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墨子·兼爱》 (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然则察此害亦何用生哉?以不相爱生邪?子墨子言:“以不相爱生。”今诸.侯独知爱其国,不爱人之国,是以不惮举其国以攻人之国。今家主独知爱其家,.而不爱人之家,是以不惮举其家以篡人之家。今人独知爱其身,不爱人之身,是以不惮举其身以贼人之身。是故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家主不相爱则必相篡,人与人不相爱则必相贼,君臣不相爱则不惠忠,父子不相爱则不慈孝,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敖贱,诈必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 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子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迂故也。”..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战杀身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君说之则士众能为之。况于兼相爱、交相利,则与此异!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特上弗以为政、士不以为行故也。”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 (选自《兼爱(中)》,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战/杀身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君说之/则士众能为之 B.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战杀身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君说之/则士众能为之 C.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战杀身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君说之/则士众能为之 D.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战杀身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君说之/则士众能为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墨子,指墨翟。前一个“子”是弟子们对墨翟的尊称;后一个“子”, 1 是夫子(先生、老师)的意思。 B.国,本义是“邦国”“封邑”。主要是指王、侯的封地,或天子统治的区域,还可以指国都。在文中指诸侯封地。 C.诸侯,是古代分封制中各方君主的统称。诸侯源自分封制,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D.君子,古代指地位高的人,也指有学问而品德高尚的人。文中“君子”和荀子《劝学》中的“君子”意思一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墨子主张兼爱,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等现象,是天下人不相爱所致。 B.士君子虽然能够充分认识兼爱的好处,但是他们认为实行起来很不容易。 C.墨子认为在当时的条件下兼爱实行起来虽然困难,但是只要君王想做,就能做到。 D.楚灵王喜欢细腰,臣子就吃一顿饭来节食,这个事例说明了君臣相爱的重要性。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4分) 译文: (2)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4分) 译文: 14.文章前三个自然段分别阐述了什么道理?请简要概括。(3分) 【答案解析】 10.A 11.B(这里指“国家”,即“天子统治的区域”。) 12.A(B“充分认识兼爱的好处”错;C“实行起来困难”错;D“证明了君臣相爱的重要性”错) 13. (1)举凡天下的祸患、掠夺、埋怨、愤恨产生的原因,是因为不相爱。 (“凡”“所以”“起”“以”各1分,共4分) (2)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君主喜欢这样,所以臣下能做到这样。 (“是”“何”“说”“之”各1分,共4分) 14.第一段:什么是天下之害。 第二段:天下之害是因为不相爱而产生的。(或者“天下之害产生的原因”) 第三段:如何改变不相爱的现状。 【参考译文】 墨子说:“仁人处理事务的原则,一定是为天下兴利除害,以此原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f48ea6e4b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