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父苏洵、弟苏辙都以文著称,“三苏”均在唐宋古文八大家之列,其中以苏轼成就最高。苏轼少年时就博通经史,才气俊发。仁宗嘉二年(1057),二十一岁的苏轼考取进士,受到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赏识,说:“老夫当避此人,放出一头地。”先后担任主簿、佥判、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等地的知州等官职。 苏轼所处的时代正是新旧两党竞争激烈起伏不定之际,政局动荡不安,可以说苏轼的一生是在激烈的政治斗争的夹缝中度过的。由于他既不赞成改革派的激进措施,也不像保守派那样固守残缺,始终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所以不论是哪一派执掌大权,苏轼都遭受排挤迫害,多次被贬官。元丰二年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讽刺新法的诗句,说他“谤讪朝廷”,因此被捕入狱,即所谓的“乌台(御史台)诗案”。尽管仕途坎坷,但苏轼生性耿直,乐观豁达,性格豪爽,不管遭受怎样的打击,思想从不消沉,担任地方官时,能够体察民情,尽力为百姓办些好事。他对文学最大的贡献是在诗词的创作上“开豪放一派”,使宋代词坛为之一振。苏轼在文学艺术上有着多方面的才能,他的政论文气势宏大,如波澜迭起,变化无穷,古人以“韩潮苏海”来比喻他和韩愈的文章。苏轼的诗词文赋均有很高的成就,而且他还是著名的书画家,擅长行书楷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苏轼的诗保存下来的有四千多首。苏轼的词在我国的词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刘辰翁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王灼在《碧鸡漫志》中说苏轼的词“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更是千古绝唱。他的《过秦论》《赤壁赋》同样千古传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5f27111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b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