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作文思路与方法讲解总结

时间:2022-08-02 22:46: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语文作文思路与方法讲解(151017

一、总论

“文以载道”,任何一篇文章都是通过写作内容来表达一个主题:即情、理。所谓感情,就是指反映一些积极向上的情感,比方说亲情与友情、对大好河山的热爱、对好人好事的赞美等;所谓道理,就是指反映了一个人的积极人生态度与精神品质,一个人对自己、家庭、社会与国家应该承担的责任。也即文章是用来反映积极向上的情感及深刻正确的道理,而这才是命题人通过千变万化的作文题目考察我们的目的,进一步说这才我们学习语文的目的。简言之,学习语文即要“学会做正确的人与做正确是事”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文是字、词、句、段、篇的综合运用而不是空中楼阁。如果对它们不熟练,即使看听老师讲作文、看别人写作文也不会下笔,所以必须要打好基础。作文学习只能循序渐进,而不可拔苗助长。

在明确作文考察目的和打好语文字、词、句、段、篇的基础后,作文先从学会模仿开始而后才会熟能生巧。由于初学者对词语、句子、段落积累甚少及文章结构安排不了解,写好作文前,必须要向他人学习,广泛阅读,取各家之长,特别注意不可只借鉴一篇文章,否则抄袭太明显。在借鉴时须适当改动,这就是所谓的“千古文章一大抄”,即“模仿”。在慢慢汲取与模仿他人长处的练习中,潜移默化的就形成了自己的写作能力,即“创新”。即阅读、思考、练习是写作的三大基本方法,缺一不可。

二、写作方法

(一)多阅读,积累素材

对于任何考试题目,都可以从生活的中熟悉的人与事写起。生活是个万花筒,无所不包,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能有所发现,同时又要多阅读,才可开阔视野,通过生活与书本的结合,积累一些蕴含情感与道理的素材,这样在写作文中而是紧紧指向两类素材,就不至于天马行空,觉得范围太大,什么都可写,才可把握命题者的命题意图,才能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有理可讲。

(二)多练习,熟能生巧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文光靠讲解与看书是不行的,作品文必须要练习。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作品文不仅要练,而且要经常练,只有这样,才能熟能生巧,下笔千言,而不会感觉无话可写。 (三)多思考,借鉴创新

看完别人的写的材料,自己应该想。

1、改:我写这个材料会怎么写,加入自己的思考。

注意:人物的两大描写及事情的六要素,达到写人全面,叙事完整 2、抄:这个材料那里写的好,自己可以引用到自己的文章。

3、变:其实写文章写人、写事居多,而人事不分,只要积累了写事的材料,就可应对各种作文,只需根据作文题目要求,变动一下材料即可,变换事情的主人公及事情的部分内容,是不是可以用到写其他作文题的的材料里。

三、写作思路

(一)审题

只有准确地审清题意,透彻理解题目的意思,解决好“写什么”的问题,即首先确定文章的写作对象是什么:人、事、景、物(情理),用情、理来分析原因。 写起来才能保证不偏题,不致于“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这里教给同学们三种审题方法:

1、分析法:先把题目按词拆开,然后一个词一个词琢磨,理解每个词的意思,弄清它们之


间的关系。如《校园新事多》可分解为“校园”“新”“事”“多”四个词,我们就能写发生在校园里的新鲜的事,至少要写出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

2、比较法:根据所给题目,自已拟几个相似的题目进行比较,弄清它们的写作范围和要求。如写《我和老师》,可自拟《我的老师》《我爱您,老师》进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确定写作重点。

3、设问法:先提出几个问题,并考虑好其中的重要问题,然后对照题目对假设的问题进行条理清楚,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的回答。如《她变了》,可提问:变之前她是怎样的?她变的原因是什么?她变后是怎样的?有哪些人说她变了?

另外,对于特殊的题目要仔细推敲,弄清真正的意义。如《温暖》,就不能专写天气温暖,而应体现互相帮助或得到关怀爱护的感受。 (二)确定主题

主题就是文章的灵魂,简言之就是“情、理”。教给大家确定主题的方法

第一、要根据题目要求确定中心。如《记一位值得尊敬的人》要明确题目的重点是“尊敬”值得尊敬的原因,就是文章的中心,写作时要紧扣这个主题。

第二、要根据自己平常的生活积累,根据自己平常的生活感受来确定主题。如写《我的好朋友王小明》,中心思想可表现王小明的好品质,他的优点。 (三)选择材料

材料的选择、详略,都要为中心服务,选择蕴含着感情与道理的素材,重点描写与中心相关的部分。常犯的毛病有:

1、中心不突出,要说明的问题很多,头绪纷繁。2、详略不当,重点不突出,主次颠倒。 3、选材平淡,不典型。 因此,要注意两点:

第一、 要围绕作文中心思想选择材料。

第二、要选择自己最熟悉的、真实的、新颖的、典型的事件作为材料,其中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是自己最熟悉的材料包括考试、学习、亲人、老师、同学等,只有这样才有话可写。 (四)组织材料

