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主题课精读《滴水穿石的启示》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2. 理解课文内容, 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 教学目标 3. 引导学生凭借课本具体的语言材料, 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 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如何围绕中心来组织材料) 一、开门见山,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滴水穿石的启示》(出示课题,齐读)指生释义“滴水穿石”字面意思。 二、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1.品读“滴水穿石”的现象。感知“滴水穿石”形成的原因。 (1)指名读第一部分,思考:这个奇特的景观在哪?这个景象又是是怎么形 教 学 过 程 成的?关于“滴水能够穿石”的原因,作者是怎么写的呢?画出有关的词句,指生回答。(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一个地方”“接连不断”“日雕月琢”“锲而不舍”等词语体会这奇观形成的原因) (2)得出滴水穿石的原因引出论点: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2.品读事例论证观点, 从正面感悟“滴水穿石”的精神。 师:同学们,在作者的眼里,滴水穿石仅仅是一种罕见的自然现象吗?作者是怎样由“滴水穿石”的现象联系到人的呢? (1)出示: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指生读。 思考:为什么说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取得成功的呢? (2)自由读文章第三自然段,小组合作探究: 文中列举了哪几位中外名人成功的事例?它们各取得了哪些成就?他们是怎样获得成功的?他们与小水滴之间有哪些共同点? (3)各小组汇报自己的合作学习成果。在学生交流中,教师相机点出重点词句如: 李时珍: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爱迪生:“毕生孜孜不倦”于“电学实验研究”,竟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 齐白石:数十年如一日,天天“挥毫作画”,“不教一日闲过”,终于使画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抓住关键词语让学生体悟古今中外名人成功的原因与滴水穿石的相同处) (4)教师引导:“滴水穿石”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一种可贵的精神,是一个人在成功道路上不可缺少的一种精神。 (5)得出结论:他们都是靠着“滴水穿石”的精神才取得成功的。 (6)指导朗读三位名人的故事,小组之间赛读。 3.结合对比,从反面感悟“滴水穿石”的精神 比水滴的力量大得多的雨水为什么不能把石块滴穿?指生读第四自然段。 (学生体会雨水虽然速度快、力量大,但目标不专一、不能持之以恒) 三.铭记启示,拓展延伸 1.齐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思考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什么? 出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2.抓住重点词语对比理解。(“目标专一”与“三心二意”,“持之以恒”与“半途而废”,正反两方面进行对比,理解启示) 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进一步说明和论证。 (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2)教师展示搜集到的资料。(张海迪照片及相关事迹) 四、领悟写法, 再次体悟 “启示” 1.课文列举了三个名人的事例,语言凝练,并不像我们学过的 《李时珍夜宿古寺》 那样详细叙述事情, 也不像 《诺贝尔》 那样对人物的行为举止、心理、 语言进行具体描绘,但是却充分证明了“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将事情做成”的道理。这是我们这篇说理文写法的独特之处,观点鲜明、叙事简明。 2. 领会写作方法:这篇课文先给我们呈现太极洞奇观, 然后揭示滴水穿石的启示, 接着举四个典型事例并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只有做到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才能实现美好理想的道理,语言简洁,说理清楚(提出观点——举例说明——得出启示)。 四、总结 我们读了这篇课文,都领悟了滴水穿石的启示,懂得了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一定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作者从正反两个方面分别举例来说明道理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373fac8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9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