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圣常,河南光山人,是国内外著名的物理海洋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文圣常出生于清寒的小职员家庭,自幼受孔孟文化的启蒙教育,曾先后在河南潢川初级中学、湖北宜昌中学高中部和湖北联合中学恩施高中分校学习。1940年,文圣常考进乐山中央技艺专科学校。同年秋,考入在四川乐山的武汉大学机械系。1944年毕业后相继在成都航空委员会第八飞机修理厂任试用员、第十一飞机修理厂考工股员、国民党空军空运一〇三中队(北平上海)机务员。1946年,由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选派,赴美国航空机械学校短期进修,1947年回国。 1947年,文圣常回国在重庆中央工业学校任副教授。解放后,历任重庆西南工业专科学校副教授、湖南大学副教授、广西大学教授。1952年,恰逢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30岁的文圣常服从组织调遣,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任教授。1953年,应物理海洋学家赫崇本的邀请,前往青岛山东大学海洋系任教授,从此与海洋结下不解之缘。1959年以后,相继任山东海洋学院教授、动力海洋教研室主任、物理海洋与海洋气象系主任、副院长。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1984~1987年,任院长。1984年,创建物理海洋研究所并任所长。1988年,任青岛海洋大学教授、物理海洋研究所名誉所长。曾兼任国际海洋研究委员会(scor)中国委员会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学科组组长,现为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物理海洋研究所名誉所长,国务院海洋资源开发研究保护领导组专家组组长,中国海洋研究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海洋学会副理事长,山东海洋湖沼学会理事长,《海洋湖沼学报》、《海洋学报》副主编,《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编辑。兼任世界大洋环流实验(woce)委员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席。曾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国家七五科技攻关突出贡献者等光荣称号。1988年,被评为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990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文圣常教授主要从事海浪理论及应用研究,被国内外海洋界公认为著名的物理海洋学家、中国海浪科学的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五十多年来,在普遍风浪谱、涌浪谱、海浪预报方法、理论风浪谱、新型海浪数值预报模式的研究上取得了卓著的科研成就,并撰写了《海浪原理》、《海浪理论与计算原理》等专著。他在海洋世界里以自己创造性的劳动,不断为物理海洋学增添新的内容,推动着中国海洋事业去占领世界物理海洋学最先进的前沿阵地。 20世纪50年代初,文圣常主要从事海浪谱的研究工作。50年代末,提出了普遍风浪谱和涌浪谱,开辟了研究的新途径。海浪谱是海洋学基础理论及工程、运输、国防等诸多应用中的核心问题,是近五十年来国际上一直极为活跃的研究领域。当时,国内尚未开展海浪研究,国际上虽然有两种盛行的方法研究海浪,但往往只限于海浪在充分成长的状态下的海浪频谱的内容,没有考虑海浪在成长过程中的谱型形式。在这种国际背景下,文圣常通过研究写成《普遍风浪谱及其应用》的论文,从能量平衡的观点出发,导出了可用以描述风浪成长全过程的普遍风浪谱。在涌浪的研究中,文圣常写成《涌浪谱》的论文。考虑到国际上盛行的斯韦尔德鲁普和蒙克的能量平衡或pnj的概念都是以半经验的方法来求得涌浪的波高和周期,且斯韦尔德鲁普蒙克方法中以空气阻力来解释能量消耗的概念尚欠妥当,此外未虑及涡动的影响,该论文则基于涡动和绕射作用,提出涌浪谱的计算方法,同时还考虑到台风区是圆形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由于这两篇论文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不仅刊发在《中国科学》杂志英文版,而且被译成俄文,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著名海洋学家克雷洛夫编著的《海浪》论文集专著中全文刊出,并当即被国外权威人士编入海浪研究国际进展总结,促进了海洋研究发展。 60年代中期,文圣常主要从事海浪预报方法研究工作。如果说文圣常的前期工作是偏重于海浪的基础理论研究,那么在1965~1966年期间,则主要侧重于考虑海浪理论的社会与经济效益。他将海浪中能量和谱结合起来付诸于实际应用,主持和领导了国家科委海洋组海浪预报方法研究组的技术工作。由于充分考虑我国海域的特点,该研究组提出的海浪计算方法在国内得到广泛的应用。70年代后期,该组的研究成果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港口工程技术规范》第二篇(水文)的第一册《海港水文》中。该规范于1978年出版,从而结束了长期以来我国在有关规范中依赖于苏联和美国方法的状况。1985年,该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80年代末,文圣常继续从事理论风浪谱的研究,使风浪谱的理论更臻完善。尽管文圣常在50年代末已提出了有相当特色的风浪谱理论,但直到80年代,国际上所采用的谱依然是通过观测和经验得到的。文圣常在谱形中引入了另一个参量,即尖度因子,推导出了理论形式的风浪频谱。这种谱既适用于深海,也可应用于浅水。鉴于所得出的谱与中国各海区的观测结果符合良好,且又与国外广泛引用的谱相当接近,而后者得自十分系统的北海观测结果和经验拟合,这样也就间接地支持了文圣常提出的理论风浪谱的可靠性。与国际上已提出的各种谱相比,文圣常所提出的风浪谱能够对风浪随风速、风时、风区、水域的变化进行较系统的描述,还可以利用有效的参量描述谱形,便于应用。