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数和因数》观评课报告 《倍数和因数》是学生在未认识整除的情况下进行学习的。学生初次接触“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比较抽象难理解。吕老师的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的探究发现提供足够的指导,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做好铺垫。现将我的观课感受总结如下: (一)操作实践,举例内化。课堂伊始,吕老师创设有效的数学学习情境,让学生动手操作把12个图形摆成不同的长方形,再让学生写出不同的乘法算式,借助乘法算式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数形结合,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经历动手操作、直观感知,使概念的揭示突破了从抽象到抽象,从数学到数学,让学生自主体验数与形的结合,进而形成因数与倍数的意义。使学生初步建立了“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二)自主探究,模型建构。整个教学过程中吕老师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整节课中,教师始终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充分的动口、动手、动脑中自主获取知识。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难点,如何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地找24的因数对于刚刚对倍数因数有感性认识的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教师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学生经历讨论交流,对自己的方法进行反思,吸收同伴中好的方法,建构“倍数和因数”模型,帮助学生模型建构。 (三)激励评价到位。评价语的重要性相信每位老师都是很清楚,用的恰当,会起激励作用;用的不恰当,可能会产生负能量。吕老师提出了本节课的第一个问题:“我们应该如何排队呢?”学生回答后,吕老师引出一句评价语。这句评价语的积极作用很明显,对全班的学生进行了批量评价。“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总之,整节课中,教师始终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与自信等情感因素的培养,并及时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享受数学,感悟数学文化魅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bef775a98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2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