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作品《花腰花》谈当代民间舞创作特点

时间:2023-02-20 16:29:1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由作品《花腰花》谈当代民间舞创作特点

作者:黄诗佳

来源:《现代交际》2012年第12

[摘要]我国民族众多、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这些都赋予了我国民族民间舞蹈以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内涵。近年来,我国的舞蹈创作者们,把民间舞创作的视野扩大到更多的民族当中,在创作中努力追求表现各民族独有的传统风格和民族文化精神,不断强化作品中的民族时代气息。本文尝试归纳当代民族民间舞创作的一些特点,并结合舞蹈《花腰花》做粗浅阐述。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 民族性 时代性 花腰

[中图分类号]J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2-0109-01一、作品内容上,强化民族性

舞蹈作品《花腰花》就是以花腰傣为民族元素,我们在2006年第一次把傣族中的花腰傣的民族舞蹈搬上舞台,创作了《花腰花》。作品映射出了花腰傣人民独特的风格和对生活的热爱,还有在情感上的浪漫与多情的一幕幕美丽动人的画面。其中服饰的制作和音乐的创作,都是根据花腰傣的民族特色,而为这个作品量身定做的。舞蹈以服饰斑斓、色彩绚丽、银饰琳琅满目如彩带层层束腰而得名,傣族人民的热情善良、傣家小妹的美丽大方都让人无限向往。 花腰傣是傣族中三大分系之一,还有水傣和汉傣两大分系。花腰傣人数比较少,在西双版纳那儿才有。在信仰方面,花腰傣认为万物皆有灵,灵魂不灭。他们崇拜龙神和龙树。在服饰方面,花腰傣的服饰则相对复杂,以黑色、灰色等深色为主,在衣领和袖子上绣了很多美丽的花纹以及图案,一般以龙凤和花为主。居民的头上都会缠着具有本民族特色的黑布,再戴上一顶用竹子做成的鸡棕栗帽,腰间挎一个精致的秧箩,看上去古朴而又美丽。

《花腰花》所体现出的花腰傣,充分表现出花腰傣浓郁的民族地方特色与美妙的肢体语言。舞蹈中别致的斗笠,华贵衣着上的银饰,宛如彩虹的花腰,都是一个古老民族文化的积淀,用色彩绚丽的传统服饰,勾画出一幕幕动人的画面。编导在舞蹈形式上抓住了花腰傣中的舞蹈元素,把每个所能出现的小动作都适当夸张并集体化,创造出独具特色的美感。同时还运用了三个不同的群体,将集体中的主题动作加以强化,用最淳朴的表现形式展现出花腰傣的传统民族气息。

二、作品形式和音乐上,凸显时代气息的创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舞蹈创作追求艺术形象的千姿百态,形式上要求新颖而具有独到的情调与特色,所以民间舞蹈创作中不断追求作品语言的独特个性和舞蹈语汇的创新性,这也是近几年来各大少数民族舞蹈作品中的重中之重。

花腰傣舞蹈作品《花腰花》。舞蹈并没有简单地搬用傣族舞蹈中模式化、风格化的动作,而是抓住了花腰傣舞蹈内在的动律和审美,吸收了现代舞充分挖掘肢体能动优势,通过手、腕、臂、胸、腰、髋、脚等关节的神奇韵律,而其中花腰妹们身着短裙裤,头戴的像斗笠一样的帽子,双脚大八字半蹲,两手臂在肩膀位置平伸,面对观众小腹部前后闪动,这个动作在舞蹈中反复出现,缔造出花腰傣少女辛勤春耕的劳动场景,创造出了崭新的舞蹈语汇,舞蹈动作灵活多变,将花腰傣民族特色都发挥的淋漓尽致,富有很强时代气息。 (一)现代编舞技法的运用

我国当代的民间舞蹈文化开始呈现出多种走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并进入了一个新的创作时代。中国民间舞蹈开始注入新的观念,运用新的手法,在原有的民间舞蹈传统动作素材和民俗风情的基础上有机结合其他舞种,使民间舞蹈更具表现力和生命力,而各级各类舞蹈活动的举办,也有力促进了舞蹈事业的健康发展,开始了民间舞蹈的创新。如舞蹈作品《花腰花》,在创作过程中,编导在对民族特定审美心态和总体风格的把握上,打破了传统舞蹈动作变化的可预期性的美学原则,借助了现代编舞技法,运用令人难忘的现代感与民族风情完美结合在一起,舞蹈在花腰傣舞姿里凸显出了现代舞蹈的干脆,在现代鼓点、节奏中渗透着傣族舞蹈的曼妙,打破了民间舞蹈动作的规整性。这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民间舞蹈的作品,编导大胆尝试将两个舞种有机结合在一起,互相渗透。在近几年的舞蹈创作中,追求创作上的创新性较为明显。

(二)民族舞蹈音乐的运用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舞蹈,而舞蹈离不开音乐的渲染和烘托。在音乐与民族舞蹈的不断创新中,让我们看到了色彩艳丽的民族民间生活影像,倾听到了风格各异的民族舞蹈音乐,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旺盛生命力。

例如,花腰傣舞蹈作品《花腰花》,曲调婉转柔美,以葫芦丝和象脚鼓等乐器所演奏出的古朴的音乐,就如天籁之音,使我们仿佛听到远古的呼唤。

民族舞蹈的持续发展,势必要大胆吸纳其他民族的文化精华,我们在对民间艺术进行文化研究和创造时,需要特别注意它们的信仰习俗,从信仰与审美的两端认真寻求民间宗教、迷信与民间艺术的文化通融,使民间艺术中的信仰意识、迷信心理、理想追求更为具体地得到文化学、心理学社会学的多重证明。 【参考文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李炜,任芳.中国现代、当代舞蹈发展概论.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 [2]贾安林.中国民族民间舞作品赏析.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4年出版.

[3]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年出版. [4]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年出版.

[5]雪天,心天.舞蹈欣赏.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年出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00a493af242336c1eb95e6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