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厚道是一种美德 ——读书随笔 何培基 冬夜读史翻书,环境安静,心境宁静,以书籍为媒介,借以与古今先哲、时贤对话,每以“悟道”,“偶得”为至乐。 其中一得便是悟到“宽容厚道”,确实是一种可贵的美德。值得深思,值得品味。 何以言之?先品“宽”字:宽和——宽厚和易;宽宏——宽宏大量;宽让——尽让别人,宽容忍让;宽厚——宽容厚道;宽容——宽阔有气度,不加计较,不予追究。而“厚”字:厚待——优厚地对待;厚实——忠厚诚实;厚意——深厚的情意;厚重——敦厚持重;厚道——待人诚恳,能宽容,不刻薄。而厚德载物则是最高境界。 在处理复杂纷繁的人际关系中,若要做到心平气和地待人处事,其根本就是要摒弃私念、私欲,即所谓“心底无私无地宽”是也。 先说远的。早在春秋时期,就有“管鲍之交”的故事,以后演绎为一个成语,用来比喻知心好友相互信任,不计得失,情谊深厚。 试想:当年出身贫寒的管仲,倘若不与鲍叔牙深交为知己,倘若鲍叔牙不知其贤,则不可能舍其“小节”(如贪利、胆怯等)而不加计较,反而宽宏大量地竭力举荐,并将相国的高位让给管仲。其结局是“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而管仲本人得到建奇功、立伟业的平台,终成“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春秋名相。无怪乎管仲由衷发出“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的赞叹!回头再看看鲍叔牙的“宽容厚道”有否因此而吃亏?不仅没有,反而增辉。史书记载:“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由此可知鲍叔高风亮节的德行蔭及后代子孙;而平民百姓心中自有一杆公平的秤——“天下不多(意为赞许)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由此,说明天下老百姓竭力颂扬的是鲍叔牙之“无私”,方能有如许“宽容厚道”的美德。 次说近的。当代中国书法界的泰斗启功先生(1912~2005)对冒用其大名的“伪作”所持的宽容大度颇为人称道,启功身为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其书法作品可谓一字千金难求,喜欢的人多,买不起的人多,自然伪作也必多。 有趣的是,学界流传着一个“启功笑对造假”的小故事:一天,几位好事的友人邀启功来到北京潘家园(著名的古玩书画集市)。启老看到店铺都挂有他的字,他一件一件看得挺仔细,有人就过来问:“启老,这是您写的吗?”启老微微一笑说:“比我写得好。”在场的人全都哈哈大笑起来。事后他说:“人家用我的名字写字,是看得起我,他学的这一手字一定花了不少工夫;再者,他一定是生活困难缺钱,他要是向我伸手借钱,我不是也得借给他。”启老曾经撰文称赞明代文征明、唐寅等人,说当时有人伪造他们的书画,他们不但不加辩驳,甚至在赝品上题字,使穷朋友多卖几个钱,让那些穷苦小名家得几吊钱维持一段生活,而有钱的人买了“真题假画”,损失也不会多么大,高高兴兴地把字画带回家。有人向启功请教,怎样分辩启功字的真伪?启功谦逊地回答:“写得好的是假的(即伪而不劣),写得不好的是真的(即劣而不伪)。”有位朋友拿了一件几可乱真的书法作品给启老辨伪,启老回答:“我的字是劣而不伪,你拿来的字是伪而不劣!”——这观念虽不合知识产权保护法,却体现出启功一向的宽容大度的仁者胸怀。 再说最近的。以当今因写《康熙大帝》《雍正王朝》历史小说而声名显赫的作家二月河(本名凌解放)为例。当人们正在高擎“知识产权”的大旗异口同声讨伐盗版恶行之时,而畅销书作家二月河却著文《对盗版的回答》,坦承“对于盗版,我的心理和感情是复杂微妙的”——其一,不敢说“盗版好”,那是和法律对着干,因为盗版损了国家税收及版权规矩,属损公肥 私的劣行;其二,自认为“盗版书对穷读者有利”。理由何在?他自白:“我的一套文集,便宜点的版是二百多元,软精装、硬精装、豪华版本。带木箱精装是三百多、四百多、五百多、七百多元不等。我不讲上面这些极端的例子,就是一般下岗工人、贩夫走卒、推车卖浆者……只花三成的钱买一套回去看看你的书,我不好意思剥夺他的这点权利”。二月河曾说:“我的书早就被盗版商盯住了。1990年前后吧,出版社在南京做了个调查,仅《康熙大帝》一书就有8种版本……有人问我这些年受损若何,我粗作估计大概两千万吧。”而其女凌峰在《关于我的父亲二月河》一文中在述及二月河“对钱的态度”时说:“父亲捐款超过100万了,我们家还过着现在平常的生活”;在对盗版一事的态度上,她有下述的话:“父亲的书一整套《二月河文集》最便宜的软精装也要三百多元,这对于一个进城务工的青年,对于一个低保家庭,对于一个下岗失业家庭是一个令人却步的数字。无论富人穷人,读书是一种社会权利,想读书是没有错的,更没有罪”。(均见二月河著2011年10月版随笔散文集《随性随缘》一书,长江文艺出版社)。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73eadae195f312b3169a59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