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小说阅读分析综合)第05课模拟考试(含解析)

时间:2022-10-08 16:03:2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05 模拟考试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李培俊

他上衣破了,裤子也撕开了一道不小的口子。脸上还有几条浅色的灰道子,其中一条越过眉梢,在腮帮上拐了个S形的小弯,一直延伸到嘴角那里。他显得异常狼狈。天快黑时,他出现在卖橘子的小摊前。橘子又香又甜的滋味,对于又渴又饿的他具有致命的诱惑力,他恨不得立即拿起一个,剥去外皮,塞进嘴里!但他没有。他用力咽下一口口水,手下意识地伸进上衣空无一物的口袋,他最后又犹豫着把手伸向鼓鼓的裤袋……

这时,摊主拿起一只又圆又大的橘子递到他手上,那只橘子是摊子上最为鲜亮的一只。摊主笑笑说:忘记带钱了吧?以后记住,男人出门,口袋可不能空。吃吧,吃吧,自家树上结的。他说了声谢谢,拿着橘子离开了。

两天后,他又一次出现在那个卖橘子的小摊前。没等他开口,摊主就拿起橘子塞给他,不是一只,而是四只。他张张嘴,想对摊主说些什么的,可他欲言又止,终于什么也没说,把一份折叠起来的报纸放到大堆的橘子旁,走了。晚上摊主收摊,发现了那份报纸,打开一看,摊主惊呆了,上面有一则公安部门的悬赏通缉令,照片上那个通缉犯,竟是他!自己竟两次送橘子给他吃!几经犹豫之后,摊主还是拨通了报警电话。

公安部门调集警力,在小摊周围设伏,静等着逃犯的再次出现。三天后的中午,逃犯果然出现了。他没有马上进入警方的埋伏圈,而是远远站着,朝四周张望一阵之后,做出了一连串令人费解的动作:他先从裤袋里掏出一把尖刀,举得高高的,在空中晃动几下,然后五指一松,尖刀在阳光下划出一缕寒光,哐当一声落到地上。随即,他举起双手,走进警察的埋伏圈。警察一拥而上,给他戴上手铐,推向远处的警车。他说,请等一下,能让我和卖橘子的老板说句话吗?带队的警长犹豫片刻答应了,两个警察架着他,来到卖橘子的摊主面前。他对摊主说:那张报纸是我故意放在你这里的。说完,逃犯如释重负地吐出一口长气,跟着警察上了警车。

摊主连忙找出那份报纸,发现背面有几行用铅笔写下的小字:长期以来,我像一只被猎人追赶的兔子,东躲西藏,白天钻进不见天日的密林,晚上睡在阴暗潮湿的山洞,吃没吃的,喝没喝的,我都快疯了……当我为选择怎样结束自己的生命犹豫不决时,你送给我橘子吃,还对我微笑。老实说,是你的善良感动了我。对你,我无以为报,举报不是有2万元的赏金吗?权作是我对你善良的报答吧。

公安部门按照通缉令的承诺,第三天便把2万元赏金送给摊主。摊主接过钱,颤抖着打了一张收条,把钱掖进内衣口袋。

8年之后,劳改农场的储油仓库发生火灾,危急关头,他冲进火海,搬出了8桶汽油,避

- 1 -


免了一次灾难性的事故发生,又因一辆失控的卡车冲向一个狱友的时候,他及时推开狱友,却永远失去了左腿。

他获准减刑4年。出狱那天,他没有回家去见妻子儿子,而是拄着双拐去了那个小镇,去找送他橘子的摊主。摊主的妻子红着双眼告诉他,丈夫已经在两年前去世了。说着,她递给他一个沉甸甸的纸包,对他说,临死前让我把这包东西交给你,说你用得着。他让你也摆个水果摊,挣钱虽然不多,可那是自己挣的,花着踏实。他打开纸包,里面是那2万元钱的赏金,分文未动。包钱的报纸,也是他当年留给摊主的那张。 几年时间,纸张已经发黄,通缉令上的照片也已有点模糊不清。

(选自《小小说精选》

1.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到的“他”的衣着、神情、动作、心理等,都暗示出“他”是个逃亡在外的罪犯,并为下文“他”接受橘子,报恩等情节做了铺垫。

B.摊主两次送给“他”橘子,一方面显示出摊主对“他”的同情,一方面也有摊主对“他”畏惧,因为摊主拨打报警电话前,有过一番心理博弈。

C“摊主接过钱,颤抖着打了一张收条,把钱掖进内衣口袋。”其中“颤抖”一词含义丰富,既有得到两万块钱的激动,也有对“他”报恩的感动。

D.小说叙事紧凑而不散乱,语言细腻而生动,作者匠心独运,通过对摊主这样的普通人善良品质的歌颂,让人们体会到社会风气的转变。

2.文中的“他”三次来到水果摊,试简要分析“他”来水果摊的目的。 3.小说结尾出乎意料,试结合全文,分析这样结尾的好处。 1. 【答案】A

【解析】B“一方面也有摊主对‘他’畏惧”理解错误;C“有得到两万块钱的的激动”理解错误;D“让人们体会到社会风气的转变”无中生有。

2. 【答案】①第一次来是因为饥饿难耐想抢橘子。小说中写到他“又渴又饿”“他最后又犹豫着把手伸向鼓鼓的裤袋……”

