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给冰心、阿城做责编 作者:杨葵 来源:《上海采风月刊》2019年第02期 家中书柜里有一张我和冰心老太太的合影。她坐在一个圈椅上微笑,我靠着椅背站立一旁。我对这张照片很看重,因为它于我意义特殊,老太太是我近30年编辑工作中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作者。我做“责任编辑”的第一本书,是《冰心近作选》。 1990年,结束校对科8个月的锻炼,我回到一编室。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周明来访,说搜集了冰心十多年来散佚在报刊未结辑的散文随笔,想交作家出版社出版。 我和当年很多年轻人一样,对冰心的印象就是《繁星》《春水》那一类泰戈尔式的小诗,或者《小桔灯》那样的儿童文学。但这次读完一惊:一位八九十岁的老太太,才思敏捷,句子干净,随手拈来即文章的气势,颇得晚明小品神韵。 就从那一刻起,我暗暗给自己今后的编辑工作定了个规矩:对任何一位作者,切忌先入为主、仅凭先前印象或他人的判断来做预判。 为签出版协议,我去老太太家拜访。她看着我说,现在的编辑这么小啊!我说,不小啦,20多啦!我小时候就来过您家,跟家长一起来的,那会儿确实小,不过估计您早不记得了。老太太一边致歉一边乐,说就你这样,还什么“小时候”! 然后,老太太又问我哪儿上的学。我说,我跟您是校友呢。她一愣,问怎么个校友法。我说,我中学上的一六六中学,前身就是您曾经上过的贝满女中,每次学校大会,一讲光荣历史,必提您大名。 老太太开怀大笑,然后说:你不错,爱说话,不紧张,我就怕那些来了紧张的人,好像我是老怪物似的,小孩子就该天性活泼才对。老太太那年90周岁,在她眼里,绝大部分来访者都是小孩子。 书印出来,去送样书和稿费。女儿吴青开的门,先堵住我嘱咐:老太太最近身体不太好,一刻钟吧,就走,成么?我当然点头如捣蒜。进了老太太那间洒满阳光的卧室兼书房,她正笑呵呵瞧著我,嗓音浑厚地招呼:可算来了,我这儿等半天了,坐以待币——坐等人民币。 我是头次听到这说法,当场乐喷。我跟老太太说:您是我做编辑的第一个作者呢,所以有两个请求,一是讨本签名书做纪念,二是要跟您合影。老太太说:都答应,先照相。 合完影,她扯过手边的一杆圆珠笔,在我递上的一本还散发着新书油墨香味的扉页写下:杨葵小友留念。写完后说:哎呀,应该写小校友更准确。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7351556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c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