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式与方程 课时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 2.使学生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课件出示教材第76页“议一议”。 1.你能举出一些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的例子吗? 2.什么是方程?方程与等式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你对等式的性质有哪些了解? 学生讨论交流,复习前面所学的有关方程和等式的知识。(教师适时加以补充) 二、复习梳理 (一)用字母表示数 1.课件出示教材第76页例1第(1)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同桌互相交流。 (2)师生共同交流结果:4a+6b+600+16×2= 1432 +4a+ 6b。 2.课件出示例教材第76页1第(2)题。 (1)学生根据自己确定的住宿及伙食标准,计算出刘老师这次旅游所需要的费用。 (2)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交流。 (二)复习解方程 课件出示教材第76页例2。 1.学生独立完成,并要求两名学生板演解的过程。 2.师生共同整理解题过程。 师说明: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1)3x+6= 7 (2)2x÷5-1.5=1.5 解:3x=7-6 解:2x÷5=1.5+1.5 x=1/3 2x=3×5 x=7.5 说明: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来解方程。 (三)列方程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76页例3。 1.学生自读题目,理解题意后,找出已知信息和所求问题。 2.同桌相互交流。 3.小组讨论,找出正确的等量关系。 (等量关系:已行路程+未行路程一总路程,总路程一已行路程一未行路程,总路程一未行路程=已行路程) 4.反馈交流。 5.学生独立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解答 6.集体交流,师生共同订正。 总结: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先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x表示;再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然后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最后进行检验。 (四)课堂活动 1.课件出示教材第77页“课堂活动”第1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找出已知信息和所求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第(1)题.指名交流,集体订正。 (3)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列式解答第(2)题,并在小组内交流订正。 2.课件出示教材第77页“课堂活动”第2题。 (1)要求学生独立观察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左边框里的等式的特点。 (2)指名回答:左边框里的等式含有未知数x,是方程。 (3)学生独立在答题上根据框内等式的特点各写2个等式。 (4)小组交流并订正。 师强调:方程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3.课件出示教材第77页“课堂活动”第3题。 (1)学生讨论交流4a可以表示生活中的 (2)指名汇报。 三、练习巩固 1.完成教材第77页“练习十九”第1题。 (1)让学生独立填写,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 (2)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师强调:数字和字母相乘时,将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 2.完成教材第78页“练习十九”第4题。 (1)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分工完成。 (2)小组代表展示解方程的过程,师生共同订正。 师说明:可以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3.完成教材第78页“练习十九”第6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发现不同的解题方法。 (3)指2名学生板演解题过程。(一种算术法,一种方程法) (4)引导学生比较哪一种方 法比较简便。(方程法) 师说明:在解决问题时,先找出等量关系,然后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 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先弄清题意,找出未日数并用x表示;再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等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然后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最后进行检验。 教学反思 在教学列方程解决问题时,严格让学生依据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进行解答,大部分学生都能准确地列出方程,并求出解。只有一小部分学生没有找准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因此在列方程时出现错误,甚至列不出方程。 不足之处:在列方程解出问题后,教师没有强调学生进行检验,忽略了这一良好的习惯的培养。这是解方程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步骤,长期要求下去,就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检验习惯,从而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cefa8ff1b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f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