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世说新语》与魏晋名士有感 历史于非专业人士,是脑中只言片语的概括与断章取义的残像。说秦苛政、汉尚俭、唐是盛唐、宋则为雅宋,一提魏晋,皆以“风流清逸”蔽之。此番细读《世语》便是想一窥历史真容,借这一条条“段子”一瞥建安风骨、勾勒魏晋群像 魏晋之有趣,是在于人。在这之中,孩童与名士一样聪慧善言,帝王的哀乐与百姓无分别,没有绝对的英雄或反派,建安七子、竹林七贤,都只是凡人,真真切切、立体而丰富。他们善清谈、有雅量、博学捷悟、企羡归隐;这些特点也常演变为它们的对立面,如任诞、简傲、汰侈、忿狷。他们是谜题和矛盾。水鸟眷恋水又听倦涛声,断不了悲欢离合,又祈求无忧梦土。 不得不谈七贤。“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这七人贯穿整部世语,同样之于整个魏晋。幼时还不知竹林七贤,便已浅闻嵇康与《广陵散》,难以想象人可以孤绝至此:他不愿附庸朝廷,就算山涛规劝也不改心意,不惜与之绝交;树下锻铁,就算钟会这等身份的人来拜见也只是清淡问句:“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面对刑场毫无惧色,曲终便从容作别。 嵇康外表清逸洒脱、了无羁绊,实则性情最为刚烈。他是世语里极少数具有始终如一秉性的角色,与之不同,七贤中另六人都懂得保身之法,他们也肆意酣畅,也针砭时弊,却断不会像嵇康那样连性命都可抛却。嵇康被诛后,向秀进洛阳觐见司马昭,司马昭试探道:“闻君有箕山之志,何以在此?”向秀答:“巢、许狷介之士,不足多慕。”只字不提嵇康,却字字表明立场,不再追求违背朝政的隐逸之道。我不禁长叹,就如初看《死亡诗社》时的长叹。那正好也是七个人,七个不满学校愚蠢教条并与之对抗的学生。最正直单纯的那个先亡了,之后团体瓦解,有人愤然退学,有人背叛团体,而剩下的多数向学校妥协。总有这样的一群人,在众人苟延残喘时选择了直视那黑暗,或与之一搏、或从容燃烧,都为后世之我辈留下了某种力量,这力量无以名状,我暂时能想到的只有奥巴马就职演讲中的一个词:unyielding hope. 若山涛、向秀只是识时务懂变通,那王戎可以说是七贤中最无“贤”气的人了。 世语里的王戎是个非常立体有趣的人物。他常被形容为鄙吝,其事迹占了俭吝篇的大半篇幅。如“其从子婚,与一单衣,后更责之”,送自己侄子的结婚礼物少还不说,后来还给要回来了。“司徒王戎,既贵且富,区宅、僮牧、膏田、水礁之属,洛下无比。契疏鞅掌,每与夫人烛下散筹算计。”说的是跟夫人挑灯算账的事。“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这则逗得我哈哈大笑,此人与《儒林外史》里那个临终还坚持要家人换灯芯的人有得一拼。这样的吝啬鬼,却同时是一个孝子:王戎父浑,有令名,官至凉州刺吏。浑薨,所历九郡义故,怀其德惠,相率致赙数百万,戎悉不受;一个能言而谦逊的人:王戎云:“太保居在正始中,不在能言之流。及与之言,理中清远。将无以德掩其言!”以及一个重情的父亲:王戎丧儿万子,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王戎是个多么接地气的人物,充满“人”性,正印证了毛姆说的:我们都是某些不一致品质的偶然组合体。 七贤也终究不是仙,他们是士人的典型,集世俗与大雅,从他们身上或多或少显现了魏晋众生相。 魏晋人士多重情义。这一点从记载怀念死者的“伤逝篇”中得见。王浚冲经过黄公酒垆时感叹:“吾昔与嵇叔夜、阮嗣宗共酣饮于此垆。竹林之游,亦预其未。自稽生夭、阮公亡以来,便为时所羁绁。今日视此虽近,递若山河。”一句道尽物是人非。他们博学善辩、喜欢隐喻:谢灵运好戴曲柄笠,孔隐士谓曰:“卿欲希心高远,何不能遗曲盖之貌?”(还以为他喜欢圆形是因忘不了富贵)谢答曰:“将不畏影者未能忘怀!”用了《庄子》里畏影者的寓言,可见魏晋名士的文化素养。他们有“任诞”气质,不拘礼法。阮籍一句“礼岂为我辈设也”颇具老庄遗风;后来时年十一岁的司马曜也说:“哀至则哭,何常之有!”反抗葬礼假哭的礼节惯例。 在这个时代,广受爱戴的男子都是要德行才华、外貌气质兼备的。比如王恭,形茂“濯濯如春月柳。”容止篇中记叙:孟昶未达时,家在京口。尝见王恭乘高舆,被鹤氅裘。于时微雪,昶于篱间窥之,叹曰:“此真神仙中人!” 他同时也清廉有原则:“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为人处世,没有多余的东西)。还有那位著名的美男子卫阶,可不是靠脸吃饭的,他常与人论学至深夜,传说中的“看杀卫阶”更可能是他废寝忘食思考的结果。嵇康姿容无需赘述,尽在一句“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而今人再熟悉不过的王羲之,也是“飘如游云,矫若惊龙”。不过才子佳人之描述不适于这个时代,因为魏晋专出奇女子,她们的倾城韶颜与独特内质相比,只是故事里一抹轻描淡写而已。如绿珠之贞烈、甄宓之温良、王导之妻曹氏的凶悍、谢道韫之多才与凛然。不知为何,那时的女子不论出身家世,都有一股空谷幽兰之气,纵随乱世飘摇,也保有一丝纯真的冒险气质与宁静的力量。 七贤的思想与灵魂如一杯佳酿,自山阴竹林深处漂流至烟火人间,托给世人这口辛辣清冽。人们终体悟了他们的曲酒流觞,他们的不拘礼法、他们的清静无为。而周遭世界悄然变化,却不因这杯酒之功,那是千万条清流汇成江河,终于冲垮了石筑的堤坝。 书是好书,译注太差。 作为一本笔记体小说,故事的连续性很差,但其隽秀的语言,精炼的文字使这本书的可读性和观赏性还是很高的。 书中记载了魏晋时期名士的言谈逸事,反映了一种魏晋风度。我羡慕那些文人雅士的风流气度,这是一个不可复制的黄金时代。魏晋时期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智慧,最具浓情的一个时代。我羡慕并追求那种极致的精神自由,纵酒狂歌,白眼对权贵。 错过魏晋,文人依附政治而苟活,再也没有陶潜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像嵇康的《广陵散》一样,文人的风骨,早就丢了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272ddfc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