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国内林少华翻译风格研究综述2

时间:2023-04-11 00:58:0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近三年国内林少华翻译风格研究综述



近年来,随着村上春树作品在中国的畅销,有关村上春树的研究不断升温,而其翻译也备受世人瞩目。其中最突出的两位翻译者有林少华和赖明珠。林少华翻译风格受到广泛的讨论。这里就近三年来有关林少华翻译风格的讨论以及他与赖明珠之间的对比研究进行研究综述。



一、林少华译作风格

“林少华1975 年毕业于吉林大学日语系,1982 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研究生院,并获日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之后长期在暨南大学外语系任教,1999 年调中国海洋大学任日语系教授,这期间曾3 次访日。从林先生的简历来看,可谓是名副其实的日语科班出身,日语

[1]

水平不同凡响。

在翻译方面,林少华最欣赏钱锺书先生的“化”,翻译时两种语言都能理解把握,并且可以如鱼得水的用中文表达出来,“去日本化”“去涩味”,使中国的读者易于接受。林认为“译者主要是对中国、中国读者负责,即要首先确认自己的翻译能给中国读者、中国文化以至中国社会带来什么。[2]

林氏作品一直在中国内地居于主导地位。从1989年林少华涉足翻译村上春树的作品至今,林少华的译作以其独特鲜明的语言风格深深植根于读者的心灵,精心揣摩与考究的展现出来的庄重典雅、纯美精炼,让不少内地读者发自内心的迷上村上春树与他作品。“可以说,

[3]

村上春树在我国的影响,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林少华译文的精彩。



二、赞成林少华翻译观 有许多人赞成林氏风格。《挪威的森林》的日文原著,语句简洁明快,叙述轻松幽默,全文流畅而充满韵律。而林译很好地把握住了原著简洁、幽默、有节奏感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艺术加工,使得全文更加清爽淡雅。《挪威的森林》林译版本的第一章是以归化翻译为主、异化翻译为辅,不存在绝对的归化翻译。事实上好的翻译是既有归化又有

[4]

异化,力求归化与异化的辩证统一。《挪威的森林》林译版本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在翻译作品的选择上,林选择能够与自己有灵魂的交流和对接的作家作品。在对作品的研读基础上,林少华主动向原作靠拢,依据自身条件对原作做出评判。能够与林少华进行交流的作品,充斥着对体制的抨击,对人性的关怀,对丑恶的揭露,对文学的热爱,对语言的虔诚,这些正是林少华所欣赏和不断追求的。通过这一媒介,译者与原作、译者与作者之间超越语言界限,互通往来,诞生了一部部精彩的译作。从翻译对象的选择来看,林少华履行

[5]

了译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做到了“诚于译事”



三、不赞成林少华翻译风格

更有学者并不认同林少华的翻译风格。藤井教授认为林少华的翻译不能“准确到位地展现原文的独特风格”并且认为林译本并未充分理解和再现原作的文体特征与人物形象。“它只是林少华的二度创作。在文脉上,弥漫在原作中的历史及社会背景被抽象化了,而重点被放置在了强调感情和营造完美的氛围上,以此形成了新的文脉。在文体方面,采用的是典故,对偶等多种华丽的修饰手法,感情和观念倍增的同时,具体的事件却被压缩成了读者所熟知的公式化的设想与表达。”藤井先生认为林少华带有浓重的民族主义,在翻译时认为汉语才

[6]

是世界上最美的的语言,忽视了日本语在原作中的作用。

也有学者认为,林少华在翻译感叹词的时候,“没有全部翻译成对应的感叹词,除了翻


译成‘啊’之外,有‘恩、哦、噢、呃、喏、唔’等译法,还有16 处没有翻译对等的语气。这样的翻译策略不能完全与原作相对应。译文和原文在对话语言上的语气,感情不对应,不到与原文相同的效果。有的译文感叹的语气不足,有的是话题性感叹和应答性感叹,赞同

[7]

性感叹之间的转换有偏差。



四、与赖明珠对村上春树翻译作品的对比 林少华的中文水平高于赖明珠,英语水平却不如。所以林对西方文化的文化景象的翻译很吃力。相比,赖明珠英语比较好,可以从日语的音译外来语返回到原文,所以她把西方的文化景象、符号都译得比较准确。

他们翻译观的主要区别在于形式和风格上是否可以和原作不一致。林少华主张译作不必拘泥于原作的形式,有时可以改变原作的形式,在必要的范围内彰显自己的风格。而赖明珠主张不增减原作的字词,不改动原作的语序、修辞等形式因素,并且要压抑译者的风格。这样虽然能保留原作的民族特色,但是经常给读者以生硬晦涩的感觉,有时甚至语意不清,碍译作读者的理解与欣赏。我们可以把林少华的翻译观归结为“审美忠实观”,赖明珠的翻译观还停留在“传统忠实观”上。“赖明珠还提到了用不用成语的问题。关于成语能否在译文中使用,翻译界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主张发挥译语优势的许渊冲赞同使用,而郭宏安等人反对使用成语。其实,成语只是一种有效的表现方式,在译作中是否使用以及如何使用,

[1]

这要看是否有利于原作风格和神韵的传达,不能一概而论。

“综合比较林译版本与赖译版本,赖译的优势在于:更忠实地还原了原著;而劣势在于:译文流畅度不高,‘异质文化’阻碍了读者对原著的理解,不利于读者接受。林译的优势在于:在传达出了原著内容的同时照顾到了译文的流畅,多用归化翻译策略使读者对译文产生亲切感,更为吸引中国读者;而劣势就在于:一定程度上美化了原文,日本研究界认为这种

[4]

行为破坏了原著的‘文体风格’

参考文献:



[1][2]

孙立春. 《挪威的森林》译作风格与译者因素[J]. 天中学刊, 2011, 26(6): 83-86 林少华. 文学翻译:游走在“漂亮”与“贞洁”之间[J]. 艺术广场, 2012: 60-66 [3]

宋英英. 林少华与赖明珠译作语言风格的比较[J]. 长春理工大学, 2011 [4]

鲁菀婷. 关于《挪威的森林》汉译中异化与归化的实证研究[J]. 专题研讨, 2012, 204-206 [5]

柯子刊. 林少华之“诚于译事”[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36(7):109-112 [6]

藤井省三. 论村上春树的汉语翻译——日本文化本土化与中国本土文化的变革[J]. 扬子江评论, 2012.(4): 46-51 [7]

冉秀. 基于口译语料分析作品中感叹词——以《挪威的森林》作品中的 “まあ”为例[J]. 前沿, 2012, (18): 137-138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679217a866fb84ae45c8d7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