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蔚然文林 作者:许春樵 来源:《安徽文学》2013年第11期 蔚然文林 文林与我是从一座山上下来的,芜湖赭山。 安师大背靠赭山,面临镜湖,得山水之灵性,汇人文之精华,近百年来,这里走出了成千上万的各界精英名流,在这漫长而豪华的队伍中,张文林似乎更有理由跻身其中。 1980年,乡下少年张文林高考成绩出来了,比当年的重点大学分数线高出四十多分,十里八乡为之轰动。那一年,他只有15岁,这是一个在父母怀里撒娇发脾气的年龄,而张文林不会,他只会读书和干农活。安师大吃饭不要钱,离家近,往来盘缠少,于是,家境贫寒的张文林在那一年秋天,登上了冒着黑烟的轮船,顺江而下,直奔芜湖。 19岁,张文林大学毕业了,许多同龄人还没考上大学。 省重点中学铜陵一中校园里,张文林与高中学生一起在食堂打饭,许多学生以为从外校刚转来一位新生;而当他走上讲台上时,台下的学生总觉得是另一个同学站在上面,他们一脸的疑惑和迷惘。 学生们不知道台上这位满脸稚气的先生不仅以不可思议的年龄和高分考上大学,而且大学四年成绩一路优秀,他的箱子底下压着厚厚一摞没有发表和即将发表的文稿。张文林和那个年代所有中文系学生一样,怀揣着异常坚定的文学梦想并为此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 1986年3月23日,《中国青年报》头版发表了张文林《不应美化中学生“早恋”》的文化随笔,这篇处女作虽然只有千字篇幅,但对年仅21岁的张文林的写作激励和文学煽动却是深刻而久远的。从《中国青年报》的字里行间出发,张文林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人民日报》、《安徽日报》、《南方日报》、《新民晚报》、《新安晚报》、《羊城晚报》、《深圳特区报》、《法制日报》、《铜陵日报》等全国各地报刊连篇累牍地发表了张文林的散文、随笔、杂文、文艺评论等作品,《深圳特区报》为张文林开设了专栏,《人民日报》在一段时期内连续推出张文林的时事评论和文化随笔。 张文林在他的文学梦想中幸福地梦游着,他没有明确的功利主义设计,但他愿意在每一个孤灯清影和寂寞无边的夜晚,为文学的梦想而伏案苦读奋笔疾书。因为,从乡村田埂上走来的张文林知道,“有梦想,才有未来”。 张文林因写作而充实,因文学而改变了命运。频繁在全国报刊露脸的张文林被时任《铜陵日报》总编的洪哲燮先生慧眼相中,在洪哲燮先生的运筹帷幄下,张文林从教育系统调进市委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宣传部,并先后出任市委宣传部秘书、市新闻办主任、市文化局副局长、市电视台台长,直至成为铜陵市文联主席。平心而论,对文学一往情深的张文林来到这一岗位既是一种宿命,也是“书归正传”的必然。所有认识和不认识张文林的人都说,“当下是铜陵文联历史上最好的时期”,毋庸置疑,这套丛书的出版就是对这一结论最生动的阐释。 张文林写了这么多年,他需要给自己做一个总结,也需要给朋友们一个交代,于是就有了这本《湖畔物语》。我以为,文林二十多年创作实践实际上是游走在“叙事”与“议事”这两极,而这两极在构成文林创作基本生态的同时,更揭示了文林以文学的名义对人生和社会所作出的情感演绎与价值判断。《湖畔物语》的叙事包括了乡村散文、游记散文,而“议事”则囊括了时事评论和文艺评论。“叙事”凸显了文林体验人生的情感质量,而“议事”则折射出文林洞察社会的理性能力。 文林的乡村散文是最能打动我的叙事作品,读完《湖畔物语》,才发现我与文林几乎有着惊人相似的身世和经历。我们都出身乡村,家中老大,兄弟姐妹五个,家境贫寒;他父亲早逝,我母亲早逝;我们的父亲都初中没读完回村里当会计,我们都在农村中学读高中,考上同一所大学同一个系,只是我高考的分数没有文林高,而且我上大学的时候已经17岁了。所以,张文林写的乡村散文几乎就像是为我写的,《父亲的微笑》中写到“父亲算盘打得很精”,我父亲做村里会计时,我清晰地记得父亲打算盘从来不看着算盘,完全是盲打算珠,一天下来,不会有一处差错。《一次难忘的经历》中写到高考前由于环境恶劣加上卫生状况极差而患上疥疮,我高考前也是一样患上了疥疮,奇痒无比,全身抓破,流出黄水。《乡情似酒》中考上大学时在家庭和亲友中产生的轰动效应,和我的经历如出一辙。书中写及的考前风云、雪天奇遇、田头往事、亲情如歌等篇章将我们那一代人的记忆完全激活和还原了出来,那是一种旧梦重温和往事如烟的感动和感慨。