②第二次来是为了报恩。“把一份折叠起来的报纸放到大堆的橘子旁”想让摊主发现他是罪犯并报案领奖金。

③第三来是为了自首。即让摊主领了奖金,也想结束自己的逃亡生活。

- 2 -




3. 【答案】①情节(艺术效果)上,结尾虽在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使小说的情节曲折,增强了阅读的兴趣。

②人物形象上,使摊主的形象更加丰满。他善良、不贪、踏实做人。

③主旨上,深化了小说的主旨。从一个单纯的感恩主题,深化为踏实做人,本分做事。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曹文轩

开镰了,收割了,新稻登场了。

青铜的爸爸赶着拖着石磙的牛,碾着稻子。稻粒不像麦粒那样容易从禾秆上碾下,碾一场稻子,常常需要七八个小时。所有的稻子,几乎是一起成熟的,秋天又爱下雨,因此,全村的劳力,都必须被发动起来,不停地收割,不停地装运,不停地碾场。

深夜,爸爸的号子声在清凉、潮湿的空气中飘荡着,显得有点儿凄凉。 碾上几圈儿,就要将地上的稻子翻个身再碾。通知大家来翻场的,是锣声。 锣一响,大家就拿了翻场的叉子往场上跑。

夜里,疲倦沉重的人们一时醒不来,那锣声就会长久地响着,直到人们一个个哈欠连天地走来。

第一场稻子碾下来,很快就按人口分到了各户。当天晚上,人们就吃上了新米。 那新米有一层淡绿色的皮,亮亮的,像涂了油,煮出来的无论是粥还是干饭,都香喷喷



- 3 -


的。

面黄肌瘦的大麦地人,吃了几天新米,脸上又有了红润,身上又有了力气。 这一天晚上,奶奶对全家人说:“我该走亲戚了。

奶奶是要去东海边她的妹妹那儿。奶奶说,她活不了太久,趁还能走动,她要去会一会妹妹。

爸爸妈妈倒也同意。但是,他们没有想到奶奶去东海边还有更重要的原因。过去的这段日子里,青铜家借了别人家不少粮食,等将这些粮食还了,青铜家的粮食又很紧张了。奶奶想,她去她妹妹家住上一段时间,就会省出一个人的口粮。妹妹家那边相对富裕。还有,妹妹家那边,是一个大棉区,每到采摘棉花的季节,就会雇很多人采摘棉花,工钱是钱或是棉花。她想弄些棉花回来,给青铜和葵花做棉袄、棉裤,马上就要过冬了。日子过得这么清贫,这两个小的,却一个劲地蹿个儿,原先的棉袄、棉裤,即使没有破破烂烂,也太短了,胳膊和腿,去年冬天就有一大截露在了外面,让人心疼。

然而,奶奶只说去看看她的妹妹。

奶奶走后,青铜一家人,心里总是空空落落的。 过了半个月,奶奶没有回来,也没有一点儿音信。 妈妈开始对爸爸抱怨:“你不该让她去的。 爸爸说:“她一定要去,你拦得住吗?”

妈妈说:“就是该拦住她。她那么大年纪,不能出远门了。 爸爸很心烦,说:“再等些日子吧,再不回来,我就去接她回来。

又过了半个月,爸爸托人捎信到海边,让奶奶早日回家。那边捎话过来,说奶奶在那边挺好的,再过个把月,就回来了。

不出半个月,海边却用船将奶奶送回来了。船是夜里到的。陪奶奶回来的,是爸爸的表兄。他是背着奶奶敲响青铜家门的。

全家人都起来了。

爸爸打开门,见到这番情景,忙问表兄:“这是怎么啦?” 表兄说:“进屋再说。

全家人都觉得,奶奶变得又瘦又小。奶奶却微笑着,竭力显出一副轻松的样子。 爸爸从表兄的背上将奶奶抱起,放到妈妈铺好的床上。爸爸抱起奶奶时,心里咯噔一下:奶奶轻得像一张纸!

一家人开始忙碌起来。

奶奶说:“天不早了,一个个赶紧睡吧,我没事的。

爸爸的表兄说:“她老人家在那边已经病倒十多天了。我们本想早点儿告诉你们的,但她老人家不肯。我们想:那就等她好些吧,好些,再通知你们。没想到,她的病非但不见好转,倒一天一天地加重了。”他回头看了一眼床上的奶奶,声音有点儿颤抖,“她是累倒的。



- 4 -


“她到了我家后,也就歇了两天,就去棉花田摘棉花了。别人无论怎么劝她别去摘,她就是不听。直到有一天中午,她晕倒在棉花地里。幸亏被人看到了,把她送了回来。从那一天起,她就再也没有能起床……” 青铜和葵花一直守候在奶奶的床边。

奶奶的脸似乎缩小了一圈儿,头发白得像寒冷的雪。 她伸出颤抖的手,抚摸着青铜和葵花。 青铜和葵花觉得奶奶的手凉丝丝的……

(节选自《青铜葵花》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交代稻粒不容易被碾下来,碾一场稻子需要七八个小时等内容为后文爸爸深夜碾场的凄凉心情以及翻场的人们“哈欠连天”等内容作铺垫。

