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问题构成当今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盘活集体土地成为破解矛盾的焦点 中国历经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无论是经济社会或者城镇化,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时间是公元2010年,当今社会发展到今天,中国的社会开始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由于历史上的“摸着石头过河”,当今这些问题已经积累到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了。 矛盾一:当今城镇化的困境与矛盾以及未来城镇化的道路问题。 当今中国城镇化的表现是,1.3亿流动人口想进城而无法进城,因为供他们选择的机会太少,限制条件太多:一是城镇的高房价;二是城镇的户口、公共资源太稀缺;三是农村集体土地放不下;城乡两栖人口陷入了两难境地。 不仅如此,中国未来每年还将有1300万人向城镇流动,城镇的压力会更大,城镇各方面显现出来的问题会更加突出。不解决,中国的社会就很难再前进,或者是会把中国带到崩溃的边缘。 矛盾二:建设用地扩大与耕地保护的矛盾。 目前中国建设用地的扩大确实非常明显,每个城镇的规划面积都在成倍的增加,这势必会造成耕地的减少,耕地减少就会影响中国的粮食安全。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供给出现问题,势必会造成国家管理的混乱。如何破解是摆在全体中国人以及中国政府工作日程中的大事。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对“十八亿亩耕地的总体目标”进行有效控制。 矛盾三:城镇建设用地紧张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闲置和使用粗放的矛盾。城镇建设用地紧张,一方面是与耕地保护的矛盾;一方面是与农村集体用地闲置和使用粗放的矛盾。构成了当今中国社会土地利用的两大问题。据统计:中国的城镇人口中有40%以上在农村有宅基地,甚至有的在农村还有承包地。更别说目前栖息在中国城乡之间的1.3亿流动人口。这更加剧了农村建设用地的闲置和使用粗放。如何破解也成为全中国人以及中国政府的头等大事。解决不了就会影响整个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矛盾四:中国的新农村建设。 中国在农村地区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但却遇到了启动新农村建设的资金短缺问题;没有资金中国的新农村建设就无法展开,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很难实现。由此产生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拉大城乡差距,更加激化城乡矛盾。这是中国农村社会的一个问题。中国农村社会不稳定,就会引起整个国体的变化,这也是中国社会和中国政府的一件大事。 四个矛盾、四件大事共同指向中国农村存在的集体所有制建设用地上。闲置和使用粗放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如果不释放,中国的流动人口问题就解决不了,中国的城镇化就是一个没有目的、没有方向的城镇化;中国农村的集体建设用地闲置、粗放问题解决不了,中国耕地保护问题和城镇建设用地紧张问题就无从解决,中国的新农村建设也就无从谈起。可见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在这四个矛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实现农村集体土地的流转。通过科学的操作,使它流转到它该去的地方,并在流转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我们的办法是“政府收购+自由流转”。 “政府收购+自由流转”的方法,主要是从解决当前问题、解决资金来源、解决常态运行三个方面而设计的流转模式。 解决当前问题:就是立足解决当前最急迫解决的城镇化问题,即农村人口的迁移流动问题,先把1.3亿人的流动人口问题解决好。 解决资金来源:允许开发企业并指导引领开发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从中释放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一是政府设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收购专项基金到农村收购集体建设用地,并以此引领开发企业资金到农村去;二是制定政策,促使开发企业的资金深入农村并进行新农村建设。 解决常态化运行:在大量资金深入农村的后期,实施城乡建设用地统筹,转入真正的自由流转状态,由此形成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良性循环。 “政府收购+自由流转”模式是当前最为符合农村实际和中国社会状况的集体土地流转模式。 第一,设立收购基金,即农村集体土地收购专项基金。其来源可从城镇土地拍卖款中进行划转。划转多少,以政府公布的农村集体土地基准地价为准。其目的是将城镇建设用地指标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置换相互挂钩。 第二,政府对农村地区集体所有制土地实行基准地价制度。核定农村集体土地基准地价并每年予以公布。基准地价应包括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和农村集体农地基准地价。基准地价是调节农村集体和农村个人在集体土地出让过程中进行效益分配的基础。高于基准地价部分收益归农村集体所有,基准地价以内部分是农村个人收入。 第三,成立收购机构,管理政府收购基金的使用以及因收购和因新农村建设而产生的集体建设用地指标。政府收购基金可以支持开发公司进行新农村建设。 第四,开发企业在政府收购基金和政府政策的引导下,深入农村,整体化的对农村村庄进行改造,建设新农村。这一条叫有范围限定的自由流转,即只允许集体建设用地在村集体与开发公司以及政府之间流转,政府实施监控。有实力的村集体也可自行实施新农村建设。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2576d9747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7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