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3-05-04 09:29: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暂无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0年第11



马淑杰 刘丽苹

近年来,在培育和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主要特色农产品的开发潜力及市场需求都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与农业发达地区相比,特色农业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制约了特色农业的纵深发展。

1特色农产品基地规模小,农业标准化程度低虽然已基本形成了一大批特色农产品商品基地,部分特色农产品虽然有了品牌,但从总体上看,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基本仍处于传统的经验生产状态,农业标准化意识不强,农业生产标准的制定、规范、应用推广缓慢,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难以控制,检测体系不健全,农业标准化队伍和机构薄弱,部分蔬菜、水果农药含量超标,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难以参与一体化的大市场竞争。特别是龙头企业和农民利益衔接不紧,与基地不配套的问题比较突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服务能力差,在产业化中指导农户、联结市场和解决各类利益冲突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不能适应市场农业发展的要求,难以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各县区、各乡镇在产业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建设工作进展很不均衡,部分县区农村产业化建设工作滞后,甚至只停留在规划中,个别地方产业结构不合理,基地建设很不规范,基地规模偏小,形不成商品规模优势,有品牌而形不成商品规模,使品牌很难成为名牌。

2市场和营销体系建设滞后,产品科技含量低大量农产品仍然以初级产品和散装销售为主,贮藏、保鲜、加工、包装设施简陋,水平较低,深加工尚未形成系列化,果品、蔬菜商品化处理和多样化营销还处在初级阶段,致使加工转化和增值率不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流失严重。据报道,发达国家农产品的加工率平均在70%以上,有的高达90%,而作为我市主导产业的果品、蔬菜,除了残次果制成果汁、部分马铃薯制成淀粉和粉条,其余农产品均作为原料出售。市场和营销体系建设滞后导致品牌产品不能体现优质优价。果品、蔬菜、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产品的国内外市场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利用。

3科研投入不足,新品种、新技术选育推广速度慢由于地方财政困难,财政投入少,金融信贷对农业特色产业的支持渠道不畅,贷款难的问题依然突出。资金投放不足成为阻碍特色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市大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因起步晚,自身实力较弱,贷款困难,生产资金投入不足,难以扩大企业生产规模,不能形成独立完整的产业链。各相关部门和行业未形成合力,有些部门、行业大局意识差,各自为政,造成产业化各个环节无法紧密联结在一起。科研经费紧缺,新品种新技术选育推广速度慢,严重制约了农业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

4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科技推广的服务能力弱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没有覆盖宜农区全部乡(镇),即使有机构的地方,也由于技术人员队伍势力不强,专业技术人员中知识老化现象比较谱遍,相当一部分科技人员无法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科技推广能力弱。对农民的培训面小量少,大多停留在以宣传代替培训、发放宣传材料的低水平上。一些适宜推广的特色产业、试验、示范成功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无法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率不高。市、县、乡现有技术服务机构均严重缺乏开展工作所需的经费,导致农民滩以得到特色产业建设的技术服务和信息引导。

5区域化优势尚未充分发挥,规划布局不尽合理品种优势、区域优势、资源优势、市场优势尚未在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中有明显的凸显,科学规划不尽合理,具体表现在:部分产业发


展面积大而广,区域性规划严重滞后,致使各县区不能做到因地制宜,区域优势不明显,特色产业无特色,整体经济效益受到影响。

龙头企业规模小,档次低,带动能力不强虽然在政府的支持下,已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但是我市龙头企业规模小,经济实力弱,承受风险能力差,产品技术含量低,加工产品多为初级低档次产品,精深加工产品数量更少,产业链短,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弱,能够支撑经济全局的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尚未真正形成,产业化经营水平低,产业链条短,龙头企业加工能力过剩与基地规模小、原料供应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龙头企业在培育基地、助农增收方面还没有真正发挥出产业效益。缺乏能够带动产业发展的大型龙头企业,加工增值、保鲜增值的潜力没有充分挖掘出来,对农业的带动辐射作用有限。

二、对策及建议

1.加强特色农产品良种开发和新技术推广发展特色农业,良种要先行。加快优良品种的引进、培育、开发步伐,推广更新一批适合特点的优良品种。加强成套生产技术的推广,着力解决好特色农业生产中的各项关键技术。打破农产品原料生产的僵局,在精深加工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农产品加工增值、保鲜增值的潜力。 2、建设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立特色农产品原产地保护制度标准化生产是提高特色农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要选择一批产业发展基础好的重点县(区),按照产业化的思路,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良种供应设施、技术服务体系、质量检测体系和机械化作业服务体系等建设。对特色农产品生产实行全程标准化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创立一批特色品牌产品。加强标准化生产和管理技术的培训,推动标准入户。

3、健全和完善组织、服务体系,积极发挥市场导向作用支持和鼓励特色农业集群内的信息服务组织和网络建设,建立多层次的公共信息平台;支持建立为生产者提供技术培训、技术支持和市场信息的本地公共机构。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支持和逐步发展各种营销组织和中介组织,参与特色农产品流通,降低流通费用,提高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有计划地在重要的特色农产品产地和集散地扩建、改造、新建一批具有特色、能够辐射和影响周边区域乃至全国的综合批发市场和各类专业市场,逐步形成有形市场流通与无形市场交易的现代化流通环境,保证特色农产品直接进入市场,将特色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产业优势。

4、积极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模范作用龙头企业在特色农业发展中具有“领头羊”的作用,在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中龙头企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经济实力的强弱和牵动能力的大小直接决定着农业特色产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和成效,是农业产业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有成长性好、带动力强、市场潜力大的农业产业化企业,这些企业通过政策资金的扶持有可能成为大的龙头企业集团。政府可以通过重点扶持这些农业企业和产业,让其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促进我市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

5、扩大宣传,打造产品品牌,发挥品牌优势要进一步发挥资源优越,污染相对较轻,农产品质量高的优势,以各地主导产品为主体,开发出系列优质名牌产品,加大宣传力度,以品质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发挥品牌优势。同时加大对特色产品的保护和开发,走以品牌拉动销售和生产的路子。

6、增加对农业特色产业的投入在国家及地方政府的投资中,应安排一定比例资金,用于农田基本建设、草原建设、旱作节水设施和保护性耕作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特色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培育、开发和推广。各地要创造条件,积极争取金融部门的支持,增加对特色农业发展的信贷资金投入。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和鼓励民间资本、民营企业投资西部特色农业。


(作者单位:161700黑龙江省拜泉县龙泉镇政府农经管站、永勤乡政府农经站)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088812132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b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