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蔚然:关于北大之风

时间:2022-04-12 14:31:3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感性,理性,理性,感性,北大之峰。。。五年了。似乎哪个院都在bbs上闹过胜负和评委的事情,无人例外。

其实,关于辩论的评判究竟什么才是标准什么才是正宗,这在北大之外的大千世界里早就不是什么可以争论的话题,说到底,说服力而已。于是,逻辑有逻辑的用处,语言有语言的用处,技巧有技巧的用处。这在华语辩论圈自93年就开始争论并早有相对定论的话题,想不到在近日的北大之峰上还需普及,最悲哀的是,还需要给评委们普及。

说道说服力,不得不说辩论的缘起。西方的议会制辩论和法庭辩论是辩论赛的最初雏形,那么,议会制辩论的目的是要让投票者投自己票,法庭辩论的目的是让陪审团支持自己的观点,所以,辩论的说服,天生就是针对第三者的,与对方没有什么关系。所以,我在点评时曾说,辩论不是让自己爽,不是让对方不爽,而是让别人爽就是这个道理。

其次,评委应该如何选取。我一直认为,评委的选取只能选择两类人,第一类,长期致力于辩论赛的研究和训练的辩手,并且是以队长教练等有大局观的人担任,一方面,他们有足够的经验判断什么是说服力,另一方面,他们识大局,去除“我见”的能力较好;第二类,没有辩论经历,但在社会学、政治学等方面有基本认知和常识的人担任,很简单,模拟和还原辩论的最初场景,如何说服他们是一个辩手的最基本能力。

但是,切忌,有三类人不能担任评委,第一种,没有基本的社会常识和政治逻辑,想当然拍脑袋决策的人群,第二种,带着有色眼睛或对辩论本身认识不清的人,认为辩论就是耍嘴皮子,这样的人我认为应该让他们去看相声大赛而不是辩论,第三种,初窥门径的辩手,带着深刻的我见,往往着力于逻辑或是场面,容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这三种人的危害如下,大量使用第一类人,会导致没人知道结果的依据是什么;大量使用二类人和第三类的后一种人,会导致辩论赛变成相声大赛或者超级男女生,譬如近几年的北大之风;如果使用第三类的前一种人,会导致辩论赛索然无味,比如三年以前的北大之风;如果三种人混杂大量使用,会成为今年第一轮的北大之风。

而说服力这个概念绝不意味着辩论的评判毫无争议,对于此,我从什么叫做“入门”的辩手略说几句。

有人说元培的特点重视逻辑,摆脱,那是几百年前的事情了,元培从前年开始就已经矫枉过正地开始重视场面了。很多人把辩论比作剑气之争。如果说逻辑是气的话,那么语言便是剑。

这个道理很简单,简单提一下,无论你是剑宗还是气宗,想要成为高手必须内外兼修,令狐冲那样的幸运儿如果没有吸星大法早就一命呜呼。这两者均不可






少,少了剑,光有逻辑,不如去上一门满是符号的逻辑导论;少了气,光有剑,则失去了辩论之于无聊选秀游戏的关键部分,即是一时成功,未必终成正果,好比挥刀自宫而已,可以吓唬吓唬小卒,遇到高手自然原形毕露。

那么初窥门径的辩手的意思就是刚在这两条路的入口处进入,尚在徘徊,自然互看对方不爽,容易把辩论引导一个不理性的针锋相对的状态上。

至于北大之风,以上已经表达了我对他的一点意见,其次,最大的问题在于院系壁垒太过森严,不得不说,这相对前几年已有所改善,但是仍然很严重。 问题就在于不懂辩论的人们把辩论当作自己的政绩再看,又有谁知道,在北大这么多院系辩论队里,有多少个谢亚龙,又有多少块叉腰肌。

至于北大之风,大家娱乐一下为妙。权作辩论的世俗化活动,大家一起其乐融融,院系之间的辩论赛本不是各位有志的辩手所需要殚精竭虑的,更不能因此面红耳赤。娱乐就好。

早就说过,我有个梦想,有一天所有辩手能把北大之风作为彼此交流的工具,少一分胜负心,多一分切磋之心,那时,才是北大辩论真正的春天。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501ef7c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