B.奶奶说自己“活不了太久”,这说明奶奶年纪很大了,另外也是奶奶想通过这句话不让家人阻拦自己走亲戚;同时,这样写也为后面写奶奶累病埋下伏笔。

C.爸妈对话中,“爸爸很心烦”一句表现了爸爸复杂的情感,一方面是感觉妈妈太唠叨,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爸爸对奶奶还不回来的轻微恼怒。

D.爸爸表兄的话是补叙内容,交代了回家后的奶奶病情很重、体重很轻、头发更白的具体原因,表现了爸爸的表兄一家人对奶奶的关心和对爸爸的责备。

2.小说开篇几段描写了新稻登场的情景,这样写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3.奶奶这个人物有哪些形象特点?小说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1. 【答案】B

【解析】A项,“爸爸深夜碾场的凄凉心情”错误,文中的“凄凉”是写爸爸的号子声,以表现夜深人静的状态,不是写爸爸心情凄凉。C项,“也表现了爸爸对奶奶还不回来的轻微恼怒”错误,爸爸心烦主要是奶奶还没有回来,自己很担心奶奶,不是“恼怒”D项,“对爸爸的责备”错误,爸爸表兄的话主要介绍了奶奶的辛勤劳动。

2. 【答案】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等。②表现了大麦地人收获时节的繁忙和疲惫。③营造主要故事情节的背景,为下文引出奶奶要到她妹妹家走亲戚的情节作铺垫。



3. 【答案】形象特征:①关爱家人。奶奶到她妹妹家除了串亲戚外,更重要的是她去妹妹家后家里可以节省一个人的粮食,她也可以在妹妹那儿摘棉花,为青铜、葵花做棉袄、棉裤,但她不把这些想法告诉家人,以免他们担心。②勤劳善良。到了妹妹家后的奶奶只休息两天



- 5 -


就到地里干活,一直到累倒在棉花地里为止;累病了也不想让家人知道,一直到病情越来越重才回家。

2)小说主题:①彰显了纯朴的亲情:奶奶对家人的关爱和家人对奶奶的牵挂之情;②表达了作者对贫穷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和热爱之情。

【解析】人物形象可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的描写等方面分析。主旨要从人物的精神品质和作者的情感态度分析。本题有两问,第一问考查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分析,第二问考查对小说主题的理解。解答第一问时可仔细阅读全文,筛选出有关“奶奶”的信息,然后归纳总结。如,虽然收获了新稻,但是奶奶还是要到妹妹家去,目的是省下粮食,同时又给孙子孙女做棉袄棉裤,可是奶奶“只说去看看她的妹妹”,对自己的真实目的只字未提,在妹妹家病倒了不让告诉家人,怕家人担心,可以看出奶奶善良、关爱家人;到了妹妹家,奶奶“就歇了两天,就去棉花田摘棉花了”,直到累倒在棉花地里,可总结出奶奶勤劳。第二问解答时可通过对小说情节的梳理、对人物形象的把握来总结。小说中写到青铜一家相亲相爱,奶奶关心家人,家人也挂念奶奶,表达出的是一种纯朴的亲情,作者对这样的一家人和这种情感是赞美的、热爱的;然而青铜一家的生活,奶奶的遭遇也是令人同情的,由此就可以总结出本文的主题为彰显纯朴的亲情,表达了作者对贫穷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和热爱之情。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心与手 欧·亨利

在丹佛车站,一帮旅客拥进开往东部方向的BM公司的快车车厢.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衣着华丽的年轻女子,她身边摆满了看经验的旅行者才会携带的豪华物品。在新上车的旅客中走未了两个人.一位年轻英俊,神态举止显得果敢而又坦率;另一位则脸色阴沉,行动拖沓,他们被手铐铐在一起。

两个人穿过车厢过道,一张背向的位子是唯一空着的,而且正对着那住迷人的女人。 他们就在这张空位子上坐了下来。年轻的女子看到他们,脸上即刻浮现出妩媚的笑容,圆润的双颊也有些发红。接着只见她伸出邢戴着灰色手套的手与来客握手。她开口说话的声音听上去甜美而又舒缓,让人感到她是一住爱好交谈的人。

她说道:“噢,埃新顿先生,怎么,他乡异地,连老朋友也不认识了?”

年轻英俊的那住听到她的声音,立刻强烈地一怔,显得局促不安起来,然后他用左手握住了她的手。

“费尔吉德小姐,”他笑着说,“我请求您原谅我不能用另一只手来握手,因为它现在正派用场呢。

- 6 -


他微微地提起右手,只见一副闪亮的“手镯”正把他的右手腕和同伴的左手腕扣在一起。年轻姑娘眼中的兴奋神情渐渐地变成一种惶惑的恐惧。脸颊上的红色也消退了。

她不解地张开双唇,力图缓解难过的心情。埃斯顿微微一笑,好像是这位小姐的样子使他发荚一样.他刚要开口解释,他的同伴抢先说话了。这位脸色阴沉的人一直用他那锐利机敏的眼睛偷偷地察看着姑娘的表情。