这一创造性的理论研究业已在海洋水文环境和海浪预报方法中得到应用。这一理论风浪频谱是国际海浪谱形研究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引起了国际同行的高度重视和极大兴趣,被国际上称之为文氏谱。该项成果获1990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1年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花甲之年的文圣常又承担了国家七五、八五等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为第76项中核心课题的负责人,并承担其中海浪数值预报方法专题的技术工作。该专题针对国际海洋界盛行的所谓第三代模型中源函数和突出的经验性,以及波波非线性作用计算费时太多的缺点,探索出一种更有效、更实用的混合型海浪数值预报模式。该模式不仅能使数值预报的精度得到基本保证,而且简便了计算,克服了在计算上费时过多的弱点。由于适合中国国情,该预报模式不仅被国家有关预报部门使用,而且与前苏联有关的海洋研究所合作,在远东海域推广应用,被日本著名海洋学家鸟羽称作东方思想体系。这一成果也获得了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重大成果奖、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重大成果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他本人也两次荣获有突出贡献先进个人奖,代表部分成果的有关论文已以英文发表于《海洋学报》。经国务院批准,文圣常自1990年7月起终生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为中国海洋大学历史上首位院士。 20世纪最后十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国际减灾十年的号召,正契合了他一直以来从中国海洋事业的实情出发,研究海洋灾害、造福人类的想法。尽管年逾古稀,他又义不容辞地承担起相关研究的重要课题,并亲自主持灾害性海浪客观分析、四维同化和数值预报产品的研制专题的研究工作。其成果现已在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应用于台风浪预报,并进入中央电视台灾害海浪预报,在防灾减灾中取得了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他又承担起近岸带灾害性动力环境的数值模拟和优化评估技术研究专题并亲自参与其相关子课题,提出了新的谱方法研究,该谱结构的可靠性、模式性能覆盖范围、改进的可行性、所需计算时间等方面都优于当前世界上盛行的第三代海浪模式。 除了课题的研究,文圣常还撰写了大量的论文和专著。其中1962年出版的《海浪原理》,是国内外出版的第一部海浪理论专著,被列入国际五大海浪巨著之一,而美国唯一的一本同类型专著则发表于1964年。1984年出版的《海浪理论与计算原理》,也在促进我国海浪研究、培养海洋科学人才和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应用方面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如果说,《海浪原理》一书的出版,是中国物理海洋学诞生的一个重要标志和中国海浪研究趋于成熟的里程碑的话,1984年出版的《海浪理论与计算原理》就是中国物理海洋学走向世界,具有中国特色的物理海洋学已进入到一个崭新时期的又一个里程碑。该书系统地介绍了国际上截止到80年代初的海浪研究成果。在500余篇文献中,近400篇是70年代以后发表的。该书的出版是我国物理海洋学界的大事,它成为广为引用的一本专著,对促进我国海浪研究的发展、培养海洋科技人才和满足有关应用的需要等方面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英、美、日、苏等国一些著名物理海洋学家均对该书给予了高度评价。1986年,该成果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除海浪理论和应用研究之外,文圣常在海洋教育事业上也作出了卓越贡献。他以坚实的数力学基础和优秀的外语水平,在我国最早开设了高水平的海浪理论课程,填补了我国海洋学高等教育中一门主要课程的空白。自50年代初任教山东大学海洋系时,就讲授过波浪学、海浪工程等课程。他还编著了《海浪学》、《液体波动原理》、《图解与近似计算》、《海洋近岸工程》等一系列具有我国特色的物理海洋学教材。在四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他注意言传身教,谆谆教诲学生时刻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科学,为我国海洋科学界培养出了第一名博士。他所主持的物理海洋学科被列为全国重点学科,还被批准为博士后流动站。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由他领导并长期工作过的物理海洋与海洋气象系、物理海洋研究所业已获得重大发展,除海浪外,在物理海洋学科的其他方面,诸如浅海动力学、风暴潮、水团和水温预报、海洋环境动力学、潮汐和海平面、中小尺度海气相互作用等学科研究上都处于国内先进地位。文圣常任山东海洋学院院长期间,在国际合作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的成就。1987年,美国海洋科学界相关的工作总结中指出,在与中国的国际合作中,与山东海洋学院的合作是最富成效的。 文圣常教授于90年代初从事难度更大的方向谱研究,在此项研究中,他以解析方法导出方向谱。现在他正继续致力于改进风浪频谱和方向谱的研究,并且已着手研制基于新的海浪方向谱的海浪预报全谱模型。该模式理论上可克服第三代模式的部分困难,而且能保证有较高预报精度。 文圣常教授虽已年过花甲,但每天仍勤奋地工作十多个小时。他的这种探索海洋的执著精神已然形成一种传统,一种力量,并且正在一代代地延续下去,成为年轻人学习的榜样。正如中国海洋大学校长管华诗院士曾说:文先生是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于一身的完美结合者。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42b742bb6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