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之诗 唐代是诗的盛世 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些连三岁孩子也能脱口叫出的名字,这些家喻户晓的伟大诗人,无一例外,他们来自唐代,他们属于唐代。大唐盛世,封建制度创造了科举制,科举制创造了唐诗。诗像一粒珍珠,而大唐拥有一条串起所有珍珠的神奇链子。之所以说唐代是诗的盛世是因为仿佛只有唐把这些珍珠串成了一串串的项链,手镯。魏晋南北朝的时候,“诗”还在一个练习的初级阶段。陶渊明的时代是“漫长的准备期”。唐代是一个水到渠成的阶段,诗的高潮绝对在唐代。所有的诗不约而同的在唐代迸发,在唐代闪闪发光。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唐诗。 孤篇盖全唐的《春江花月夜》 春天、江水、花朵、月亮、夜晚五个主题交相辉映,又各自独立。迷离错综且意象丰富。初读“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它们带我去重访了鲁迅先生,重访了先生的范爱农。一代又一代的人们,重复的是悲剧抑或是辉煌。张若虚在公元七世纪左右,站在春天的江边看夜晚的花朵,然后他问了。他把人从现象中拉开、抽离,去面对苍茫的宇宙。屈原也曾经问过类似的问题,也就是《天问》,之后农业伦理便把人拉了回来,没有人再问了。宇宙意识便是这首《春江花月夜》的神奇力量。纵使所问的问题太重,纵使其无解。“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用完全通俗的东西,把这么重的问题收掉。可以伟大,也可以平凡、简单,因为唐诗什么都可以包容。 与尔同销万古愁 唐诗不是在书房里写就的诗,最大的特征是在生活中唱出来的,所以才可以与民众在心情上共同呼应。“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短短几句把李白浪漫豪迈的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喝着喝着李白就唱了起来,“人生得意须尽欢,”空间如此空阔,时间如此短促,我们活着为什么不好好尽欢?为什么要去做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为什么不“莫使金樽空对月。”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贵游文学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华丽,还有华丽背后的感伤。“与尔同销万古愁。”非常清楚,李白的美建立在生命的华丽上。跟哀伤形成互动。 离乱中的痛苦生活 杜甫可以说是我们的诗人当中最具备记录片导演个性的,他总是用绝对客观的角度写诗。《兵车行》讲的是抓兵。它同“三吏”,“三别”一样,杜甫作诗是站在关心人民老百姓生死的角度,而不是站在帝王功业的角度。“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风啾啾。”走进杜甫的世界,这里有非常清楚的事件,非官方记录,代表民间。 本事,梦寻 写《长恨歌》时白居易年纪不大,刚刚考取进士。《长恨歌》讲的是发生在白所生活的年代的五十年前的杨贵妃赐死事件,仅靠别人叙述,便写出《长恨歌》可见这个白居易本事不小。梦寻来自于“乎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太真便是杨贵妃。现实不可能达到的事情,在梦里找到,未尝也不是一件好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50c505152ea551810a68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