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伎

时间:2022-04-25 07:53:1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歌舞伎 成熟的一个剧种,演员只有男性.400年来与能乐、狂言一起保留至今。

[1]是日本典型的民族表演艺术,起源于17世纪江户初期,1600年发展为

歌舞伎是日本所独有的一种戏剧,也是日本传统艺能之一。在日本国内被列为重要无形文化财,也在200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代歌舞伎的特征是布景精致、舞台机关复杂,演员服装与化妆华丽,且演员清一色为男性。 歌舞伎的始祖是日本妇孺皆知的美女阿国,她是岛根县出云大社巫女(即未婚的年青女子,在神社专事奏乐、祈祷等工作),为修缮神社,阿国四处募捐。她在京都闹市区搭戏棚,表演《念佛舞》。这本是表现宗教的舞蹈,阿国却一改旧程式,创作了《茶馆老板娘》阿国女扮男装,身着黑衣,缠上黑包头,腰束红巾,挂着古乐器紫铜钲,插着日本刀,潇洒俊美,老板娘一见钟情,阿国表演时还即兴加进现实生活中诙谐情节,演出引起轰动。阿园创新的《念佛舞》又不断充实、完善,从民间传人宫廷,渐渐成为独具风格的表演艺术 流传最广的说法是源于“倾く(かぶく)”此字的连用形。日语中,将引人注目的动作、服装称为“かぶき”而这样的人称为“倾奇者(かぶき者)有人因此贴切地用了同音的三个汉字:(か)舞(ぶ)、妓(き)来为这种表演命名,“歌舞妓”一词因而诞生。不久因为也有男性参演,所以也有人写做“歌舞伎”。后来由于禁止女性演出,“歌舞妓”这种写法变得非常稀少,自明治时代以后,定称为“歌舞伎”

渊源

歌舞伎三字是借用汉字,正名以前原来的意思是“倾斜”后来结它起了雅号“歌舞伎”歌,代表 音乐;舞,表示舞蹈;伎,则是表演的技巧的意思。 阿国创建了歌舞伎舞蹈之后,在京都、大阪一带的“游女”受其影响组织了许多“游女歌舞伎”,她们除了演剧之外还从事卖淫活动。当时的日本德川幕府对“游女歌舞伎”的淫乱行为采取了取缔措施,1629年公布禁止女人演戏的法律,结束了“游女歌舞伎”的时代。女人演戏被禁止,并没有中断歌舞伎的发展,剧团变更办法,以年轻貌美的男子参加演出,这种歌舞伎舞蹈被称为“若众歌舞伎” “若众歌舞伎”中的青年男子演员因为年轻貌美,深受武士的喜爱,演员生活作风糜烂,经常和观众发生同性恋情,时有殉情、私奔等引起社会轰动的事件发生。幕府虽然采取多种措施加以改善,但难见效果,于是在1652年明令禁止“若众歌舞伎”演出活动。 然而,歌舞伎毕竟成为当时日本民众最主要的娱乐活动,幕府禁止无法断绝民众的喜好,剧团方面便想出了对付禁令的方法,把青年男子演出的歌舞伎改为成年男性演出,于是出现了“野郎歌舞伎”,也就是现在日本歌舞伎的原型。歌舞伎从此改变了侧重以美媚之貌蛊惑观众的做法,转而追求演技,逐渐发展成专门由男演员演出的纯粹演艺,以男人扮演女人的角色,产生了歌舞伎中的“女形” 到现在,只能男人演歌舞伎,歌舞伎演员都是男人。 明治时代后,从西洋归国的知识分子和执政者们看到西洋社会里把艺术视为国家文化的象征。于是就把歌舞伎当作了日本文化的代表。歌舞伎从此被视为现代人所为的艺术

历史

一般认为起源于江户时代初期,出云的巫女阿国是歌舞伎的奠基始祖。最初是在能乐的舞台上演出的念佛舞蹈。 阿国的表演非常受欢迎,引起众多卖艺女子争相模仿,因而产成了女歌舞伎(おんなかぶき)(或作歌舞妓) 游女歌舞伎(ゆうじょかぶき) 游女即日本古时的娼妓,依照外貌与技艺素质的高低分为许多等级。江户时代初期,由于歌舞伎表演盛行,许多游女亦模仿演出,并常有借机卖淫的情事。因为败坏风俗,1629年开始,幕府 (日本)下令禁止女性演出歌舞伎。 歌舞伎


若众歌舞伎(わかしゅかぶき,日文中“众”字为“众” 若众意指年轻男子,在江户时代指的是尚未举行成年礼的少年。这时男子的发式是若众发,额发不剃,剔除顶发后扎上结发带;有些未婚少女也会结成这种发式。由于女歌舞伎遭到禁止,便开始由貌似女子的“若众”来担任表演工作。与女歌舞伎相同,因为艺人卖淫破坏风纪,1652年开始,幕府禁止少年男性演出歌舞伎。

