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哲学命题作文

时间:2022-12-20 06:28: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安徽大学哲学命题作文

批评者质疑高考作文“哲学意味”太重,还有一种自相矛盾的逻辑思路:中学教育缺乏逻辑训练,语文课几乎排斥缜密的思辨,应试的“技术”与“套路”阻断严谨周全的理性思辨,不相信考生有能力适应这类题型的写作。正因为基础教育“先天不足”,才更需要借助高考作文这种重大的甄别性考评来强有力地“纠偏”,扭转“接受本位”下“描红作文”对智慧生命独立思考、自主论证的深度制约。

开放性哲思话题必然引发高考作文文体及表达方法的重要蜕变。面对高于“具象”和“细节”的哲思话题,就需要考生摒弃原有所谓“尊重”客观物象、忽视主观理念的再现型文体。根据对各地高考文卷的统计,多数明言考生自主选择相宜的体裁,“哲思味”浓重的考卷甚至用“讨论”“探讨”等暗示性动词来引导考生写“议论文”;更兼话题或材料充满不确定性、探索性和创新性,这就前提性地决定了考生必须用“议论文”。而“哲学转向”背景下的“议论文”早已转换为基于独立思辨、缜密论证的“思想评论体”。该文体既不同于再现式的“记叙文”、“写景文”或“抒情文”,也迥异于传统“异口同声”“议论文”这种围绕开放性哲思话题展开逻辑演绎的“思想评论体”,能够承载考生的独立见解和前卫观念,激发表达主体充分释放思维能量。

与此同时,今年高考作文题又导引考生对写作方法的自觉创新。基于自主判断、缜密思辨和论证演绎的“独立评论法”,必然上升为考生主要的表达方法。这样,“思想评论体”与“独立评论法”两者


和谐相称、浑然一体,能够围绕哲思性话题展开基于心灵的深度写作。

“思想评论体”和“独立评论法”进入高考作文,在中国教育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在指令性课程范式中,高考作文固守各种“明规则”和“潜规则”,沦为对事物实然形态的“客观”描摹、对感官获知的客观现象的平面复写、对已有共识度的静态义理体系的简单复制等。久之,思想活泼、表达个性、敢于“去格式化”的优秀考生,很难有个性化发展与自由式创生的开放空间。

更深远回顾封建社会由科举制度及“八股文”所遗留的写作传统,可以发现,凡是应试文章,古今皆具一贯的语用“潜规则”:“我注六经”。“注”者,很大程度上是对原有思维的膜拜式领受、诠释和沿袭,致使后学者很难进入独立思考、自由阐述这种“六经注我”的新境界。思维演绎上的“非我化”、结构布局上的格式化、行文话语上的公共化,抑制心智敏捷、理路缜密、擅长逻辑思辨的学子,弱化语用文化的科学性品质。由是观之,哲学转向”背景下的高考作文价值导向在汉语文教育史上具有“分水岭”意义。

通过高考作文来释放考生的“思想力”和“评论力”,与国际影响广泛的“学术能力导向”一致。该导向以“问题讨论”为抓手、以科学评论为文体、以生活经验为依托、以精彩演绎为旨归,要求考生通过逻辑思辨、缜密论证、独立表达来完成基于主体心灵和生活经验的写作过程。当考生以独特的哲学思辨来重组机械主义的客观“物象”能不拘泥作为现象的“实事”追求“真知”,那么,作文过程就成为一种科学的“思维体操”并练就语言强国战略所必需的逻辑思辨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0781230b9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b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