“请允许我说话,小姐。我看得出您和这位警长一定很熟态,如果您让他在判罪的时候替我说几句好话,那我的处境一定会好多了。他正送我去内森维茨监狱,我将因伪造罪在那儿被判处7年徒刑。”

“嗅,”姑娘舒了口气,脸色恢复了自然,。那么这就是你现在做的差事,当个警长。” “亲爱的费尔吉德小姐,”埃斯顿平静地说道,“我不得不找个差事来做。钱总是生翅而飞的。你也清楚在华盛顿是要有钱才能和别人一样地生活。我发现西部是赚钱的好去处,所以——”

姑娘的眼光再次被吸引到了那副亮闪闪的手铐上,她睁大了眼睛。

“请别在意,小姐,”另外那往来客又说道,“为了不让犯人逃跑,所有的警长都把自己和犯人铐在一起,埃斯顿先生是懂得这一点的。”

“要过多久我们才能在华盛顿见面!”姑娘问。

“我想不会是马上,”埃斯顿回答。“我想恐怕我是不会有轻松自在日子过了。 “我喜欢西部,”姑娘不在意地说着,眼光温柔地闪动着。看着车窗外,她坦率自然毫不掩饰地告诉他说:“妈妈和我在西部度过了整个夏天,因为父亲生病,她一星期前回去了。我在西部过得很愉快。金钱可代表不了一切。但人们常在这点上出差错,并执迷不悟地——”

“我说警长先生,”脸色阴沉的那住粗声地说道,“这太不公平了,我需要喝点酒,我一天漫抽烟了。你们谈够了吗?现在带我去抽烟室好吗?我真想过过瘾。

这两住系在一起的旅行者站起身来,埃斯顿脸上依旧挂着迟钝的微笑。

“我可不能拒绝一个抽烟的请求,”他轻声说,“这是一位不走运的朋友。再见,费尔吉德小姐,工作需要,你能理解。”他伸手来握别。

两位来客小心翼翼地穿过车厢过道进入吸烟室。

另外两个坐在一旁的旅客几乎听到了他们的全部谈话,其中一个说道:“那个警长真是条好汉,很多西部人都这样棒。”

“如此年轻的小伙子就担任一个这么大的职务,是吗?”另一个问道。

“年轻!”第一个人犬叫道,“为什么——噢!你真的看准了吗?我是说——你见过把犯



- 7 -


人铐在自己右手上的警官吗?”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开头男女主人公依次出场,只介绍人物的外貌神态,并不点明人物的具体身份,目的是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

B.这篇小说讲述的故事,情节曲折离奇,读后给人带来一种悬疑得到解决的刺激,这也是这篇小说最大的魅力。

C.欧·亨利的小说一般具有讽刺的味道,这道小说实际上是在嘲笑这个罪犯装得像真警察一样,讽刺了装腔作势的人

D.欧·亨利的这篇小说技巧性很强,埋下伏笔,作好铺垫,勾勒矛盾,而情节的设置曲折有致,具有戏剧性。

E.本文的结尾显示了欧·亨利的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让读者感到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5.这篇小说结尾暗示了什么?前文对这一结尾作了哪些铺垫?

6.小说的题目是“心与手”,请从情节和主题的角度探究以此为题的理由。 【答案】 4. BC



5. 【答案】暗示承认自己是罪犯的人才是真正的警长,而埃斯顿才是罪犯。铺垫有以下几处:①埃斯顿的神情。当姑娘给他打招呼时,他显得局促不安。②埃斯顿的语言。当姑娘问多久能见面时,他说“我想恐怕我是不会有轻松自在的日子过了。”③自称是罪犯的人的神情。这位脸色阴沉的人一直用他那“锐利机敏的眼睛偷偷地察看着姑娘的表情”(写出其中两处铺垫即可)



6.【答案】①小说的情节是和两只铐在一起的手紧密相关的。一个女子在火车上遇到了老朋友,却发现老朋友的一只手和另外一个人的手用手铐铐在了一起,女子惊讶,朋友尴尬,而另外一个被铐的人——真正的警长出于好心解释说自己是罪犯,她的朋友是警长,缓解了这



- 8 -


一尴尬局面。②小说表面上写的是“被铐在一起的手”的故事,揭示的却是“心”的问题——心灵深处的人性美。警长为了保护罪犯的面子和尊严,不给他造成心灵上的负担,编造了一个善意的谎言,这体现了警长善解人意,为别人着想、体谅他人之心。

【解析】从情节来看,本小说主要写的是:费尔吉德小姐在火车上遇到了老朋友,却发现老朋友的一只手和另外一个人的手用手铐铐在了一起,费尔吉德小姐惊讶,朋友尴尬,而另外一个被铐的人真正的警长出于好心解释说自己是罪犯,她的朋友是警长,缓解了这一尴尬局面。从主题来看,小说通过被铐在一起的手的故事,揭示了心的问题心灵深处的人性美,体现了警长善解人意,为别人着想、体谅他人之心。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庆捷

