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一周的零碎时间 ,我居然读完了一本《新华字典》,没错,就是那本从小学都在用的工具书。大学都毕业四年了,居然还看这种最基础的书,似乎有些荒诞不经。其实我就是想着温故而知新,重温一下小学时学会用文字去理解这个世界的感觉。 在我上小学二年级时,我经历过一夜翻过整本《新华字典》。有一次老师布置了家庭作业,内容是造词填空。其他字我都很容易地完成了,可是唯有一个“愉”字,除了“愉快”,我真想不出还有其他词语。当时的我还真的相当有上进心,也怕第二天被语文老师责骂,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想起家里还有一本崭新的《新华字典》,但是不会查,父母文化程度有限无法帮忙,乱翻了一阵,我终于决定下最笨的功夫:从第一页开始找这个“愉”字。这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在昏黄的灯光下,一个小孩在傻傻地翻了近六百页,花了四个小时,就为了找到一个“愉”的造词。好在皇天不负苦心人,终于在父母都陪我熬夜都不耐烦的时候,找到了“愉”的另外一个词语“愉悦”。然后才身心疲惫地去睡觉了。后来学了如何查字典之后,才发现当时这么蠢,花了那么多无用功,是件挺没效率的事。不过因祸得福,因为翻看了几乎整本字典,我对文字的敏感度和兴趣增加了,语文成绩提高不少,也开始慢慢喜欢上阅读。小时候,家里课外书几乎没有,我就开始翻箱倒柜找出我哥甚至我爸小学、初中时的语文书,仅有的几本杂志《青年文摘》《故事会》也被我反复阅读。可以说,小学阶级,我对文学的喜爱已经到了如饥似渴的地步。 到了初中之后,学业的加重,慢慢开始不再纯粹安静地享受文学的乐趣。到了高中选了理科之后,更是与文学快绝缘了。工作之后,为生计和未来而焦虑,日子从来都不轻松。不过我还是会时常想起当年初中语文老师说的:任何时候都不要停止阅读,特别是经典的名著, 1 它们总会在你最颠沛流离的时候给你力量。的确如此,每当陷入低谷时,仿佛看不到任何光亮,看一本经典的作品,比如《平凡的世界》,总会让你觉得这个世界并不是你在独自面对这些困境,生活总会有一个出路。 如今对新华字典的温故,最大的收获是,其实新华字典是本百科全书,让我的世界观更广阔、更精细、更多角度。比如说,我们泛指的烧饭,其实就有N种工艺,如“炒”、“烀”、“煨”、“熘”、“焖”、“炝”、“焯”、“熥”等等,神奇吧,哈哈。再比如“霁”表示雨雪停止,天放晴,成语“云销雨霁”这个词语瞬间形象诗意盎然起来。还有用“葭莩”(苇子里的薄膜)比喻关系疏远的亲戚,我觉得也是很有意思。“闩”表示横插在门后的棍子,使门打不开,这多形象啊,瞬间想到小时候住在老屋的回忆。除此之外,从一个个熟悉或者生僻的字中,我领略到了古今中外、不同领域学科的内容,虽然不如百科全书那么详尽,但也极大的丰富了世界观。 其实,自从网络进入我们的生活之后,我们的词汇量反而大大缩小,特别是网络热词的出现,我们的表达更趋于贫乏,比如总是随口说“666”、“厉害了”、“牛逼”这些,但是从没想过可以有更贴切的表达。其实词汇的的贫乏也会造成世界观的单薄,因为我们脑海中的世界,不就是由词句构造出来的吗?如果脑海没有足够的对信息的接收载体,就算走遍整个世界,你的世界观也很难变得丰富。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489d78eba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2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