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角度解读《雾都孤儿》 前言 19世纪早期的资本主义背景下,社会道德与政治黑暗,狄更斯通过这本小说来追求无情的事实,从而揭露出社会的黑暗面,作为评判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的小说风格以极强烈的写实手法刻画出当时的现实场景和细节,同时又通过小人物的发展来展现时代和社会的全貌,这本小说对当时的社会影响非常深远,以至于今天大家依然在探讨,从不同的角度来体会来诠释。 一、《雾都孤儿》 1.《雾都孤儿》的基本介绍 《雾都孤儿》发生的时代于19世纪的英国伦敦,小说全篇以一名孤儿院的孤儿贯穿文章始终,通过一名出生于济贫院的孤儿的艰辛成长之路来描述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公,尽管奥利弗在成长路上遭遇很多困难,但依然心存善念,最终也获得了幸福,这是作者对主人公的描写,但同时是作者对社会的一种美好希望的寄托。 2.《雾都孤儿》的创作背景 19世纪正是资本主义发展之时,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此时的英国成为世界超级大国,然而繁华之下,是社会的黑暗、平穷、不幸,这种在繁荣中带来的阶级冲突以及社会矛盾显现得越发明显,贫富差距的分化,生存问题的日益突出,劳资矛盾的积累,都使得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发展成为必然。当然,19世纪以来,欧洲儿童文学也在不断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儿童,承认儿童,儿童成为小说中经常出现的主角,其次,狄更斯个人的因素也为这本小说的问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狄更斯自身家庭困难,小小年纪的狄更斯也体会到了很多心酸苦难的生活,这给他的童年带来了很大的创伤,也是他能很好描绘儿童苦难生活的助力之一。 3.《雾都孤儿》的人物分析 这本小说中的人物可以大致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善良的代表,比如说奥利弗、南希、罗斯小姐,故事中的他们都有着悲惨的境遇,同样在黑暗的社会中成长,但他们并没有摒弃自己善良的天性,一心向善,他们经历的磨难并没有让他们放弃,让他们堕落,在南希的帮助下,主人公最后苦尽甘来;另一种就是恶人的代表,包括费金、赛克斯、蒙克斯、诺亚等等。他们没有自己的理智行为,做尽坏事。由此可见,小说中对善恶的界限分明,对抗激烈,也是社会的现实的体现。 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内容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就是在精神分析的层面,通过研究人的心理层面和精神层面来进行分析。弗洛伊德本人是著名的医师和精神分析学家,他所提出的精神分析学说,在现实生活中对于治疗心理和精神方面的障碍意义突出,因此,精神分析学说也大受欢迎,一直为人所继承发展。 三、从人格结构角度看《雾都孤儿》 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可以得知,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三个部分,即本我、自我、超我。本我是最基本的部分,它来源于人最基本的生存需求,而本我对需求的满足要求及时性;自我就是在本我的基础上,但自我又高于本我,它的很多需求是现实所限制而不能满足的;超我,是这三者中居于最高层次和地位的部分,它不仅仅是需求的问题,而是随着不断地接触社会道德规范,形成了自身有判断力和约束力的行为,从而不像本我一样随心所欲。 《雾都孤儿》中的人物主要分为两大阵营,好人和恶人。对于主人公奥利弗,他是十分悲惨的,但同时,他也是十分幸运的,尽管他出生贫穷,受尽苦难,但是他依然有着超我的人格,他的良心与行为并没有因为现实的压迫而改变,而他,也是作者寄予的一份美好的希望;同样是好人的南希,命运却不是那么眷顾她,从出生到后来的成长路上,她也是历经磨难,然而,南希无比复杂的内心世界,作为一个矛盾体,一方面想脱离这样的处境走向光明。 四、结语 狄更斯本人对于英国当时的残酷的社会现实十分厌恶,因此通过小说来揭露并抨击黑暗的资本主义,然而,另一方面,他又没有任何办法来改变这一现状,而是坚信总有一天一切都会变好,从小说的结局奥利弗的身上可以看出他的寄托,尽管如此,一部小说人物性格的刻画与本身的环境息息相关,而小说人物的特点也离不开最后的个人结局。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d011c8a01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6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