终于告捷了,寒地栽桑养蚕项目审批手续一拿到手,赵主任和王助理就架着胡文斋往松雷大厦走。

胡文斋拖垃着鞋,有点儿跟不上他们的步伐,兴奋的红晕依然在瘦刀条脸上荡漾着,问两个部下要把他弄到哪里去。胖胖的赵主任说,上午来省厅时你答应过的,事办成,就把你穿了八年的皮鞋换掉。

个矮的王助理说,堂堂局长,一言九鼎。你脚上这双鞋,甭说我们看不下眼,连警卫都嫌有碍观瞻。你别忘了,这是在省城,不比我们嘉通那疙瘩。

胡文斋站定说,怪不得警卫瞅我那眼光有点特别,敢情是看人下菜碟啊!甭说他了,连主管厅长看我这鞋时都皱眉了。我说今天咋这么顺利,大笔一挥就过了呢?原来还有鞋的功劳啊!言罢大笑。

三人来自嘉通县农业局,项目立项一年有余,省城跑了数十回,还是见不到阳光。胡文斋上次到省城索性就放挺了,在一家小旅馆住下,打起了持久战,终于惊动了陈厅长。把胡文斋邀去一谈,陈厅长激动了,拉着胡文斋的手说,老百姓有你这样的父母官是福份啊!之后一应手续办得快马加鞭。这次再到省城,因为胡文斋鳄鱼嘴一样的鞋,差点儿被警卫拦在门外,办不成事情。

转了几个来回,胡文斋拉两人的衣袖说,这里的东西太贵了!王主任瞪眼,一分钱一分货!别总想买东西就去咱那破百货。告诉你,现在我们俩说了算,让你穿啥就穿啥!

前后试穿了几双鞋,两人商定,买下其中一双三百多元的。胡文斋心疼得直咧嘴,太贵了,我穿这样的鞋咋下乡啊?咋和农民……

两人明确表态,给胡文斋换鞋是全嘉通人的心愿,一会儿他请他们吃饭好了。胡文斋红了眼圈,默默点头,穿鞋走了几步,红着脸努力适应。两人在一旁拍手窃笑。

- 9 -


胡文斋不肯扔掉旧鞋,把它小心包起来,装进了鞋盒里,两人无柰,只得随他。三人找了一圈饭店,最后胡文斋拍板,干脆,我请你们吃自助餐得了。三十八元一位,还大酬宾,肯定能吃饱。三人又戗戗一番,走进一家装潢考究的自助餐馆。

胡文斋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左打听,右探问,才算把心放肚里了。

菜肴很丰盛,三人有说有笑夹菜。赵主任和王助理眼放光,夹完奶油泡芙、深海清鱼,又夹生菜番茄沙律、火鸡烩粟子,直咽唾沫。

赵主任突然想起什么,问胡文斋这次来省城,是否去看看他读大学的女儿。胡文斋边夹菜边乐着说,她和同学去云南见习了,说是增加经验。这孩子懂事,勤工俭学,办了个什么网上培训,已能挣一些钱了。上次我来,她特意请我吃了牛排。

真的?孩子真是有出息了,他爹虽然当着局长,可也不常吃牛排吧?赵主任乐得眼睛眯成一条缝儿。

王助理不忘幽默,此言差矣,我们局长啊,天天摸爬滚打在乡下,和乡亲们混得熟,谁家宰牛杀羊不请吃一顿?红烧、清蒸,不是想怎么吃就怎么吃?甭说牛排羊排,就是鸡排也早吃腻了。

胡文斋笑,你小子,嘴上给我留点德。说老实话,我一次牛排也没吃过,当时还埋怨姑娘干嘛花那么贵的钱吃牛排骨?三十多元啊!可后来我发现自己错了,牛排不仅有骨头,也有很多肉呢!

两人大笑,笑胡文斋的老土,笑声引来就餐者的侧目,这才惊觉,他们的旁若无人早引得人们皱眉了。三人急忙噤了声。

胡文斋悄声问赵主任,这地方咋净是年轻人啊?夹那么大一盘菜,吃得了吗?赵主任乐了,人家吃不吃得了你管得着吗?真是乡下见识。

胡文斋兀自摇头,又下意识打量餐馆里的人,但见窃窃私语者有,朗声说笑者有,多半吃一点东西,再用手触一下手机屏幕,或把手机举至耳边,和什么人通话。面前大多放着可乐、雪碧什么的饮料,以及咖啡。

三人把食品端至桌上,赵主任和王助理各夹了很多生蚝,唯有胡文斋未夹。赵主任问,胡局,你不爱吃生蚝?

胡文斋惊诧,这东西叫生蚝?咋个吃法呀?没吃过……

王助理瞪圆眼睛,堂堂大局长,怎么会没吃过生蚝?太不真实了吧?

胡文斋脸红了,我没说谎,这东西甭说吃,见也没见过,刚才夹菜时我看到它,心里还想这是什么东西?样子不太好看,不知好不好吃?你们别笑话我,自小农村长大的,哪见过这些稀奇八怪的东西。

两人这才发现,胡文斋的餐盘里夹的是玉米、瓜片什么的,肉食只有肉串和猪耳朵之类。两人把生蚝悉数往胡文斋的餐盘里拨,红了眼圈说,胡局,你尝尝……你今天必须尝尝!

