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式与方程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例1、例2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学生理解并掌握等式和方程的意义,体会等式与方程间的关系。对于等式和方程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会列方程表示事物之间简单的数量关系。 2.学生在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操作交流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体验,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并会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体会等式与方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判断。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探究过程: 1.阅读教科书第页,并将例1和侧2下面的式子填写完整。 2.在你写出的5道式子中,等式有哪些?将这些等式分分类。 3.你写出的等式中,方程有哪些?试着写在下面。 4.完成教科书第2页的“试一试”。 探究指导:什么叫方程?方程与等式之间有什么联系? 探究质疑:结合自己的探究过程,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生用课前时间,在《自主探究方案》的引领下自主学习。 二、明确目标 提问:通过自主学习,你知道今天的学习内容吗?你认为本节课应学会 什么? 三、交流提升 1.交流例1. (1)出示例1的天平图,全班交流:从图中你知道什么?怎样用式子表示现在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板书: 50+50-100 (2)同桌交流:像这样的式子你还能说几个吗? (3) 全班交流:如果在这个天平的左边加上一个苹果,这时的天平会怎样?天平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还能用等号连接吗?如果在这个天平的右边加上一个苹果呢? (4)交流小结:数量之间的关系就大小比较来说,主要有“大于”“小于”和“等于”三种关系,可以分别用符号“>”、“<”、“二”连接。 2.交流例2. (1)出示例2中的天平图,全班交流:怎样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2)小组交流:你能将这些式子分分类吗?你是怎么分的?分的标准是什 么? (3)汇报交流:展示各小组的分类方法。 (4)小组讨论:如果将这里面的等式再分一分,该怎么分?你是怎么想的?分开后的每一类各有什么特征? (5)交流小结: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方程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6)自己写一个方程和同桌交流。 3.交流“试一试”。 (1)全班交流:你列的方程是什么? (教师板 书出学生列出的不同方程。) (2)讨论并交流学生中可能出现的不同方程。 ①“x+x=500”与“2x=500”哪个方程更简洁? ②“12+x=20”与“20-x=12”哪个是顺着题意表示的? 四、巩固拓展 1.“练一练”第1题。 (1) 学生独立判断。 (2)全班交流:你是怎么区分等式和方程的? 2.“练一练”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 (2)学生订正。 3.练习一第1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36bd9b9c3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2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