在这些细腻而诚实的乡村叙事中,文林揭示出了走投无路的乡村少年们为了生存、为了父亲的微笑,而与命运进行顽强抗争并为此付出了九死不悔的奋斗与牺牲。那是一个时代的奋斗史,也是通过高考改写人生的所有乡村少年的命运史。记录下那段经历,等于保留下了那个时代的历史。 文学的感染力来源于真实和真诚,而文林的乡村叙事就是最真实最真诚的写作实践,所以,它的感染力将会随着阅读的扩大而持久地向前延伸。 文林的游记散文属于文化散文,多历史钩沉和风物寻幽,与乡村散文情感视角不同的是,这类散文大多是文化视角,多了一些人文情怀。如《五岳独尊泰山行》、《登峨眉观秀色》、《鼓浪屿情思》,包括《春到天井湖》在写景状物中,将作者对历史、文化与现实的思考融入其中,使其超越纯客观的风景而具有了人文质地。文以境界为上,写景有“有我之境”,也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的风景是被作家体验、提炼、升华和进行过精神命名的风景,文林的游记写作从来没有放弃这样的努力。 而文林发表最多、影响最大的作品却是他在《人民日报》、《安徽日报》、《深圳特区报》等全国各地报刊版面上出现的时事评论和文艺评论。时事评论需要政治敏感和理性纵深,文艺评论则需要审美经验和艺术判断力。文林脚踩两只船,竟然也弄得风生水起、上下喧哗。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文林的时事评论和文艺评论有两个价值目标,一个是对主流立场的理性演绎和深度阐释,如《敬业精神不能丢》、《承诺是金》、《慎独乱弹》、《马踏春回话实干》、《贪泉与廉心》、《流行歌曲请关注现实生活》、《高雅艺术的生机》、《现实题材的电视剧呼唤精品》等,这类时评和文评是文林工作岗位和政治角色所必然呈现出的写作倾向。另一个价值目标则是文林的个人立场与个性原则下的独立思考与判断,这类时评和文评占大多数,应在70%以上。这类文章构成了《湖畔物语》一书的主体内容和核心价值。 写作尤其是理性写作,实际上就是作家对现实发言,向社会表态,为心灵辩护。所以,作家“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就成为文章唯一的检验标准。文林深知其中机要,所以大多数篇章都以质疑、商榷、冷思考、否定的视角进入写作,在深刻反思和批判中,重建自我判断后的理性秩序和价值原则。《从名校联合看国企改革》抢先一步提出了国企重组、兼并等全新的理念;《西安勇亮家丑感言》尖锐揭示了政府的诚实、勇气、不护短与政府的公信力之间的因果关系;《市委机关大院招标出让的启示》则揭示党委政府自觉市场化后实现去衙门化的深刻变化;《奥运冷思考》对唯金牌论的奥运功利主义进行了彻底的否定,将奥运精神定位于不是重在胜利,而是重在战斗。《成语新编》对广告宣传中用谐音篡改成语本义的雕虫小技进行无情的文化批判,“饮以为荣”、“衣名惊人”、“无胃不治”、“骑乐无穷”等歪曲原意的成语新编不仅是一种恶俗,而且“使这些属于祖国文化遗产精粹的成语失去了原有的神韵和风采”。文林对生活中的恶俗时常表现得忍无可忍,所以,笔墨所向,一针见血,如《文化消费杂议》、《炒作高考状元的闹剧》、《谢师何必设宴》、《城市雕塑漫谈》等,在文林的价值坐标中,真实和诚实才是生活的全部意义与魅力之所在。文林的文艺评论占据了《湖畔物语》的一定的篇目,其文艺评论既有对文化现象的宏观思考,也有对具体个人和具体作品的微观评论。从他的文艺评论中可以看出,精英立场、经典阅读是张文林的基本审美原则。 文林不是一个职业作家,但文林的文学梦想却延续了三十年,写作也许不能带来荣华富贵,但写作能缓解我们与现实的紧张关系,写作能改善我们内心的情感,写作能使我们逐渐走向至臻、至善、至美。文林所追随的真实与诚实的写作姿态,既是一种情感品质,也是一种精神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文林的文学创作已经获得了应有的光荣和尊严。 非常经历,朴素人生;笔耕不辍,蔚然文林。这便是《湖畔物语》带给我们的阅读启示。 责任编辑 张 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b08c840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e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