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应培养学生的阅读与表现兴趣;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和善于思考的习惯;认真的思考生活,形成自己的见解;加强写作训练。 标签:写作;观察;思考;训练 目前,学生的写作现状是:提笔头痛,甚至有学生拒绝上作文课,老师在上写作课时也是苦不堪言,老师夸夸其谈,学生一头雾水。那么,如何突破学生及老师写作的瓶颈呢?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与表现兴趣 培养学生的阅读与表现兴趣,教师应以身作则。给学生做出勤学、勤写的榜样,营造一个大家阅读和写作的氛围,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为学生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提供一个外部环境和组织保证。但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老师还要经常给学生推荐一些好书,如,大师的典范作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不同,推荐不同风格的书籍并点拨赏析,使学生领略到名家写作的心得,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进而提高自己的文字语言表达能力。 如,我在写作教学中带领学生赏析了南宋词人蒋捷的《虞美 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能够把自己的一生用五十六字表现出来,其文字容量之大,表现手法之高,刻画自己一生的境遇与心情,逼真逼肖入木三分。读着这首小词,我们不仅恍如看了一部蒋捷的传记,而且也看到了那个时代成千上万的落魄文人的生活,同时指出词人听雨的地点是歌楼,景物是“红烛”和“罗帐”,再用一个极工整的“昏”字,把那些景物融合起来,使读者的眼前很快出现了一个“烛明香暗画楼深”的所在,这样一幅五陵年少的治游生活画面便跃然纸上,历历在目。学生们在经过老师的赏析之后,明白大师们的心境,且能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大加赞赏,在不自觉的熏陶中,同学们的写作、阅读兴趣得到了提高。 二、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和善于思考的习惯 有了良好的阅读兴趣和表现欲望,还必须养成观察生活和善于思考的好习惯,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否则,文章就成了无源之水,写不下去了,硬写下去,那便是东扯西凑,词不达意,章法杂乱的拼接文章,让人读了不知所云。因此,要着力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感知生活的能力。 观察身边所发生的一切事情,不论社会的、个体的,它都能给学生带来深入的感受,感受就是通常所说的体验生活,就是对实际生活感受、理解、寄情、记忆、想象,把握的不断反复提高的过程。 学生只有经过体验的过程,才能主动、全面地审视生活中的素材,然后经过学生主体的再认识、选择、创造,最后把感受最深的东西,反映出来,只有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寓意深刻、生动形象,具有文采而被人接受。 观察生活,说到底就是发现生活中的美,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就向我们提出了另一个话题,写好作文就是让同学们发现生活中处处存在的美。有人说,我们整天处在生活中,本身就是体验生活,可我怎么感觉不出新的东西,写不出来呢!比如,我们身边的生活,每天都是新的,可就是没有像孙犁那样能写出水生嫂那朴实的形象来。原因在于我们不会做 生活的有心人,从平淡中透视深邃,从寻常中发现不寻常,充分调动我们感官的每个神经去感知生活,激活内心的热情,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三、认真思考生活,形成自己的见解 观察、体验生活在写作中是重要的,但仅有这一点还是不够的,还必须去认真地思考生活,形成自己的见解,在原有生活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发现别人不曾想到,还未提出的东西,这些是来自对生活的思考,是生活真谛的表现,绝不是异想天开,为求新而为之的东西。 我们职业高中语文课上,选取了北宋大革新家王安石的一篇文章,至今,在教学过程中,还不断地感叹,王安石为什么在游褒禅山时,会有所得,且游山的人绝不只王安石一个人,何以王安石能得出治学的精义呢,正如他所说:“古人观于天地、山川、鸟兽、虫鱼,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无所不在也。”除了他观察的仔细外,更重要的是他能去思考。 四、加强写作训练 写文章重在一个“练”字,说一千,道一万,不如提笔写一遍。文章是写出来,只有通过写,我们才能把所谓高手的各种技巧融会贯通,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望文生叹。 因此,文章应是在老师的逐步点拔中写出来,一个技巧一个方法的练习,绝不可贪多。把每种方法都练熟于心,才能运用自如,写作得法。正如一位高明的武师,其一招一式都来自于不懈的练习之中,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仔细去做。写作最忌贪快,一挥而就,不加思考,这永远写不出好的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43225e95d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f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