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20.《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这两首诗都是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送别诗,都抒发了诗人送别好友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古人描写送别场面的诗歌很多,教师备课时可以把教材整合一下,以“送别”为主题,从两首诗带出几首诗,甚至带出一组诗,鼓励学生诵读更多的古诗词,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从而去了解更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3.激发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听歌曲《送别》,引入“送别主题”。 刚才我们听的歌,好听吗?你知道歌名吗?(歌名就叫《送别》。板书:送别。) 有人说,《送别》的意象和语言,基本上是从中国古典送别诗继承来的。(板书:诗。)说到送别诗,我们在二年级的时候曾经诵读过李白的《赠汪伦》,大家还能背出来吗? 2.复习《赠汪伦》 (1)这首诗写的是谁送谁呀?汪伦用什么形式来送李白的?(板书:以歌相送) (2)教师小结: 汪伦是以踏歌的形式来送别李白的,我们来看看李白他会用什么方式来送别他的朋友的?(屏幕出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学习古诗 1.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这首诗是李白在黄鹤楼送别谁? (2)讲李白和孟浩然的故事,体会李孟之间的情谊。 (3)自由读古诗,尝试读出节奏。 (4)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 A、“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什么意思? (老朋友向西辞别黄鹤楼,在春天的时候要去扬州。) 老朋友远去了,诗人心中是什么滋味啊?请你读出诗人的感情。 B、“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什么意思? (朋友的小舟离我越来越远,我只看见那长江滔滔的江水向天边流去。) 谁能说说:孤帆是什么意思? C、小组讨论: 烟花三月,长江上来往的船只很多,为什么诗人却说“孤帆”?(“孤帆”并不是说浩瀚的长江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说诗人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好友乘坐的那只帆船上了。) D、孤零零的一只帆船越驶越远,最后它的影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看见长江水浩浩荡荡流向天边。它流去的仅仅是水吗?还带去了什么?带去了诗人对孟浩然的思念,带去了朋友的友情。猜猜李白站在黄鹤楼上看着诗人孟浩然离去,看了多长时间?一分钟,十分钟,一小时,两小时……看呀,看呀,诗人心中慢慢诞生了一首诗,那就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5)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就这么看啊看啊,诗人心中就这么一直念着这一首诗,那就是——齐读《送孟浩然之广陵》 (6)诗人李白是以歌声来送别孟浩然的吗?他是用什么方式来送别他的?(板书:以目相送) 2.学习《送元二使安西》 过渡:我们再看看古代诗人还有什么样的送别方式?出示《送元二使安西》 (1)解题。 (2)自由读古诗,尝试读出节奏。 (3)简单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 A、自读诗句,找出文中讲了哪些地点?说一说它们之间的联系。 渭城 安西 阳关(全程3000多公里) B、友人即将远行,诗人置酒相送,这代表着诗人多么深厚的情谊啊!杨柳,客舍,朋友,浊酒……谱成了一支令人荡气回肠的曲子《阳关三叠》,请欣赏。 C、诗中有话。诗人王维在劝朋友喝酒时会说些什么呢?元二又是如何应答的?听着乐曲《阳关三叠》,想象诗句中“劝君更尽一杯酒”时的对话,同桌互相演一演。 (“更”字表明酒已劝了多次、敬了多杯,这依依惜别之情虽只字未提,但都见于言表。) (5)这首诗中王维是用什么方式来送别他的朋友的?(板书:以酒相送)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多么感人的。同学们,古代诗人送别他们亲朋好友的时候,可以以歌相送,可以以目相送,也可以以酒相送。不管是以歌送,以目送,以酒送,最根本的还是要以什么相送?(板书:真情)只有这样以真情相送,才能写出这样千古流传的诗句。 三、背诵巩固(诵读大比拼) (1)打开课本,连读两首诗。 (2)师生互动,师送上句,生对下句。 (2)指名诵读整首诗。 四、拓展 1.诵读其他的送别诗。 (1)《芙蓉楼送辛渐》(一个“寒”,一个“孤”),写出了诗人和友人时的凄楚; 《山中送别》(“王孙归不归?”说明诗人是多么的期盼友人再次回来啊。);《赋得古原草送别》(这么几首诗读下来,我们好像读到的都是离别时的愁情烦绪,是不是古代的诗人都是那么的多愁善感呀?那也不一定,比如说下面的这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25eecd4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