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启示——浅淡尼采美学对艺术家的影响

时间:2022-05-05 22:26:1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精神的启示——浅淡尼采美学对艺术家的影响

作者:暂无

来源:《美术界》 2010年第12



许春晓

提到尼采,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那个宣扬“上帝死了!”的震撼整个西方世界的人,是那个与马克思、牛顿、爱因斯坦并称“千年大思想家”的敢于颠覆传统的人,对其后的艺术及整个社会思潮产生巨大影响的人。然而大多数的人都只是将他当作西方思想史上一位伟大的哲学家、诗人,而忽略了他的美学思想。孰不知他的美学思想影响了多少艺术家的思想和人生历程。

一、尼采美学的诞生

尼采于1872年发表的处女作《悲剧的诞生》,在当时社会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在此书中,日神和酒神是一对核心概念。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俄尼索斯是古希腊人崇拜的神灵。他们分别代表着人们信奉的截然不同的两种精神。所谓“日神精神”是一种理性的精神,在艺术上讲求和谐、平衡、适度,在风格上力图达到崇高和静穆,而“酒神精神”是一种非理性的精神,它象征着激情和原始的生命力。他认为,“日神精神”总是要保持一种正面的积极的态度,往往沉湎于外观的幻觉,而不去追问外观背后的东西。如果这在古希腊还有一定积极意义的话,那在当下,其意义完全就是消极的一流连于事物表面的美和稍纵即逝的快乐,实际上是在用美的面纱掩盖生命悲剧的面目。相反,“酒神精神”冲开了事物外观的幻觉,直视人生和生命的痛苦,用一种审美的态度看待世界和人生,找到那种本质的东西。

《悲剧的诞生》是尼采哲学的诞生地。他用日神和酒神象征来说明艺术的起源、本质、功用乃至其人生意义,并一反以往认为希腊艺术繁荣源于希腊人内心和谐的传统,而认为是源于他们内心的痛苦和冲突。人的生命的不同方面产生了不同的艺术冲动,古希腊悲剧就是“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相互斗争、相互影响的产物。由于看清人生悲剧的性质而产生日神和酒神的艺术冲动,渴望用艺术拯救人生。用更准确的语言说,“酒神精神”代表的就是尼采所说的“强力意志”。在他看来,世界和人生都是悲剧性的,人如果用一种理性的目光去看待它,要么文过饰非自欺欺人,要么只能产生悲观厌世的思想。而出路又在哪里呢?世界和人生本无意义,那就需要从审美的角度去审视世界和人生。尼采受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的影响,但他厌弃那种颓废消极的气息,可以说他是一个积极的虚无主义者,主张用人的“强力意志”去打破悲剧中的虚无。

二、生命的烙印

尼采于1844年出生于普鲁士萨克森州一个牧师家庭。在幼年时期亲人们接二连三的去世令他过早的领略到人生的阴暗面,铸成了他忧郁内倾、敏感的性格。而世纪末四处弥漫的焦虑与不安更加深了他的惆怅。在孤独与自省中用他那多病的身体升腾出一种绝世独立的思想,从此对后来的作家以及艺术家产生了非凡的影响。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类精神上的矛盾使得一大部分人表现出一种精神上的反叛、对于由来已久的西方文明需要做一种价值上的重新评估。正因为如此,尼采的思想在后来的先锋前卫艺术家中得到了强烈的拥护和响应。

在这其中,有德国表现主义画家蒙克、维也纳分离画派的画家克里姆特、意大利形而上派绘画大师契里柯等画家,还有很多作家与诗人也都曾从他的思想中获得启发。




三、对艺术家的影响

(一)、悲

出生于挪威的蒙克,生长经历与尼采有着惊人的相似,他从小就受着死神的窥视,父母以及兄弟姐妹都相继去世,而他自己也体弱多病,这对他的精神打击非常严重,死亡的残酷烙印永远的刻在了蒙克那年轻而敏感的心灵深处。蒙克晚年的时候说:“病魔、疯狂和死亡是围绕我摇篮的天使并且它们伴随我一生。”正是由于这样惊人相似,从一开始蒙克与尼采就被某种宿命的东西牵扯在一起。那是一种难以言述的生命的悲哀,是一种无从选择的噬人的疯狂。尼采对于悲剧的深刻认识对于蒙克本人的影响,又或者说已无需影响,他们处于天生的对于悲剧的认同,在不自觉中早已连接。

蒙克最有名的画作《呐喊》,表达了一种极度不安的个人体验。在画面中,阴惨的红色和蓝色给人以心灵上的恐慌,惊悸颤动的线条扭曲着挣扎着,画中那个在桥头呐喊的人就是蒙克那痛苦的灵魂,那片只有在地狱中才能看到的景象,蒙克就是一个生活在人间的地狱里的人,孤独、恐惧、死亡与他的灵魂如影随形。这幅画不知道已震慑了多少人的心灵,我们能够看到、感受到,却永远无法触及到画者本人当时那响彻宇宙的绝望的心灵呐喊……

