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乡童年,芬兰篇 观后感

时间:2022-04-10 13:38:3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观《他乡的童年》——芬兰篇有感

一个500多万人口的国家芬兰,却在教育方面做的很好,没有过分溺爱孩子,每个年龄必须掌握的生活技能都能做好,重孩子,家长与孩子相处是平等的。中国人口众多,很多学校并不会去刻意培养孩子的个性,就比如芬兰的小孩子会说长大以后我要成为足球员、程序员等,中国更多给孩子灌输的是你以后要考上清华北大等,在芬兰人们认为最好的大学是最近的大学,国最好的大学是排行榜上最好的大学。

芬兰的教师,他们无督查,无报告,无考核,无晋升职称评定,固定工作年限如五年十年后自动加薪制等,SYK的拉妮老师再说到她自己为了提升,参加了“现象教学”的课程,“老师要成为学习者,为了学生,也为了自己。”这种大胆随性的制度来源于教师群体水平的高质量,而我们估计是还没有获取自由的素质。

SYK学校,老师讲时间和年龄的主题;在卡拉苏拉学校,老师带孩子们去森林里上课,拿着颜色卡让他们去找大自然的形状和颜色,这是芬兰教师自由教学的特点之一。他们不做慈善而要去深入生活,我最喜欢的一幕是小学生们被带去康复中心,的孩子坐在轮椅上前行,更多的跟老人们一起画画,这点非常感慨。从身边做起,去到我们个人日常生活里不太接触得到的地方,最容易让孩子们回到真实的人生,去思考财富、平等、权益、生命等一系列问题。

除开这种无竞争无压力的教育生活环境,真正触动的点是芬


兰整个国家、社会、个人层面重视教育和重视儿童的程度。许久不见的竹幼婷也出现在纪录片中,她说在香港带着小孩进入公共区域会很内疚,认为是带了一个打扰到大家的东西,但是来芬兰则放松很多,用她的话说“妈妈是最大的,妈咪是boss”,这种社会环境真的是太友好了,愉悦的育儿环境,各种便利的育儿设施,灵活的育儿政策,从每个婴儿一出生家庭就收到百宝箱礼盒开始,一切都充满期待;随处可见的艺术博物馆、学习之余的建筑兴趣班、融合各学科知识的现象教学课程让人心动;尊重肯定每一个人,没有合适不合适,应不应该的指导,使得他们的一生都能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单纯的为生活而学习,直到老去,直到死亡,更让人动容。

可能很多人会说,我们国情不同,根本改变不了什么,那么就做我们能改变的,虽然教书到育人之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温柔、平等的与他们相处,把儿童看成是独立的人,真的至关重要。正如轶君所说 “一个社会对于小孩子的态度,其实还真不一定是说,这个社会贫穷富裕,人多人少,可能是你小时候怎么被对待的,然后你长大就知道怎么去对待别人。”所以我们不能一味的看重成绩而不注重孩子思想品质和个性的塑造。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10643ea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