(选自《百花园》作者,田洪波)



- 10 -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胡文斋的皮鞋穿了八年,因为穷舍不得换,但幸亏没有扔,正是因为这双鞋他的审批

手续才拿到手,这告诉我们节俭终究是好的。

B.胡文斋的女儿虽是小说中的次要人物,但贯穿了文章始终,正是她推动了故事情节的

发展,主人公的优秀品质才得以展现开来。

C.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多样化,运用了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使得人

物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D.“胡文斋兀自摇头”是因为饭馆里的年轻人夹的菜太多,胡文斋对他们的浪费行为很

是不满,这也反应了作者对现代年轻人的批判。

E.“庆捷”是小说的线索,揭示了买皮鞋、吃自助餐等主要情节与内容,以“庆捷”为

题还有利于作品主题的凸显。

2.第五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有人说,小说对胡文斋买鞋和吃饭中的一些描述,显得有些虚假,在现实中是不可能有的。

你对这种说法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文本和现实说出你的理由。 1.【答案】CE



2.【答案】1)补叙交代了买鞋这件事的原委,使故事更完整清晰;2)刻画了胡文斋生活朴

素的形象,使其更真实;3)照应前文,且承上启下,使结构更加自然。

【解析】答题时注意首先概括该语段的主语内容,然后分析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在表达主旨和人物性格塑造方面的作用。分析时注意语段所处的位置,开头主要是引起下文、铺垫,中间主要是推动情节发展,结尾主要是照应标题、开头和深化或升华主旨。

3.【答案】示例1:①我认为并不是虚假,这是小说作为文艺作品可有的合理虚构。②小说反

复写到胡文斋不愿买鞋和吃自助餐似的节俭,正是为了更好地突出“为官当以造福一方为己任”的主题。③虽然在现实中一位局长不可能真如此寒酸,但这反应的正是人们对廉吏的期盼,既然是期盼,那合理夸张自然是可以的。

示例2:①我认为有些虚假,虽说文学可以高于生活,但虚构过度就显得虚假了。②一双皮鞋

穿了八年,还舍不得扔,一位局长连自助餐等普通百姓都相当熟悉的事物都如此陌生,未免太不真实了。③现实中人们盼望廉吏出现,但也不会要求为官者连一双鞋也买不起,吃个饭也不会点餐,所以有点不可信。

【解析】本题需要表明看法;结合文本,联系现实。理由合理,条理清晰即可,不要求和答

案完全一致。结合小说的人物形象分析、情节发展及主旨表达等方面分析。



- 11 -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北京折叠①(节选)

郝景芳

依言②出现了。老刀③迎上前去,依言看了看左右,没说话,带他去了隔壁的一家小餐厅。两个穿格子裙子的小机器人迎上来,接过依言手里的小包,又带他们到位子上,递上菜单。依言在菜单上按了几下,小机器人转身,轮子平稳地滑回了后厨。

两个人面对面坐了片刻,老刀掏出信封。 依言却没有接:“……你能听我解释一下吗?”

“你没必要跟我解释,”老刀说,“信不是我写的。我只是送信而已。”

“可是你回去要告诉说的。”依言低了低头。小机器人送上了两个小盘子,一人一份,是某种红色的生鱼片,薄薄两片,摆成花瓣的形状。依言没有动筷子,老刀也没有。信封被小盘子隔在中央,两个人谁也没再推。“我不是背叛秦天。去年他来的时候我就已经订婚了。我也不是故意瞒他或欺骗他,或者说……是的,我骗了他,但那是他自己猜的。他见到吴闻来接我,就问是不是我爸爸。我……我没法回答他。你知道,那太尴尬了。我……”

依言说不下去了。

老刀等了一会儿说:“我不想追问你们之前的事。你收下信就行了。” 依言低头好一会儿又抬起来:“你回去以后,能不能替我瞒着他?” “为什么?”

“我不想让他以为我是坏女人耍他。其实我心里是喜欢他的。我也很矛盾。” “这些和我没关系。”

“求你了……我是真的喜欢他。”

老刀沉默了一会儿,他需要做一个决定。“可是你还是结婚了。”他说。

“吴闻对我很好。好几年了。”依言说,“他认识我爸妈。我们订婚也很久了。况且,……我比秦天大三岁,我怕他不能接受。秦天以为我是实习生。这点也是我不好,我没说实话。最开始只是随口说的,到后来就没法改口了。我真的没想到他是认真的。”

“所以,”她给老刀夹了新上来的热菜,“你能不能暂时不告诉他?等我……有机会亲自向他解释可以吗?”

