石,则用翠羽、龙鳞来直接比喻,“翠羽之木,龙鳞之石,均荫其上”。由于采用了多种比喻手段来精确形象地进行描绘,所以毫无重复之感,反而觉得洞天之中又有无穷洞天。 【译文】 发现石渠的事情已经结束,从石渠的桥上向西北走,下去到土山的北坡,老百姓又架了一座桥。桥下的水流很大,比石渠的水量大三倍。巨大的石头作为水的底部,宽达到水的两岸。石头有的像床,有的像门堂的基石,有的像筵席上摆满菜肴,有的像用门坎隔开的内外屋。水面平静,如布铺在水面上,水流像纺织物的花纹,水泉咚响声像是弹琴声。我们撩起衣襟,赤着脚涉水而过,折断竹箭,扫除陈叶,除去腐朽的树木,清出一块可排放十八九张交椅的空地。交织的流水,激撞的水声,都在交椅的下面了;而像翠鸟羽毛般的树木,像鱼龙麟甲般的石块,都遮蔽在交椅之上了。古时候的人有谁曾在这里找到这种快乐的吗?以后的人,有谁能追随我的足迹来此吗?发现石涧的这一天,和发现石渠是同一天。 从袁家渴一路过来,先发现石渠,后发现石涧;从下游百家濑上来,就先发现石涧,后发现石渠。要穷究石涧这个地方,一直要走出石城村并向东南方向去,这一路上可以引起人观赏愉悦的景致有好几处。登上深幽的山林,翻过峻峭险要的地方,道路很狭小不能够走到头。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ce04fcfa6c30c2258019ec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