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学习体会 上周六,我们学完了说文第三卷,老师把前三卷共选出805字,让我们寒假期间复习。在每次的说文课上,我们都能发现,很多字和我们常用的意思不同,也能发现注疏上的解释和说文不同。所以老师现在让我们好好学说文,打好小学基本功,别乱读书,通过这几个月的学习,真切体会到了老师高明之处。 前几天刚读过的《诗经-螽斯》,里面第一句“螽斯羽,诜诜兮。” “诜”是《说文解字》里言部的字,是致言的意思。可网络资料和很多诗经书上都是形容众多群集的样子。如果按前者,我们可以联想到那群蝗虫天天都在说话,很吵的样子。但如果按后者,我们就不知道那个众多群集里有说话的意思。所以,我们现在读诗,在起码的文学层面上理解都是有误的。 还记得在前年参加过吟诵学会的活动,他们解释读,诵,讽这三个字的时候,注重强调声音的意义,把读诵讽看成是情感的表达方式,“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所以需要用吟诵方式来读书。但在《说文解字》上则是,诵:讽也;讽:诵也;读:诵读也。是不是更理不清了,到底是怎么区分,老师说,讽,背书;诵,临文为诵;读:抽取其义。这三者在读的形式和本质上总结得更好。 最近孩子爸爸开始关注教育,以后我也不再是孤军奋斗了。他觉得我在教育孩子上很用心,由于他这几年都忙工作,没考虑过教育问题,所以觉得和我有差距,无法正常交流教育问题,于是在看一些教育书籍。今天他收到一本书《正面管教》,“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一看标题,我直接就开始排斥那个观点了。因为管教孩子,管教国家一样,教育化性化民,都得少不了这两个工具:“殳shu”“攵pu”。这是一个“大敲”,一个“小敲”。“大敲”的字“殿、段、殽、毅、役、殺、弒”,看看,那个都厉害的很,如果看说文的解释的话。在看“小敲”的字“啟、敏、效、政、改、變、鼓、教、斆”这写事都是用攵,《尚书》“鞭作官刑,攵作教刑”。所以教孩子不可能全用正面管教。如果好好说孩子都能听的话,那社会还有不好管的大人吗?大人是由小孩长成的啊。这是通过造字用的部首而有所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528ef11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f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