野郎歌舞伎(やろうかぶき) 野郎意为男性,此处是“野郎头”的略称。野郎头是江户时代一般成年男子的发型,乃是将额发剃掉后,将中间的一撮头发向前结成半月的形状。野郎歌舞伎是在若众歌舞伎被禁以后所产生的歌舞伎型态,由蓄著野郎头的男性来担任表演工作。由男性演员演出的传统维持至今,并成为歌舞伎的一大特色。 元禄歌舞伎(げんろくかぶき) 以元禄时代为中心的约半个世纪,是歌舞伎发展跃进的时代,许多表演的形式是在这个时代确立的。后人称这个时代的歌舞伎为元禄歌舞伎。在元禄时期歌舞伎的发展中,出现了许多名演员,包括了在上方以和事(恋爱场面)出名的坂田藤十郎,在江户以和事出名的中村七三郎及荒事(打斗场面)出名的初代市川团十郎 与净琉璃交流 元禄时代以后,歌舞伎发展逐渐停滞,相对的净琉璃则出现了近松门左卫门、纪海音等等名作家,得到很好的发展。此时曾师事净琉璃作家并木宗辅的并木正三,开始将净琉璃的概念引入歌舞伎,例如增加大道具及舞台装置的改良等等,并著有三十石()始等作品。

江户歌舞伎 宽政年间时,歌舞伎的重心逐渐由上方转移到江户,重要作家包括并木五瓶及樱田治助。并木以石川五右卫门为蓝本,创作了金门五山桐,樱田则以源义经及弁庆为主角,创作了御摄劝进帐。

化政期歌舞伎 到了文化、文政年间(1804-1830)更出现了四世鹤屋南北,他的作品被称为生世话物,以写实的方式描写在封建制度底下小老百姓的生活百态。著名作品有东海道四谷怪谈,充满了退废及恶的倾向。

幕末期歌舞伎 到了安政年间,另一位歌舞伎大文豪河本默阿弥出现,他的作品被称为白浪物,主要以盗贼作为主角。主要作品包括三人吉三廓初买、青砥稿花红彩画(白浪五人男)。默阿弥的作品台词带有音乐性,被称为默阿弥调,且受到许多人喜爱。

分类

歌舞伎的主题大致有两类:一是描写贵族和武士的世界,二是表现民众生活。剧目可分四种:“义大夫”狂言(由“人形净琉璃Ningyo Jyoruri(现在称“文乐Bunraku)改编的歌舞伎剧目叫“义太夫狂言Gidayu Kyogen “义太夫节”乃净琉璃的唱腔, 为竹本义太 Takemoto Gidayu创作的唱腔,后来变成说唱“义太夫节”的艺术家的总称。在这里“狂言”是故事的意思。“义太夫狂言”“义太夫说唱的(或用义太夫节说唱的)故事”的意思。“时代物”狂言,是借古喻今的历史剧;“世话物”狂言,描写庶民生活和爱情故事剧;称作“所作事”狂言的舞蹈剧,内容涉及忠孝仁义等道义,对二般市民进行勤俭、行善、惩恶的道德教育

发展

在现在的日本,像中国的京剧一样,歌舞伎也面临着如何发展的问题。共通的课题是:理解和观赏歌舞伎的年轻观众越来越少。因此,日本文化艺术界也提出了歌舞伎改革的问题。 歌舞伎 评论家指出,歌舞伎的改革,一方面要保存古典中的精髓部分,否则就不能称为歌舞伎,而是新剧。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观众的要求,各种新流派的歌舞伎的出现将成为必然。 歌舞伎与能、人形净琉璃(“文乐”)并称日本三大国剧。能(のう):能是起源于14世纪的歌舞剧。16世纪形成以来,上演至今。能原本是寺院里敬神及祈祷农作物


丰收的舞蹈。现在上演的大约有240种,多以佛教思想为背景的。有名的代表作有《原氏物语》《伊氏物语》 狂言(きょうげん):是与“能”一起自14世纪发展起来并流传至今的歌舞剧。“能”是以严肃的题材为主,“狂言”则是以搞笑为中心、滑稽的故事情节为其特色。 在语言上“能”使用的是出自日本及中国古典的语言,而“狂言”使用的则是口语,多接近于现代的日语口语。保留下来的作品大概有300种,200种左右至今仍在上演。 日本歌舞伎曾多次到中国访问演出。 在日本歌舞伎比任何一种古典戏剧更受欢迎,近几年又产生了不少新的剧本和制作。歌舞伎与中国京剧素有“东方艺术传统的姊妹花”之称。晚清诗人黄遵宪在《日本杂事诗》中赞美道:“玉萧声里锦屏舒,铁板停敲上舞初,多少痴情儿女泪,一齐弹与看芝居。”他把歌舞伎看作“异乡境里遇故知”了。 本歌舞伎曾到中国多次访问演出,还到澳大利亚、加拿大、 美国、埃及等国演出。外国人虽然听不懂它的高度风格化的舞台语言,但它强调戏曲效果的姿势、动作、眼神以及它的摆架子、玩特技和夸张的出场、快速的换装、神奇的转变,这些都是欣赏歌舞伎表演的乐趣所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d1c506627d3240c8447ef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