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病人的诗意_作者卢纶

时间:2023-03-15 05:02:1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逢病*人的诗意_作者卢纶

作者为唐代文学家卢纶。其全文诗词如下: 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 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 [前言]

是唐代诗人卢纶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采用白描的手法,描写患病*人的苦难,体现出*人的悲惨遭遇同时表达了诗人对*人的同情。

[注释] :遇到。

*:受伤的兵士。

行多:指行路多,这里指行程长。 蓬鬓(bìn):散乱的头发。鬓:头发。

:呻吟。

长城:秦始皇修筑的古代*事工程,用来防止匈奴入侵,后来历朝多次翻修。

不堪:不能忍受。 秋气:秋天的寒风。

金疮:中医指*箭等金属器械造成的伤口 [翻译]

*人在行*的途中,经常患病,住宿下来又没有粮吃,只得忍饥挨饿。在这万里归乡途中,奔波不息,至今还没有回到自己的家乡。在这生病之际,头发蓬乱,宿在古城哀吟,身上的创伤被寒风一吹,如*割一般,实在令人难以忍受。

[赏析]

这首诗写一个伤病退伍在还乡途中的*人,从诗题看可能是以作者目睹的生活事件为依据。诗人用集中描画、加倍渲染的手法,着重塑造人物的形象。诗中的这个伤兵退伍后,他很快就发觉等待着他的仍是悲惨的命运。“行多”,已不免疲乏;加之“有病”,对赶路的人


就越发难堪了。病不能行,便引出“住”意。然而住又谈何容易,离*即断了给养,长途跋涉中,干粮已尽。“无粮”的境况下多耽一天多受一天罪。第一句只短短七字,写出“病*人”的三重不堪,将其行住两难、进退无路的凄惨处境和盘托出,这就是“加倍”手法的妙用。第二句承上句“行”字,进一步写人物处境。

分为两层。“万里还乡”是“病*人”的目的和希望。尽管家乡也不会有好运等着他,但狐死首丘,叶落归根,对于“病*人”不过是得愿死于乡里而已。虽然“行多”,但家乡远隔万里,未行之途必更多。就连死于乡里那种可怜的愿望怕也难以实现呢。这就使“未到乡”三字充满难言的悲愤、哀怨,令读者为之*鼻。这里,“万里还乡”是不幸之幸,对于诗情是一纵;然而“未到乡”,又是“喜”尽悲来,对于诗情是一擒。由于这种擒纵之致,使诗句读来一唱三叹,低回不尽。

诗的前两句未直接写人物外貌。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然而由于加倍渲染与唱叹,人物形象已呼之欲出。在前两句铺垫的基础上,第三句进而刻画人物外貌,就更鲜明突出,有如雕像被安置在适当的环境中。“蓬鬓”二字,极生动地再现出一个疲病冻饿、受尽折磨的人物形象。“哀吟”直接是因为病饿的缘故,尤其是因为创伤发作的缘故。“病*人”负过伤(“金疮”),适逢“秋气”已至,气候变坏,于是旧伤复发。从这里又可知道其衣着的单薄、破敝,不能御寒。于是,第四句又写出了三重“不堪”。

此外还有一层未曾明白写出而读者不难意会,那就是“病*人”常恐死于道路、弃骨他乡的内心绝望的痛苦。正由于有交加于身心两方面的痛苦,才使其“哀吟”令人不忍卒闻。这样一个“蓬鬓哀吟”的伤兵形象,作者巧妙地把他放在一个“古城”的背景下,其形容的憔悴,处境的孤凄,无异十倍加。使人感到他随时都可能象蚂蚁一样在城边死去。

这样,通过加倍手法,有人物刻划,也有背景的烘托,把“病*人”饥、寒、疲、病、伤的苦难集中展现,“凄苦之意,殆无以过”(南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754f40883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85.html