老刀很饿,但他觉得这时不能吃。“可是这等于说我也得撒谎。”老刀说。

依言回身将小包打开,将钱包取出来,掏出五张一万块的纸币推给老刀。“一点心意,你收下。”

老刀愣住了。他从来没见过一万块钱的纸钞。他生活里从来不需要花这么大的面额。他不自觉地站起身,感到恼怒。依言推出钱的样子就像是早预料到他会讹诈,这让他受不了。他觉得自己如果拿了,就是接受贿赂,将秦天出卖。虽然他和秦天并没有任何结盟关系,只是被雇来送信,但他觉得自己在背叛他。老刀很希望自己此时能将钱扔在地上,转身离去,



- 12 -


可是他做不到这一步。他又看了几眼那几张钱,五张薄薄的纸散开摊在桌子上,像一把破扇子。他能感觉它们在他体内产生的力量。它们是淡蓝色的,和一千块的褐色与一百块的红色都不一样,显得更加幽深遥远,像是一种挑逗。他几次想再看一眼就离开,可是一直没做到。

她仍然匆匆翻动小包,前前后后都翻了,最后从一个内袋里又拿出五万块,和刚才的钱摆在一起。“我只带了这么多,你都收下吧。”她说,“你帮帮我。其实我之所以不想告诉他,也是不确定以后会怎么样。也许我有一天真的会有勇气和他在一起呢。”

老刀看看那十张纸币,又看看她。他觉得她并不相信自己的话,她的声音充满迟疑,出卖了她的心。她只是将一切都推到将来,以消解此时此刻的难堪。她很可能不会和秦天私奔,可是也不想让他讨厌她,于是留着可能性,让自己好过一点。老刀能看出她骗她自己,可是他也想骗自己。他对自己说,他对秦天没有任何义务,秦天只是委托他送信,他把信送到了,现在这笔钱是另一项委托,保守秘密的委托。他又对自己说,也许她和秦天将来真的能在一起也说不定,那样就是成人之美。他还说,想想糖糖,为什么去管别人的事而不管糖糖呢。他似乎安定了一些,手指不知不觉触到了钱的边缘。

“这钱……太多了。”他给自己一个台阶下,“我不能拿这么多。”

“拿着吧,没事。”她把钱塞到他手里,“我一个礼拜就挣出来了。没事的。” “……那我怎么跟他说?”

“你就说我现在不能和他在一起,但是我真的喜欢他。我给你写个字条,帮我带给他。依言从包里找出一个画着孔雀绣着金边的小本子,轻盈地撕下一张纸,低头写字。她的字看上去像倾斜的芦苇。

最后,老刀离开餐厅的时候,又回头看了一眼。依言的眼睛注视着墙上的一幅画。她的姿态静默优雅,看上去就像永远都不会离开这里似的。

他用手捏了捏裤子口袋里的纸币。他讨厌自己,可是他想把纸币抓牢。

老刀从西单出来,依原路返回。重新走早上的路,他觉得倦意丛生,一步也跑不动了。宽阔的步行街两侧是一排垂柳和一排梧桐,正是晚春,都是鲜亮的绿色。这些都是第三空间从未有过的。他让暖意丛生的午后阳光照亮僵硬的面孔也照亮空乏的心底。

(有删改)

【注】①北京折叠:是科幻作家郝景芳的作品,于2016821日获第74届雨果奖(被公

认为科幻 “诺贝尔”奖)最佳中短篇小说奖。该小说叙述的未来的北京,被划分为三个空间。空间之同有严格的界限,不同空间的人不能随意到其他空间去。每过24小时,城市会发生折叠翻转。②依言:第一空间某银行总裁助理,曾被派往联合国帮忙组织培训,认识了来此实习的属于第二空间的年轻人秦天并与之相恋。③老刀:第三空间垃圾工,年近五十,单身父亲,为了捡来的女儿糖糖能上个好点儿的幼儿匠,冒险一天之中穿越三个空间,替第二空间的秦天给身居第一空间的依言送信。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13 -


A.老刀在餐厅将秦天托他送的信转交给依言,依言觉得有些难堪,她明白老刀已经知道

自己结婚的事情,因此一见面就先给他做解释,虽然老刀并不想多问。

B.一万块钱的纸钞,处于第三空间的老刀从来没见过,而十万元,身居第一空间的依言

“一个礼拜就挣出来了”。不同空间有鲜明对比,科幻小说实则在隐喻现实。 C.虽然矛盾纠结,但现实的窘境、利弊的权衡最终使老刀还是拿了钱,小说对老刀此刻

的内心刻画得十分细腻,心理的微妙、人性的复杂,在作品中得到充分的展示。 D.节选部分主要用大量对话、心理、动作描写来推动情节发展,在情节发展变化的过程

中,老刀和依言两个人的性格、情感也得以逐步体现,人物形象显得饱满丰富

2.小说中的“老刀”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小说结尾画线部分的描写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 1.【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利弊的权衡”的分析不准

确,无“利弊的权衡”。最终使老刀拿钱的是“现实的窘境”,即生活拮据、而这钱对女儿糖糖很重要这一原因。

2.【答案】①贫穷卑微,生活拮据。作为第三空间的垃圾工,无钱让女儿上好点儿的幼儿园,

只好铤而走险去第一空间送信。②深爱女儿,善良厚道。女儿是捡来的,老刀却视若己出还甘愿

为其冒险;面对依言的央求,老刀觉得对不起雇主秦天。③想守底线,内心矛盾。本不想拿

依言的钱,是现实的窘境使他不得不违心地做出选择。



3.【答案】①展现环境。晚春这些清新、明亮、温暖的景物,展现了第一空间的美好和生机。

②烘托心情。此时的乐景,反衬出老刀违心地拿了钱后内心的空乏和沉重。③突出主题。通过老刀的切身体会,凸显了第一空间和第三空间的巨大差距,隐喻了社会阶层间无法逾越的鸿沟。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作用题。画线部分的描写的作用,注意首先概括该语段的主语内容,