另一幅画作《约翰街道的黄昏》,画中一群面无表情圆睁着大眼脸色惨白的人,像戴着面具的在梦中游荡的孤魂野鬼。画中弥漫的氛围令人有种被狠狠击中的窒息感觉。观者能够深深地被那种空虚、无所归依的末世感所打动。这些都与他本人所处的那个时代以及亲身经历息息相关。他努力发掘人类心灵中的各种状况,表现疾病、死亡、绝望、情爱等主题。因此,他的创作有“心灵的现实主义”的称号。他一生的创作,都是生与死的抗争,是人性中孤独与欲望的纠葛,是对人生的悲剧和幻灭的尼采口中所说的“强力意志”的表达。

(二)、醉

与蒙克同时代的奥地利的天才画家克里姆特,他也深受尼采著作的影响,在他的画作中,色彩极尽浓郁和热烈,充溢着装饰意味,对爱欲、感官的表现亦强烈直接,追求绘画内容的哲理性,绘画内容多是对于人的精神与肉体的矛盾与痛苦以及生与死的终极本质的追寻,可以说是尼采“酒神精神”的一方浓烈表达。克里姆特作品的最大特色是唯美主义和象征主义精神相结合,他的作品被称作是“梦幻的死亡之花”,华丽、冷艳是其绘画风格,给人的感觉是“在绚烂舞台上演出的一场死亡之剧”。

克里姆特的代表作《吻》,作品虽然表现的是爱情主题,却被一种哀愁与忧伤所弥漫。画面上高高的男性正拥抱着他心爱的情人在亲吻,女人仰着头、闭着眼,似乎正沉浸在恬静而又迷茫的爱情中,他们被装饰璀璨的斗篷所包裹着,沉浸在迷醉的情绪里。可欢乐总是短暂的,绚烂过后归于平淡,尤其画面中所笼罩的忧郁气息让人感到的是青春短暂、爱情虚幻,对于美好感情的无力与宿命般的悲哀。他的另一幅作品《生与死》,表现的是人生的过程,几个不同历程的形象一可爱的幼儿、幻想的少女、沉醉的女人、温柔的母亲、健壮的男子、衰老的老妪依偎在一起,成为一团,一个生命的胎胞漂浮在宇宙里,而在生的对面就是死亡。他展示了一种寓意——人生短暂,从生长、发育、求爱到衰亡,这是一种本质的显现、物质的循环。所有的一切都将在旋转中转瞬即逝。他描绘的人生之谜,在画面上忧郁的倾诉着爱,所流露的晦涩与神秘是漂浮的,让人观后是可解的,然而是忧郁的,甚至是梦幻的,却很难用语言去传达这些人生色彩。

(三)、惑


另一位深受尼采哲学思想影响的画家契里柯,出生于希腊。父母亲是意大利人,后迁至慕尼黑定居。他在德国阅读了尼采的哲学,对叔本华的著作也发生过兴趣。尼采对表象以外的事物涵义的探究以及他在文学上描写意大利城市都灵那些拱形建筑所构成的空荡的广场的散文,给契里柯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契里柯的画作中有一幅《都灵的沉寂》,就取材于尼采的文字:极不正常的明暗对比,给人以神秘的预感。最广为人知的是画作《一条街上的神秘与忧郁》,画面上的透视深景极富感染力。有边有一大片被深褐色和灰色带拱顶的建筑物遮挡的阴影,左边是一条低矮的白色连拱廊,长长地伸展开去。天空阴沉,街上却十分明亮。这时,从左角出现一个孤独的滚铁环的小女孩,她的影子似从画外拖入。小女孩前的墙后面似乎有人,投下一抹幽灵般的影子。这一切既不合逻辑,又显得恐怖。在那片阴影前,有一辆老式货车空车厢,车门畅开着,景物费解。

契里柯画作中浓郁的哲学意味以及神秘气息,总是令人在看见的第一眼措手不及,迷惑不解。而细细揣摩以后,便能渐渐领悟到其中对于人生的悲凉和无常的深刻表达。

实际上,除却以上三位受尼采思想影响的画家,还有随后的未来主义画派、超现实主义画派等都曾深受尼采思想的启发。

尼采的美学思想是为艺术家的,他总是从艺术家的角度出发来考虑美感问题,艺术家的创作本身就是沉醉在迷狂中的执着,这所有的一切在无形中都贴合于尼采“酒神精神”中的“破除外观的幻觉,直面人生的痛苦和生命的悲剧,从而达到一种悲剧的美感和永恒”的主张。

可以说尼采从某种意义上开启了后现代艺术之门,尼采的美学思想使无数迷途中的艺术找到了方向,找到了可以皈依的精神之所,而他的思想也将继续传扬下去,启发、鼓励那些茫茫宇宙中未知的灵魂……

【许春晓,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ca2ab9bf7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d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