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和米》教学反思 《认识厘米和米》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长度单位,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1厘米和1米的空间表象,让学生在头脑中能够明确1厘米和1米的长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都会给学生建立1厘米和1米的空间表象,而专门少有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建立10厘米的空间表象,假如教师能够在10厘米的表象上下够功夫,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效。 一、用好10厘米,为米做铺垫 二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到长度单位,同时只认识了厘米,由于在厘米的教学中,教师们都专门注意对1厘米表象的建立,因此学生对1厘米的明白得和把握比较到位。认识了厘米,紧接着就认识米,众所周知,1米等于100厘米,而100厘米相关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依旧比较抽象的,教师若把1米等于100厘米的知识直截了当灌输,不利于学生真正的明白得他们之间的关系,假如教师能够让学生对10厘米的长度有个明确的表象,学生在头脑中有个10厘米的大致长度的认识后,教师引导学生用10个10厘米长的纸条在黑板上贴成一个长纸条,学生有了10个10是100的认识,他们能够认识到那个长纸条是100厘米,这是教师再揭示100厘米的长度又有个新的名称,叫做1米,学生就能够清晰的认识到100厘米构成了1米,1米就等于100厘米。如此一来,学生既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米,有把握了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学生们猎取了米那个单位的形成过程。 二、用好10厘米,渗透1分米 教学中,让学生通过看10厘米的长度、闭上眼想10厘米的长度、用手比10厘米的长度等一系列的活动后,教师注重了10厘米表象的建立,学生差不多在头脑中有了10厘米的大致长度,也明白了10厘米的含义,即10个1厘米,这些活动都为了三年级时学习1分米做好了渗透,只只是现在没有揭示1分米的概念罢了,事实上1分米的表象、厘米和分米的关系,学生都差不多明白得了。尽管分米的认识不是二年级的教学内容,然而作为教师,就应该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把握数学知识系统性,训练学生的思维,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而不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确实是训练幼儿的观看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畴,让幼儿在观看事物、观看生活、观看自然的活动中,积存词汇、明白得词义、进展语言。在运用观看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看于观看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看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三、用好10厘米,估测有标尺 学生既然认识了厘米和米,就要对生活中的一些长度进行估测,尽管在估测的过程中,承诺学生有误差,一样来说,教师也会给一个估测的取值范畴,然而,我觉得学生在自己的认知基础上,应该尽量的准确一些。学生在二年级时期,只认识了两个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由于这两个长度单位的长度相差比较大,一样的学生在估单位时可不能出错,而面对生活中的一些物体的长度时,专门是几厘米和十几厘米的物体,这时要估测它们的长度,学生们的误差就比较大,因为学生只有1厘米的表象,假如教师注重了10厘米表象的建立,学生就能够把10厘米长度当个标尺,第一去判定所给物体是比10厘米长,依旧比10厘米短,判定出大致的范畴后,再进行估测,如此一来,估测的准确性就会大大的提高。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纳范读,让幼儿学习、仿照。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由此可见,在教学厘米和米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加强对1厘米和1米表象的建立,还要注重对10厘米长度的表象建立,这正是巧用10厘米,一举而三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41a8b6275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