然后分析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在表达主旨和人物性格塑造方面的作用,还要注意结合语段在文章中所处的位置进行分析。展现环境;烘托心情;突出主题。隐喻了社会阶层间无法逾越的鸿沟。

六、阅读下文,完成1012题。

六床病人



- 14 -


①她无力地躺着,脸和身体都明显有了变化。忘了这是第几次认真地注视她,仿佛多年前,她在小小的摇篮旁注视着我。

②她的眼皮有些松弛了,眼睛被拉扯成三角形,外眼角向下耷着。脸上布着淡淡的褐斑,并不密集。身体很瘦弱,然而腹部略有突起。

③之前的60年,她有着各种身份:丫头、梅梅、老师、妈妈、老张、老伴、外婆。此刻,她只有一个称呼:六床病人。

④医生细致地询问病情,对每次询问,她都一脸茫然。是身体里的秘密机关已经衰败到她无法察觉的地步,还是她从来都没关注过它们?

⑤医生转身问我:“她从前做过什么手术?”

⑥“从前,从前……”我反复念叨着。从前,我们在哪里?

⑦家乡的小砖房,一年四季潮湿漏雨。没有自来水,到街道唯一的自来水打水处提一分钱一桶的水。她长年不吃早饭,只为省一点钱给孩子们买点儿营养品,尽管他们仍然瘦弱多病。她经常在半夜三更惊醒,抱着发烧的孩子,深一脚浅一脚地奔向全县唯一的医院,然后整夜地陪着孩子打点滴。那是一个男主人长期在外地工作的家,一个有两个幼小孩子的家。家的外面,有一个毕业班的孩子们在注视着她。

⑧她天性乐观,在房前屋后开垦几块空地,种了多样新鲜蔬菜。生长蓬勃的各色蔬菜,给了我们许多乐趣和希望。在最艰苦的日子里,我们总能吃上鲜嫩的白菜、生脆的小黄瓜和柔软的茄子。她在县城唯一的书店里给我们买《科普大全》《儿童文学365夜故事》。夜幕降临,孩子们在她悦耳的故事里入睡。每到星期六,学生们聚集在简陋的屋檐下,听她讲解着一道道难题。她是那么美丽,衣衫整洁而别致,皮肤白皙,眉眼如画。

⑨有时候,她也暴跳如雷,我的任性和一味沉迷于绘画常引发她的怒火。还有,因为我参加同学生日会的晚归,她拿衣架抽我的大腿,大声地吼叫:“你知道我养你们容易吗?我一个人!”

⑩“想起来了吗?”医生问。

我茫然。印象里,她总是健康快乐的,像是钢铁不能摧垮,怎么会生病、甚至做手术? “两次生孩子都是剖宫产手术。”突然,她小声地说。 医生顿了片刻,点点头,无语。

点滴打上了,每天四瓶,医生拿来表格,各种空格,密密麻麻。人的一生,五分钟就在一张表格上填充。身体的秘密,也在各种细致的检查后一点点显露:脑部梗塞、肾囊肿、心肌缺血、贫血。

我认真注视着她。这个与我有着非同寻常关系的女人,曾经也是曼妙的女子。几十年的岁月仿佛形成一个断层,中间有多少悲欢离合啊,依稀记得的却只有她的美丽和美好。那些断层中间的日子,或者就是我们成长的故事。

(选自《广州日报》有删改)



- 15 -


10.关于这篇小说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二段外貌描写突出母亲衰老瘦弱,病情严重的样子,为下文医生诊治做铺垫。 B面对医生询问,母亲“一脸茫然”,说明她从未在意过自己的身体,对病情毫无察觉。 C结尾段“断层”的含义是:直到母亲病倒,子女才意识到完全忘记了对她的关心爱护。 D.文中写母亲的伟大,也表达了作为子女惯于接受母爱却疏于照顾她的内疚心情。 11.小说叙事采用了插叙的方法,结合小说中具体内容说说插叙的作用。

12.小说中的母亲有哪些美德?结合自身实际谈一谈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对你有什么启发或触动?

【答案】 10.【答案】C

【解析】“完全忘记了对她的关心爱护”错,是不记得母亲的辛勤付出。

11. 【答案】小说由医生询问以往病历引出对母亲往事的回忆,又以医生问话结束回忆,插叙自然,与上下文结合严密。这段插叙续写母亲辛劳奉献的一生,是表现文章主题的最重要内容;母亲以往的生活片段与当下医生的诊治通过插叙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行文周密,又突出了主题。



12. 【答案】小说中的母亲勤劳节俭,爱子女、爱学生,乐观坚强,严格管束子女。 启发:读了小说,我懂得了母爱是伟大的,但不能只惯于接受母亲的奉献,她也时时需要儿女的关爱,否则在母亲病倒之后才知道内疚和心痛,为时已晚。

【解析】本题是一道人物形象考查题。根据作品中母亲的形象来概括母亲的美德,可以结合我们对母亲的忽略来谈感悟,然后结合感悟以及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自己的启发或触动。

- 16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348d03ba1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f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