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音乐——歌曲沂蒙山小调教案

时间:2023-05-03 12:09: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歌曲《沂蒙山小调》教案



教学目标:

欣赏《沂蒙山小调》,了解中国民歌——小调的风格特点。学会熟练的唱这首小调,并能背诵。

通过聆听范唱、欣赏视频熟悉了解《沂蒙山小调》的创作背景、音乐形象。 教学重点:

要求声音甜美细腻,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了解鱼咬尾的创作手法。 教学难点:

通过歌曲学习,了解歌曲创作背景,对革命老区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过程: 一、

了解革命老区沂蒙山——沂蒙山区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著名的战场,影响着一个民族的命运。沂蒙人民为抗击外来侵略和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三万沂蒙的优秀儿女献身疆场的革命根

教学导入:


据地,有“小延安”之称,因而被称为革命老区。在孟良崮战役、渊子牙村自卫战中此根据地声名显赫,推进着沂蒙精神与时俱进。

今天我们将通过一首经典的歌曲学习沂蒙精神,这首歌曲就是人们百唱不厌的《沂蒙山小调》 二、

歌曲学习:

1 创作背景——《沂蒙山小调》诞生于抗战时期的1940年。当时,抗大

一分校文工团团员李林、阮若珊借助当地的花鼓调创作了初期的《沂蒙山小调》,后在流传中经过多次加工修改,成为蜚声海内外的沂蒙民歌,“沂蒙山区好风光”也逐步渗入到人们的心灵中,成为沂蒙大地的主题形象。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喜爱这首歌曲,并随着形势的发展,又不断地按照自己的意愿修改它、充实它、完善它。建国以后,经过群众的不断加工修改,保留了原作的前两段歌词,第三段改成新词,方成今日的歌颂沂蒙山区风光的民歌──《沂蒙山小调》。1964年,华东地区举行民歌会演时,韦友芹用她那甜润的歌喉,演唱了《沂蒙山小调》,受到陈毅和其他中央首长的称赞,后被录制唱片,又一次在全国引起了轰动,唱红了沂蒙山,风靡齐鲁大地,成为一首反映沂蒙山乡土气息的代表曲作。

2 聆听歌曲:

感受民歌的拖腔中使用“鱼咬尾”的表现手法的作用,注意聆听歌曲中感情的表达及运用。

问题:什么是鱼咬尾?(句头接句尾的创作手法)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ed69b40ac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4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