材料的组织包括两项内容:

一是对材料的安排。哪些先写,哪些后写,使文章“言之有序”;二是对材料的处理。哪些详写,哪些略写。要使文章“言之有序、重点突出”,方法有

1、写事情时要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注意好人好人好事,批评坏人么坏事;另外材料要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有真有假) 2、展开的顺序

1)按时间的推移安排材料(2)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3)按事物几个方面安排材料。4层层加深中心思想,由浅入深地安排材料。 (五)编写提纲

提纲包括:中心思想和段落。

一篇文章分几个层次,几个段落,哪个先写,哪个后写,哪个略写,哪个详写,在提纲里要反映出来。但又不能写得太详细,也不能太简单,要写得简明扼要,切实具体。如: 作文题目:有趣的蜗牛比赛 中心:通过对蜗牛比赛的记叙,反映少年儿童课外生活的丰富多彩表现少年儿童的生活情趣。 材料安排(1)我和表弟捉到几只蜗牛想举行一次比赛。(略)2)为蜗牛命名,做好比赛前准备。(略)3)比赛中蜗牛各自表现。(详)4)比赛结果。(略)5)结尾。(略) (六)确定结构

1、开头与结尾(总分总)


1)常见的开头方法有:总领全文,引起下文(表明文章的内容与态度,下文围绕开头展开) 2)常见的结尾方法有:总结全文、呼应前文;点明主旨,升华主旨(总结现在,展望未来) 2、过渡与照应:过渡做到自然灵活、承上启下、语言连贯、彼此衔接。一般有过渡段、过渡句及过渡词三种。上下文之间的互相呼应,就是照应。照应方法一般有三种:前后照应、首尾照应和正文与标题照应。

(七)修改作文:修改文章包括:修改错别字和用错的词;修改有毛病的句子;修改用错的标点符号;理清个别颠倒的句子和段落;看看开头是否吸引人,结尾是否有力;看看是否有内容表达不清楚,不具体的地方;检查并修改中心不明确,不集中的毛病。

四、写作技巧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就要求我们写作时要“说真话”“抒真情”。说真话就是“心里怎么想,笔下就怎么写”。抒真情就是要“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和认识”。我们要写好“说真话,抒真情”的作文,就至少做到以下2点。 一、要善于捕捉动情点

所谓动情点:就是事件中能触动人们思想感情的关键内容。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用一双“慧眼”去观察世界,用一颗热心去感悟世界,那一切都会变得闪闪发光、脉脉含情。这个动情点可以是瞬间的印象、感人的话,可以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可以是内心的感动、心灵的触动。只要尽量从自己亲历的生活往事中选择、叙写真人真事,抒发真情实感,于细微处见真情。这样才能打动人、感染人。不要一写“奉献爱心”就是给“捐款”“扶贫”写“母爱”,就是雨天送雨伞,晚上热牛奶,一写“老师”,就是补功课,下班后家访,不要动不动就将写作的材料与“学习”联系……这样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东西,落入了俗套,很难有感人的力量。 二、要善于渲染动情点

要写出感情真挚的文章仅仅有真切而深刻的情感是不够的,还要善于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技巧。常见的有一是情景交融显真情。情和景的结合往往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如《济南的冬天》中一些虚实结合的句子“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不仅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着作者的喜爱之情。二是寄情于物铸真情。把自己的感情寄予在一些具体可感的事物、景物之上,从而使文章具有一种形象美、含蓄的美、蕴藉的美。古代诗歌中寄情于物的作品更是比比皆是,如李白的《静夜思》贺知章的《咏柳》陆游的《咏梅》等等。三是细节描写展真情。真实细腻的细节描写,向来就是动人情思的。朱自清的《背影》最感人处就在于父亲蹒跚地努力地穿过铁道爬上月台为我“买橘子”的细节描写。“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文要在真实中选材,在真情中流露,这样的文章一定会情韵悠长,回味无穷。

五、总结

任何作文题目,无外乎人、事、景、物及情、理,注意写作的侧重点,但是最终都要往具体的人与事情转化或者都离不开的具体的人与事情,这样既丰富文章内容又易于写作,免通篇的描写与抒情议论,因为这对写作要求是比较高的。

在写作文时,最好要用主角是第一人称,这样叙述方便、简单和真实。把自己代入带作文中,想一想,自己是作文的主角,那么事情会怎样发生,在事情进行的过程中,哪些人、景与物要出场,根据文章的主题对他们应该进行怎样的详略描写。他们出现的目的,一是事情的发展需要他们参与;二是,使文章的内容丰富与语言优美。一句话,以事(主要)为中心,以人为线索与主角,来叙述见证事情的发生,人(非主角)、事、景、物是配合主角的行动。特别注意,考场作文不是在写一篇新作文,因为考场时间有限,尽量将自己平时的作文尽量迁移过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1919c1b011ca300a7c39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