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妈嫂 课时 序号 教学目的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难点处理 教学方法 作业布置 课后小结 授课 时间 年 月 日(周 )(上午、下午、晚上) 审批 签名 1、领悟人物思想感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2、了解小小说的特点,提高对小小说的欣赏能力。 理解小小说的特点 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特征及意义,领会小小说的构思技巧。 诵读、讨论 诵读、讲解 完成《习题册》中的练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讲《亲情树》《大嫂》 亲情树故事梗概 故事发生在上海,八十年代中期。孙雨欣考取了北京大学,但就在报到之前,她的母亲死于一起看似意外的车祸,给她留下了两个妹妹和一个小弟弟。而这3个弟妹都是母亲当年做监狱警官时收养的女犯人的孩子。为了抚养和照顾年幼的弟妹,雨欣毅然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留在上海打工挣钱。雨欣先是在一个小裁缝铺做学徒,后来又嫁给了师傅的儿子,但这段婚姻最后以离婚而告终。 10年后,弟弟妹妹都已经长大了:大妹雨悦大学刚刚毕业,找到了一分当老 师的工作。小妹雨欢还在读大学。弟弟雨乐在家复读两年,终于考上了自己喜欢的交通大学。 大嫂故事梗概: 古城的最南边,传统的平房区依然顽强的矗立着,孙家小院就挤在这个被水泥森林遗忘的角落里.像所有柴米人家一样,孙家也有一本难念的经,大嫂范慧敏经常为此头疼不已…… 已近不惑之年的范慧敏是古城电器商场的销售部主任,婆婆孙老太从四十岁守寡至今,孙老太经常教育家人待人要真诚,做事要讲信誉!由于年龄大了的缘故,她经常有意无意的给范慧敏添些麻烦,但范慧敏从无怨言。 二、课文朗读欣赏 1、本文篇幅短小,故事情节的时间跨度却长达十余年。请用简练的语句概括情节。 ——哭嫁,卖柴,捕鱼,焚竹筷,叫“妈嫂”。 2、简析“妈嫂”的形象。(文中的嫂子具有什么样的优秀品质,依据是什么?) ——妈嫂具有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善良、宽厚、诚实、吃苦耐劳,富有爱心和家庭责任感,体现了中国女性宽厚博大的胸怀。 3、小说按时间顺序叙事,可分为几部分,简要概括各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1~2):写嫂子出嫁。——开端(我们对嫂子的感情开始萌芽) 第1段:用了一个比喻,有何作用——形象地写出了“我们”家庭负担的沉重,突出了嫂子主动嫁到我们这个穷家的难能可贵。 第2段:写嫂子出嫁的场面,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 第二部分(3~6:具体写嫂子将我们弟妹几个抚养成人的故事。——发展 作者精选了几个情节,有何用意——过门三天去卖柴;捕鱼卖鱼;分娩前一天还上山岭种红薯;在妈妈坟前焚竹筷。(嫂子与“我们”并无血缘关系,他把这个沉甸甸的家全部放在自己肩上,含辛茹苦,10年不辍。这完全出自她的善良、勤劳、爱心和责任。情感的激流在“我们”心底深处积蓄、涌动。) 第三部分(7~8):姐姐学成工作了,乍见嫂子,情不自禁脱口叫出“妈嫂”。 (情感的蓄势达到了顶峰,至此终于倾泻而出。)——高潮 第四部分(9~10):抒发了我们对嫂子的敬重和感恩。(末段以嫂子的一句话结束全文,点明了小说开头写的她嫁到我们这个穷家来的原因,写出了嫂子高尚的人品,使作品首尾照应,前后圆合)——结局 三、研读课文 1、嫂子为什么“要嫁到我们这个穷家来”? ——“村里唯一家不偷人家东西吃的一家人”(点睛之笔):感受嫂子的正直、善良和骨气。 2、文中描写了嫂子那些闪光的细节,从中你有何感受? (1)出嫁——哭嫁——拿出她的哭嫁钱——缝制新衣服——担柴卖——在河边望——挑一盏鱼灯——种红薯——嫂子老了——笑的哭了 (2)骨气贵 3、这篇小说与《永远的蝴蝶》在语言风格上各有什么特色? 语言风格:前者凄美、隽永,意味无穷;后者质朴而真挚动人。 四、归纳文章的主题思想 ,并拓展学生情感 1、主题:文章通过嫂子含辛茹苦将我们弟妹几个拉扯成人的感人故事,抒发了对嫂子由衷的敬重和感恩之情,歌颂了嫂子勤劳善良、宽厚仁爱的博大母性。 2、让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收获。 五、小结:1、“爱”的渗透。 2、小小说的文体特征:篇幅精短,选材精粹,构思精巧,语言精美。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62be1edf8c75fbfc77db23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