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出塞》《凉州词》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初步感知边塞诗特点,借助注释等方法了解诗意。 3.对比阅读。通过抓关键词“秦、汉”“月光杯”“醉卧沙场”等,想象画面感悟两首诗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借助研学单,抓关键词“秦、汉”“月光杯”“醉卧沙场”等,想象场景,感悟两首诗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对比阅读,抓住边塞特有的自然景物、生活场景感悟古诗表达的不同情感。 教学过程 一、“以信为线”牵引——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初识书信。 书信自古以来是联系亲朋好友的纽带。特别是在古代战争时,一封信牵动一个家庭的心呀!有一位诗人,经常在内地和边关穿梭,成了边关将士的信使。说说你了解到的王昌龄。 2.认识诗人。 3.理解诗题。 板书课题,读课题。 (1)理解诗题“出塞”。 借助研学单,知道“塞”有三种读音。在本诗中是边界、边关、边境的意思,根据句义定音很快选择了它的正确读音。 (2)理解“凉州词”。 4.认识边塞诗。 二、“课前预学”交流—— “三步”读诗,了解诗意。 (一)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借助研学单课前预学检查生字词学习。 2.指名朗读古诗,纠正字音。 (二)二读古诗,读出节奏。 1.指导学生给古诗划分节奏。 2.按照节奏划分,再读古诗。 (三)三读古诗,了解诗意。 过渡:都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们读懂古诗有什么好方法呢? 1.引导回顾理解诗意方法。(借助注释、插图、资料等) 2.说说你借助了什么方法,理解了那句诗意?生交流反馈。 小结:巧妙运用方法就可以让我们快速理解诗意。 三、“课中助学”精读——对比阅读,感悟诗情。 (一)借助表格,梳理相同。 巧用方法,我们理解了诗意,请完成课中助学任务一,找出这两首诗的共同点。 1.生自主完成。 2.指名汇报。 (二)巧用步骤,感受不同。 请同学们完成课中助学任务二:“抓关键词-想象画面-感悟诗情”走进当时的场景和感受诗人的内心世界,去寻找它们的不同之处。 1.抓关键词, 品诗境。 (1)品读“秦、 汉”两字,感受到战争时间长。 自秦朝开始到汉朝再到唐朝,这千百年来,战争从未停止过。这一“秦”一“汉”,跨跃两个朝代,让我们看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休止。 (2)品读“明月”感受到夜晚边关的苍凉。 小结学法:在这里,我们抓住了明月、边关等自然景物描写,感受到了大漠的清冷与荒凉。 2.想象画面,悟诗情。 夜深了,一轮明月照耀着清冷荒凉系的边关,也照耀着边关的将士,提起这明月,我们就会想起中国古诗中描写明月的诗句。 预设: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1)想象月下边关将士的生活。 (2)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那一轮明月也是家人对征战沙场的亲人的思念! 白发苍苍的父母殷殷期盼他们的儿子归来,却依然是_______________。 勤劳善良的妻子望眼欲穿,盼着他的丈夫归来,却依然是_______________。 天真无邪的孩子夜夜啼哭,思念他的父亲归来,却依然是_______________。 小结:我们抓住“明月”这个边塞自然景象,想象关边战士们的生活,感受将士与亲人的思念之情。 (3)借助资料,感受残酷。 a.观看视频,了解时代背景,感受战争的残酷。 b.资料袋:王昌龄所处的盛唐时期,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无数青春生命葬身黄沙大漠,无数家庭破碎凄清。 (4)解读心愿,感悟诗情。 过渡:这是多么英勇的将士啊,他们把对国家的爱,对亲人的爱都凝聚在这荒凉、冷清的边关了,看到这样的情景,期待国家启用良将,保家卫国的心愿。 a.资料袋。 b.学习新的修辞手法。像这种引用古代我们熟悉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愿望,称为引用典故。 诗人是多么的渴望朝廷能够起用像李广一样能征善战的良将,带领大家保家卫国,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的渴望。 (三)方法迁移,合作学习。 通过抓住关键词、想象画面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凉州词》,说说这首诗表达的情感。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内交流,口头完成课中助学任二内容。 2.代表交流发言。 (1)抓关键词,感受边塞军营生活的不同。 品读“ 葡萄美酒”和“夜光杯”,感受战士们生活的不同。 (2)想象画面,感受战士们不同的心理。 “醉卧沙场”想到将士们哪怕是喝醉也要打败敌人这是多么豪放的气概,而且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 四、“课后延学”实践——寄情书信,升华情感。 同学们,明月还是秦汉时的明月,关塞还是秦汉时的关塞,自秦汉到唐朝以来,无数的将士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451eae46a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a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